封面設計(排版設計&人物繪畫形象):白墟LeeGRAY、輪椅
友情支持&意見指導:法律、一隻挽風崽兒、ゞ湮滅灬訫死
本文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結合文案對映幕的內容進行解讀
第二部分:輪迴:世界的必然(對世界演變可能的猜測)
第三部分:少女與陰影:人類文明的愚者之旅(對少女象徵意義的猜測)
第四部分:燃燒的火環:希望的輪迴(對pv所表達主旨的猜測)
第一部分
結合文案對映幕的內容進行解讀
第一部分的立體書畫面演出內容。依照實際出現頁面數量,我把第一部分劃分為了十四幕景,同時將配字並列其後;此外,部分幕布之間存在著對映關係,在展現對應的同時,將進行對pv和文案的深度解析,重點解析幕景:四至十二幕。
第一幕:“希望的雷光,崩碎恆久的時空”——對映第十四幕
希望的雷光,崩碎恆久的時空
舞臺劇式的追光打在少女身上,隨著雷霆,樹枝掉落在受到驚嚇的少女的身前。
第二幕:“最初的火焰中,光影交疊而生”——對映第十三幕
最初的火焰中,光影交疊而生
沒有顏色的山石草木移動組成場景,如同拉開帷幕的劇場,少女鑽木取火,火光照耀,從中升起五種元素,當象徵雷電元素的影子消失的時候,陰影出現在少女的影子中。
第三幕:“光影帶來色彩,種火傳遞希望”(與第二幕的場景大部分一致)
光影帶來色彩,種火傳遞希望
光影讓場景有了奇特的色彩,初升的太陽的色彩組合像一個胚胎,彷彿在宣佈這個世界的新生,少女將樹枝交給陰影。
第四幕:“原初的造物,渴望著天空”——對映第十二幕
原初的造物,渴望著天空
方框內為鳥窩,圓圈中為化石
在一片被植物覆蓋的殘破建築中,幾枚鳥蛋放在鳥窩中,前方的陰影拿著樹枝,少女頂著鳥蛋緊隨其後。土石中的化石在世界新生前就已經存在,似乎在象徵過去生物的存在。
而圖中具備與少女有關的造物手段就是“少女頭頂著蛋”,而結合後文,蛋孵化出來是一隻鷹,將其頂在空中,或許是為了賦予其飛翔的能力。
鳥蛋代表著蘊含著的希望,只要鳥蛋還在孵化,鳥這個種群就不會滅絕。
“原初的造物,渴望著天空”存在兩種意義:
其一是單純的鳥兒渴望著飛向天空的本能。
另一種是人類對天空的渴望,不過這種渴望的本質不同,鳥兒飛向天空是本能,因為那是它生存的地方,而人類仰望天空,會想象著其中的景象,在其中飛翔,這對於最初的人類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這就是人類的原初慾望——原初的探索和征服慾望。
這種慾望不僅是體現在天空,還體現其他方面方面——絆腳的草木,堅硬的山石,憑藉肉體無法戰勝的大型野獸。
而現在這種慾望在早期的人類階段只是剛出生的雛鳥,和生存的慾望雜糅,看起來毫不起眼。
第五幕:“工具的形體,源自於大地”——對映第十一幕
工具的形體,源自於大地
有許多破損水車的紅色調背景中,少女拿著鐵錘修補破損的柵欄,背景出現了敲打的聲音,而黑影將樹枝伸入火爐。
希臘神話中,赫菲斯托斯是火與工匠的神,火與工匠總是息息相關,人類創造了工具,由高溫的火熔鑄,在這裡,人類文明學會了工具的鑄造,獲得了超越自身的能力,工具在此場景的作用是修補。
第六幕:“生命的容器,渴求著露水”——對映第十幕
黑蛇的尾巴離開場景
樹人遮起嘴巴,樹人都進行了輕微的移動表示對生命的關注
實機畫面中這些生物更有立體感,可以看出是樹人
樹人(原為巨像,根據pv中實機部分場景的探究,樹人的可能性更高,)組成的森林,一條黑色的蛇尾巴快速穿過屏幕,在蛇尾消失後,中央的大樹人遮住自己的嘴。隨後少女與黑影出現,少女扶著樹苗,拿著樹枝的陰影給長出紫色萌芽的樹苗澆水,周圍的樹人都靠近或者離開遮蔽物,就連大樹人也稍稍向上,想以更好的角度看著那株生命。
樹人以中央的大樹人為中心向兩邊發散,由遠及近,越向兩邊的樹人就顯得越幼小。
生命的容器,渴求露水,生命的容器就是肉體,露水是自然的恩賜,原初的人類和自然力視作具有生命、意志和偉大能力的對象而加以崇拜。
