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一章解析:傳統的道教世界觀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6-18 13:37:38 作者:任空憑 Language

近些年,隨著網絡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漸漸與現代以封神演義為基礎的洪荒流小說相互融合以及一些讀者對於明代道教和西遊記發展史的不瞭解,造成了各位讀者對於西遊記理解產生混亂,誕生了諸如氣運輪,陰謀論和對於戰力的討論,這裡並不代表我是正法,只是從《西遊記》本身和其發展背景與歷史,對於《西遊記》進行講述。

《西遊記》第一章解析:傳統的道教世界觀-第0張

在講述一個故事的時候,總要先講明一個故事的背景,這就是筆者要在第一章主要講述的事情。正如標題所寫,筆者認為西遊記的世界觀是一個簡單而純粹的道教世界觀。那什麼是道教世界觀呢?這是一個為了區別洪荒流而產生的概念,其與洪荒流最大的區別不在於故事的發生時期,而在於兩個人物是否存在,即鴻鈞和盤古是否真實存在,當兩者不是真實存在的個體時(可能有其他人扮演時),就有可能是道教世界觀,當兩者都是真實存在的時候就是洪荒世界觀,或者說一定不是道教世界觀,因為道教世界觀存在一個定論:三清最大!(其實從這個基礎點衍生出開的區別很大,因為擴的實在太大,筆者就不一一贅述了,從現實角度簡單說一下,如果作者遵守這個三清最大的世界觀,至少作者是有些瞭解以及願意使用道教的名稱以及背景的,這樣結合作者當時的道教背景解讀才有意義)

從這一部分開始我們將進入正題,即對西遊記第一章的解析:

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開篇詩本來沒什麼好講的,但是正好涉及道教世界觀和洪荒世界觀區別的關鍵人物盤古,所以拿出來嘮一嘮,從85回孫悟空所言的“李老君開天闢地之祖”以及老君變成女媧補天的歷史,可以推測這個盤古也是老君變化的。而聯繫下文西遊世界的時序變化,如果每次開天闢地都真的是那位開天闢地然後死去的盤古,那盤古的稀有度將大大降低,至少玉帝應該認識一千七百五十位的盤古。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

一元世界觀是一個標準的道教世界觀,其認為世界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即一元)就會毀滅再開闢一次,原著下文有詳細解釋

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蒙而萬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將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復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於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將終,近醜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至此,地始凝結。再五千四百歲,正當醜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闢於醜。又經五千四百歲,醜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歷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於寅

在道教中還有更專業的名詞來解釋這個開天闢地的過程:先天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

這裡其實涉及到戰力黨很多的問題:比如玉兔自混沌而生,比如年齡大不等於能力強,這裡先都按下不表(或者說筆者不想陷入電子逗蛐蛐,也不想為其定一個結論)。

但這裡代表了西遊世界觀的兩個重點(敲黑板):1、混沌並不是很稀有的狀態,開天闢地也不是隻有一次的大事件,而是每一元就要經歷一次。

2、玉帝的歷練重點並不是單純的活的長,而是他作為修士時經歷了一千七百五十次世界毀滅和開闢所有用修煉時間長的論點都是瞎吹。(至於玉帝的戰力,西遊記中並沒有體現,到大鬧天宮時,筆者會單開一張概括全文的解釋孫悟空大鬧天宮的過程,如來和王靈官的應對以及作者對全文而言的寫作意圖,真的沒有玉帝戰力的描寫啊,玉帝在全文中的作用就是被冒犯,然後體現冒犯者的改過自新)

三陽交泰產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內觀不識因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

這段詩要說有啥說的其實沒啥,從表面理解其實就是一個美猴王誕生的總結詩,但是不講吧,就會略過西遊記一個最關鍵的假想:丹書論(即西遊記是一個道士寫的隱喻的修煉筆記)。

可能有的讀者覺得筆者瘋了,什麼丹書論?西遊記作者怎麼成道士了?

筆者並沒有瘋,西遊記的作者的確有道士一說,吳承恩是現代被國家承認的作者,如果你去問某些文學系,他們就會告訴你並不確實。作者是道士一說自西遊記發售就有,因為作者的確有暗喻什麼的傾向,比如把孫悟空叫金公(道教對於煉丹的鉛的稱呼)。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這句話在丹書論眼裡就是作者寫西遊記的目的。當然你問筆者真不真,筆者也不知道,只能確定作者的確很瞭解道教,這點會在下文提到。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靈臺方寸山為心,斜月三星洞也是心,這裡只修心,也是丹書論所講的一路修心。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大覺金仙也是指佛,但這裡要說一下,這是那位信道教的宋徽宗強制要求佛教改的,目的是化佛為道,對佛教來說大覺金仙就是就是被霸凌時起的外號(當然沒那麼嚴重),很多人都說西遊記揚佛,但是作者本身對於佛教有種說不上的惡意(或者說作者對於佛教的理解就是一種異化的道教,關於這點下文的菩提祖師和未來作者對於佛祖的描寫都有體現)。

選來講講菩提祖師:首先菩提祖師很特殊,他是少有的作者原創的有名有臉的人物,而另一個是鎮元大仙。

其次,菩提祖師身份很特殊,他是一個道士,但是門下弟子的字卻是佛教的借喻,教授的法門卻又是道教的,就像大家說的菩提祖師是佛道兩教融會貫通的存在,正和了大覺金仙這個詞想要的含義。甚至是作者觀念的化身:即佛是異化的道,兩者殊途同歸,這點在兩處體現最明顯:一是佛祖鎮壓孫悟空後達放舍利光講道(這也是戰力黨的論點之一),二是奎木狼的舍利丹。單獨閱讀都是很費解,很能腦補的存在,但是如果拿到明朝道教就能理解,不如說這是明之前就有的思想,即佛道一體,以下是證據

上陽子金丹大要.元/ 陳 致 

虛蓋道之精微,莫如性命。性命之修煉,莫如歸一。古聖高賢,將性命歸一之旨,巧喻外物,不肯明示直論,所以世之無雙修者矣。

餘之所續圖者,非敢妄洩也,是尊《楞嚴》之漏盡,表《華嚴》之奧旨,會諸經之散言,以歸正圖,方知慧命是不外乎竅矣。且此圖之所立者,是願同志之士,明此雙修之天機,不墮傍門。方知真種由此而懷,漏盡由此而成,舍利由此而煉,大道由此而成。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宋~明/不著譔人

吾聞釋迦生於西方,亦得金丹之道,是性命兼修,為最上乘法,號曰金仙。

故張平叔雲:學仙須是學天仙,唯有金丹最得端。

蓋金丹之道,簡而不繁。以虛無為體,以清靜為用。有作以成其始,無為以成其終。從首至尾,並無高遠難行之事。奈何世人,道在近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背明投暗,不亦感乎?

可見明之前這種舍利就是金丹的思想在道教就已經存在了,甚至明代佛教本身也認同這種說法(?大概)有了舍利光的說法。

續藏經 五家語錄(序/明)

五家各出宗旨之面目也。令人看到教之級盡。宗之頂尖。心絕聞雷。化為全身舍利之光。在太虗空中為祥為瑞。或隱或顯。使見聞眾生同入五光三昧者。入不思議境。得大自在。入魔入佛處也。此五宗之所以為教宗之最上一大事因緣也。

因為筆者第一次寫,寫著寫著應該偏離主題了,應該還挖了不少坑,但是筆者認為寫一寫作者的內心狀態也是很重要的,畢竟一個世界觀純不純粹本質還是看作者寫的時候的內心狀態,至少在筆者看來吳承恩,或者說西遊記作者是打算寫一個純粹的道教世界觀。

下一篇應該要講一下第二章,但是第二章實在沒太多內容,不如講講元代西遊記和明代的區別吧,沒錯,元代也有西遊記,順便一說元代西遊記孫悟空是通天大聖,他哥是齊天大聖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