而種樹的含義包含著的是改造自然(正面意義),作為一種崇敬自然的儀式和象徵。
原始的人類崇拜自然,渴求自然的恩賜。而自然也慷慨地給予了人類所需的食物,對於初步具備保衛,狩獵,開發能力的人類來說,世界猶如資源豐盛的伊甸園,取之不盡。
第七幕:“陰影立於高地,為了猩紅綻放”——對映第九幕
陰影立於高地,為了猩紅綻放
陰影舉著樹枝與黑色的蛇對峙,她的背後冰晶懸浮,排列成翅膀的形狀。
直觀地看,冰霜象徵嚴酷的生存環境,從芭芭蘿夏離開的黑蛇是少女和陰影的敵人,極有可能是tap介紹中的“光暗之戰”。
而陰影使用冰晶的方式也值得注意,是一種非正常的類似魔法的方式。至於為什麼要把冰與蛇相關聯,有可能是蛇是冷血動物,會在寒冷的地方凍僵。
第八幕:“歷史的直線被扭曲成環”
歷史的直線被扭曲成環
血紅色的天空中,天空呈現如天啟一般的漩渦,與漩渦中心對立的是倒立的十字架,矗立在土地上,圍繞著反重力的石頭,疑似有未知的災厄降臨,而陰影已經消失,少女跪在地上,雙手捧著樹枝哭泣,從這之後,立體書的右側就再也沒有新的一頁,反轉了翻頁的方向之後呈現的內容類似世界凋零的現象。
紅色的天空與神話中的“末日審判”和“諸神黃昏”相似,可能是tap介紹裡的“日月再一次進入軌道”的徵兆,人類親手奪回了世界。
歷史的直線扭曲成環,從這裡開始,立體書開始往反方向翻折,前方無路,少女返回。
三座逆十字架像寶劍直指天空,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災厄與懲罰接踵而至。
世界也步入命定的“結局”。
第九幕:“世界進化的道路是如此的脆弱不堪”——對映第七幕
世界進化的道路是如此的脆弱不堪
冰封的方式很可疑,像極了冰河世紀冰川的造型
在雪原中,雪山間的巨蛇已化為骸骨,巨蛇的頭顱被冰封住,小女孩從冰屋走出,移動到畫面中央。
世界進化的道路脆弱不堪,時間會改變自然的存在,而生命的彈性承受不住自然的變化,而人類憑藉自己的智慧活了下來。
黑蛇化為骸骨,頭顱被類似冰川結構的方式冰封,那是陰影使用冰晶攻擊黑蛇的效果,可能象徵嚴酷的自然環境對史前生物的滅絕。
第十幕:“容器盈滿,露水落盡”——對映第六幕
容器盈滿,露水落盡
此時,與第六幕對應,光線變化,少女變成光源,光明已經不足以照亮所有場景,幕布上的影子的是一棵怪異的樹,仔細觀察,周圍的小樹人和中央的大樹人都已經消失,其餘的樹人做出了與之前相反的舉動,選擇了遠離或躲到遮蔽物。
可以說,作為人類某種象徵的陰影樹,在“渴望露水”,容器滿到溢出,卻依然在索取,這就是貪婪了。
直到枯竭的露水落盡,自然的恩賜消耗殆盡,人類的索取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資源枯竭,貪婪的人類走出了無憂慮的伊甸園,重新回到了生存的鬥爭。
第十一幕:“形體變換,大地紛爭”——對映第五幕
與第五幕對比,這一幕的光線明顯變得陰暗,畫面中央的小女孩已經部分變成陰影,幕布上出現一把破損的巨劍,周圍的建築被毀壞,場景的燈也消失了。
自然的枯竭引起的紛爭,人類為了爭奪資源與空氣,為了更好的殺戮,拋棄了用於修補的錘,選擇殺戮的劍,此時背景升起一把破損的巨劍,象徵戰爭的慘烈。
第十二幕:“造物翔空,竭於蒼穹”——對映第四幕
造物翔空,竭於蒼穹
與第四幕對比,陰影覆蓋的場景中,鳥窩已經空了,少女的身體越發漆黑,身後,她的陰影化作一隻巨大的鷹,飛翔在更為殘破的建築上,隨著建築的消失,土壤中的化石更加明顯,似乎在訴說世上生命消逝的曾經。
造物翔空,竭於蒼穹,鳥兒雖然能飛翔在空中,但是當翅膀撲打的力量不足以支撐其越發龐大的身軀時,它就會墜落。
人類也是如此,原初的征服欲不斷膨脹,但就算在苟延殘喘,他們依然望著蒼穹,竭力飛翔。
巨大的鷹在空中飛行,卻未能在鳥窩中留下未來的希望,這是否象徵人類在征服世界的時候卻總是忘了給自己留下生存的希望?
第十三幕:“要閉上雙眼嗎?因為終焉將至?”——對映第二、三幕
要閉上雙眼嗎?因為終焉將至?
原本第三幕色彩繽紛的場景被冰雪覆蓋,失去光芒的太陽即將墜落,世界終結。完全變成黑影的少女在被冰雪覆蓋的懸崖旁掙扎,眼前的樹枝掉落。
世界到達了命定的結局,達成一個循環,被黑暗吞噬。
第十四幕:“睜開雙眼吧,希望,仍在面前”——對映第一幕
接下來的第二,三部分其實可以歸為一大部分,“環”的篇章,講述《火環》中“環”在pv中的體現,從兩個角度,世界方面和角色(少女)方面進行解析。
第二部分
輪迴:世界的必然
在這個部分,通過在場景中的事物體現輪迴的存在,並猜測其背後的寓意。
第三幕:顏色
在興盛之後又被災厄毀滅,恢復成最初的狀態,少女鑽木取火,為沒有光的世界帶來光,無色的世界帶來了顏色,最後世界重新被黑暗吞沒,當少女鑽木取火驅散黑暗,在火光中看見了宛如洗滌後的世界。
世界之初,被吞噬顏色的世界只有勾線構成的物體
取火之初,色彩繽紛
黑暗即將吞噬所有的顏色
在色彩中,黑色可以覆蓋其他的顏色,世界終結時候的暗影“吞噬”了其他顏色,所以起初的世界只有勾線組成的物體,沒有顏色。
第四幕:鳥窩
此場景文案對應人類的探索慾望,在尼采的哲學中,鷹象徵探索欲,我們通過pv文案可以得出,鳥是“造物”,鳥蛋象徵人類為了生存而留下孕育希望的火種。
新的希望
人類文明的自我確立,總是要從原始的自然狀態中掙扎與脫離而出。如同鳥兒要脫離大地的懷抱一樣。
人類的歷程總是伴隨著與自然的抗爭。
竭力飛翔的鷹,不留下任何的火種
從蛋中誕生的鷹向天空更深更遠處飛翔,意圖望盡無限的蒼穹,長大的巨鷹是天空的統治者,最後的時刻力竭,苟延殘喘。畫面一旁的鳥窩空空如也,像極了人類在萬物的頂端俯瞰的時候,沒有給自己留下生存的路。
直到下一個世界,象徵人類的本能的鷹作為造物出現,鳥窩重新留下了希望。
第五幕:建築
在第五幕,場景中破損的水車似乎象徵那是一個偏向農業的文明,陰影帶領少女,少女用鐵錘修補毀壞的建築,這一幕象徵文明的復興。
第十一幕,用於復興的錘子被改造成了殺戮的劍刃,人們為了爭奪資源與利益而自相殘殺,建築變得殘破,這是文明的破壞。
少女在修補建築
對比之下,周圍的建築變得殘破,路燈也消失了
下一個輪迴,少女看見殘破的建築,重新拿起錘子將其修補。
第六幕:樹人
先科普一下樹人,樹人最初記載為英國作家J.R.R.托爾金所著的長篇小說《指環王》,神靈為了防止樹木被矮人砍伐而讓樹擁有移動的能力。而在《指環王》中,樹人是瀕臨滅絕的種族,在滅絕的邊緣。
樹人本身代表的象徵:自然的意志。
小樹人和大樹人都消失了,其他樹人選擇遠離陰影的樹
陰影的樹吸收了養分,佔據大樹人消失的位置,並且讓周圍的小樹人消失,能預見剩餘的樹人也難逃死亡。
這或許可以說明陰影樹就是過去的大樹人,經歷了籠罩世界的黑暗,成為了大樹人,重新繁衍出自己被毀滅的樹林。
此處陰影樹的象徵意識人類的貪婪。在pv中,這部分代表代表人類對自然的態度,在自然呵護中成長,而後索求不斷,直到露水枯竭,資源殆盡,當人類勢微,自然復生。
第六幕代表自然界的循環,人類與自然鬥爭的輪迴。
時間沒有回溯,世界卻一直在重複著萌芽,興盛,衰落,臨近滅亡,復興的過程,多種因素因素讓世界這樣精巧又有驚無險地運轉著,這從中透露著種種偶然卻又有不可思議的必然性,這就是世界的輪迴,像神靈的一次次嘗試,想要探尋輪迴的錯誤,卻總是得到靜默無誤的答案。
第三部分
少女與陰影:文明的愚者之旅
在這一部分,解析少女和少女的陰影可能的神話原型並對其寓意進行猜測。
少女和少女的陰影在pv中的寓意:人類。
並非少女或陰影分別代表,她們兩個共同象徵完整的人類。
若要分開象徵,我認為她們的原型來自希臘神話的普羅米修斯與厄庇墨透斯。
普羅米修斯具有“先見之明”的意思,象徵人類的智慧,厄庇墨透斯則象徵“後見之明”,象徵人類的愚昧。
先前陰影接過樹枝,鑄造了工具,修補殘破的建築,復興文明,這是人類的智慧,輪迴的“先見之明”。
當陰影消失,少女拿著樹枝,發生了諸如戰爭等人類自己製造的災難或以人類為主要原因犯下的錯誤,這是人類的愚昧。
而愚昧到智慧,需要一個過程,從少女拿著樹枝開始,到文明的衰落,就是一個用於積累經驗的過程,變成陰影的她才能靠自己積累的智慧成為先見者“普羅米修斯”繁榮下一個輪迴的文明,並做出犧牲。這是少女角度的“後見之明”,而tap中劇情介紹的“原來......是這樣啊”,也符合少女作為“後知後覺者(後見之明)的身份”。
從這裡之後,少女開始作為先知的“普羅米修斯”。
陰影和少女拿著火炬的時間也符合“先見之明”與“後見之明”
厄庇墨透斯賜予賦予每種動物以良好的本能,唯獨沒有給人類任何東西,才有了後文的普羅米修斯盜火。在第四幕中少女頂著蛋,或許就是賜予它飛翔的力量。
有些人類為了延續文明的繁榮,火種的永恆,向索取自然,發動戰爭,而後衰竭,失去光明。
另外一批人,他們引導同伴復興文明,以智慧預見未來,他們的光明留存在後人的謳歌中。
陰影選擇接受自己的命運
他們都是為了人類文明的存在,只是思想與方式不同。
但無論如何,成為永恆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命題,歷史的必然要求與不可能實現的慾望構成了客觀現實的矛盾衝突,這是釀成悲劇的果實。
光明曾經消逝,卻也跨過時間的阻礙照耀我們的星球,黑暗死亡過,他們的幽靈也會飄蕩在土地上。
少女一直在“普羅米修斯”的智慧和“厄庇墨透斯”的愚昧不斷轉換,人類文明也是如此,總是在犯錯與成功間徘徊。
因愚昧而受難的少女成為下一個輪迴的“普羅米修斯”
先見者承受命運,後見者因自己的愚昧受難,而後作為先見者指引後人。
這就是少女與陰影的輪迴,人類文明的愚昧和智慧的輪迴,環環相扣,永不斷絕。
第四部分
燃燒的火環:希望的輪迴
歌隊長:除此而外你沒有犯什麼其他過錯?
普羅米修斯: 我還讓會死的凡人不再預見死亡。
歌隊長:你為治療這疾病找到什麼良藥?
普羅米修斯: 我把盲目的希望放進他們的胸膛。
——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世界經過復興後反轉,又重新被黑暗吞噬。少女和陰影的努力變成了徒勞,這看起來是不折不扣的悲劇。
敘事視角的少女似乎是第一次經歷陰影吞沒世界。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少女從初生、再到與影子少女相遇、相伴、分離,最終少女自己也變成影子,如背景中描述的再次見到人之光——對應的也就是第二幕中的場景呢?
“人之光”
那麼其中某一次的影子(少女)的終點,將會是她為了下一個少女獻身或者消失的時候呢?
如同沒有重複的人類創造文明,一次又一次創造,一次又一次毀滅。
原初的生命之火熄滅了,追求永恆的少女的希望在世界的消失中,她的希望被磨損成彷徨。
這種巧妙的輪迴像是命運的玩笑,永恆的輪迴讓人類無論採取何種手段,都會回到原點。無數模擬,重複,悲劇的反覆演出,正如人類文明的傳承與隕落。
而這一切的原點其實很簡單,就是“永恆”這個願望。
永恆是一個無法被滿足的願望,所以只要懷有希望,這個痛苦的循環將不斷進行。
人類從原始的叢林草莽掙脫,自認為如同是一隻自由的鳥掙脫了自然,周圍環境的不適讓他們創造出便利與安適,衣物克服寒冷,房屋克服風雨,醫藥克服病痛,道德與法律克服不公與暴亂,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些事物都會如同“飛去來器”一般傷害到人類自己。
這時候人類就會反思,他們認為的所謂的進步與上升,是否是真正的,永恆的,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彷徨不定,因為他們無法實現真正的掌握,反而是將自身置於超越自身,無法掌控的命運中,終於,人類發現自己所謂的進步並不是那麼值得欣喜。
憂傷者有兩種憂傷的理由,要麼他們一無所知,要麼他們懷抱希望。
——阿爾貝·加繆
追求永恆就是一個巨大的圓環,人總以為自己要走到了終點,卻發現前面還有路,到頭來和自己的先人一般毫無進步。飛翔的鷹以為自己是自由的,到頭來,他還是在時間和命運的囚籠中。
但既然毫無進步,就要放棄嗎?
那麼陰影明明知道世界會毀滅,為什麼會選擇希望?
正是這種彷徨與對自己行為的反思,希臘神話才會用普羅米修斯盜走的火代表文明的創生,如同命運,人類是無法掌控文明的走向的,但文明又反反覆覆地創造後經歷毀滅,猶如神靈的玩具,也像燃燒而後熄滅的火焰。
熄滅是火焰必有的結局,點燃是火焰的起始,取火的行為就是希望。
希望不是絕對正面的事物,她盲目而朦朧,她是在未知的不確定性中,對符合自己願望的結果的一種盲目相信。
如果少女最後選擇閉上眼,那麼這個世界就變成“希望——彷徨——絕望”的單線,輪迴消失了,只有永恆的黑暗和絕望。
但看見火光後,她選擇了希望,這就是“希望——彷徨——希望”的輪迴。
這不僅僅是陰影輪迴的延續,也是少女取火的起始。
至少對於黑暗中的取火人,她不會思考點燃火焰意味著什麼,她或許只是想要讓火焰燃燒,讓自己看東西看得更清楚一些。就像在黑暗中的人,在看見光明的時候都會選擇本能地睜開眼一樣。
所以我們沒必要糾結之後會發生什麼,只要點燃就好了。
所需要思索的也並非“是否要懷有希望”的問題,而是“有了希望後,要如何去實現”的問題。
火是從來不是靜止穩定的狀態,但就是這樣一個讓人不安的狀態,才能承載名為“希望”的熾熱。
少女慢慢變成歷史的黑影,而黑影又用智慧指引新的少女,心境泰然地選擇承受自己的命運,少女在黑影死後慢慢磨滅了希望,變成黑影后在看見少女點燃火焰後重燃了希望,最後為了傳遞希望而選擇綻放。
在這個看不見頭的螺旋中,她們依然無法改變結局,我們希望在徒勞後,那些屬於過去的迴響會飄過現在的她們,在未來變為福音:
要閉上雙眼嗎?因為終焉將至?
睜開雙眼吧,希望,仍在面前。
這是希望的環,也是名為“人之光”的輪迴。
輪迴中,人之光永恆閃耀。
本篇根據已有的線索猜測pv所表達的內容,如有謬誤,歡迎批評指正。
小夥伴們如果有什麼猜測,請在評論區踴躍發言!我們歡迎各位小夥伴們進行討論!
順便請大家期待一下我們的下一篇專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