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一章解析:传统的道教世界观


3楼猫 发布时间:2024-06-18 13:37:38 作者:任空凭 Language

近些年,随着网络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渐渐与现代以封神演义为基础的洪荒流小说相互融合以及一些读者对于明代道教和西游记发展史的不了解,造成了各位读者对于西游记理解产生混乱,诞生了诸如气运轮,阴谋论和对于战力的讨论,这里并不代表我是正法,只是从《西游记》本身和其发展背景与历史,对于《西游记》进行讲述。

《西游记》第一章解析:传统的道教世界观-第0张

在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总要先讲明一个故事的背景,这就是笔者要在第一章主要讲述的事情。正如标题所写,笔者认为西游记的世界观是一个简单而纯粹的道教世界观。那什么是道教世界观呢?这是一个为了区别洪荒流而产生的概念,其与洪荒流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故事的发生时期,而在于两个人物是否存在,即鸿钧和盘古是否真实存在,当两者不是真实存在的个体时(可能有其他人扮演时),就有可能是道教世界观,当两者都是真实存在的时候就是洪荒世界观,或者说一定不是道教世界观,因为道教世界观存在一个定论:三清最大!(其实从这个基础点衍生出开的区别很大,因为扩的实在太大,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从现实角度简单说一下,如果作者遵守这个三清最大的世界观,至少作者是有些了解以及愿意使用道教的名称以及背景的,这样结合作者当时的道教背景解读才有意义)

从这一部分开始我们将进入正题,即对西游记第一章的解析:

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开篇诗本来没什么好讲的,但是正好涉及道教世界观和洪荒世界观区别的关键人物盘古,所以拿出来唠一唠,从85回孙悟空所言的“李老君开天辟地之祖”以及老君变成女娲补天的历史,可以推测这个盘古也是老君变化的。而联系下文西游世界的时序变化,如果每次开天辟地都真的是那位开天辟地然后死去的盘古,那盘古的稀有度将大大降低,至少玉帝应该认识一千七百五十位的盘古。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

一元世界观是一个标准的道教世界观,其认为世界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即一元)就会毁灭再开辟一次,原著下文有详细解释

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在道教中还有更专业的名词来解释这个开天辟地的过程:先天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

这里其实涉及到战力党很多的问题:比如玉兔自混沌而生,比如年龄大不等于能力强,这里先都按下不表(或者说笔者不想陷入电子逗蛐蛐,也不想为其定一个结论)。

但这里代表了西游世界观的两个重点(敲黑板):1、混沌并不是很稀有的状态,开天辟地也不是只有一次的大事件,而是每一元就要经历一次。

2、玉帝的历练重点并不是单纯的活的长,而是他作为修士时经历了一千七百五十次世界毁灭和开辟所有用修炼时间长的论点都是瞎吹。(至于玉帝的战力,西游记中并没有体现,到大闹天宫时,笔者会单开一张概括全文的解释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过程,如来和王灵官的应对以及作者对全文而言的写作意图,真的没有玉帝战力的描写啊,玉帝在全文中的作用就是被冒犯,然后体现冒犯者的改过自新)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这段诗要说有啥说的其实没啥,从表面理解其实就是一个美猴王诞生的总结诗,但是不讲吧,就会略过西游记一个最关键的假想:丹书论(即西游记是一个道士写的隐喻的修炼笔记)。

可能有的读者觉得笔者疯了,什么丹书论?西游记作者怎么成道士了?

笔者并没有疯,西游记的作者的确有道士一说,吴承恩是现代被国家承认的作者,如果你去问某些文学系,他们就会告诉你并不确实。作者是道士一说自西游记发售就有,因为作者的确有暗喻什么的倾向,比如把孙悟空叫金公(道教对于炼丹的铅的称呼)。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这句话在丹书论眼里就是作者写西游记的目的。当然你问笔者真不真,笔者也不知道,只能确定作者的确很了解道教,这点会在下文提到。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灵台方寸山为心,斜月三星洞也是心,这里只修心,也是丹书论所讲的一路修心。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大觉金仙也是指佛,但这里要说一下,这是那位信道教的宋徽宗强制要求佛教改的,目的是化佛为道,对佛教来说大觉金仙就是就是被霸凌时起的外号(当然没那么严重),很多人都说西游记扬佛,但是作者本身对于佛教有种说不上的恶意(或者说作者对于佛教的理解就是一种异化的道教,关于这点下文的菩提祖师和未来作者对于佛祖的描写都有体现)。

选来讲讲菩提祖师:首先菩提祖师很特殊,他是少有的作者原创的有名有脸的人物,而另一个是镇元大仙。

其次,菩提祖师身份很特殊,他是一个道士,但是门下弟子的字却是佛教的借喻,教授的法门却又是道教的,就像大家说的菩提祖师是佛道两教融会贯通的存在,正和了大觉金仙这个词想要的含义。甚至是作者观念的化身:即佛是异化的道,两者殊途同归,这点在两处体现最明显:一是佛祖镇压孙悟空后达放舍利光讲道(这也是战力党的论点之一),二是奎木狼的舍利丹。单独阅读都是很费解,很能脑补的存在,但是如果拿到明朝道教就能理解,不如说这是明之前就有的思想,即佛道一体,以下是证据

上阳子金丹大要.元/ 陈 致 

虚盖道之精微,莫如性命。性命之修炼,莫如归一。古圣高贤,将性命归一之旨,巧喻外物,不肯明示直论,所以世之无双修者矣。

余之所续图者,非敢妄泄也,是尊《楞严》之漏尽,表《华严》之奥旨,会诸经之散言,以归正图,方知慧命是不外乎窍矣。且此图之所立者,是愿同志之士,明此双修之天机,不堕傍门。方知真种由此而怀,漏尽由此而成,舍利由此而炼,大道由此而成。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宋~明/不著譔人

吾闻释迦生于西方,亦得金丹之道,是性命兼修,为最上乘法,号曰金仙。

故张平叔云: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最得端。

盖金丹之道,简而不繁。以虚无为体,以清静为用。有作以成其始,无为以成其终。从首至尾,并无高远难行之事。奈何世人,道在近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背明投暗,不亦感乎?

可见明之前这种舍利就是金丹的思想在道教就已经存在了,甚至明代佛教本身也认同这种说法(?大概)有了舍利光的说法。

續藏經 五家語錄(序/明)

五家各出宗旨之面目也。令人看到教之級盡。宗之頂尖。心絕聞雷。化為全身舍利之光。在太虗空中為祥為瑞。或隱或顯。使見聞眾生同入五光三昧者。入不思議境。得大自在。入魔入佛處也。此五宗之所以為教宗之最上一大事因緣也。

因为笔者第一次写,写着写着应该偏离主题了,应该还挖了不少坑,但是笔者认为写一写作者的内心状态也是很重要的,毕竟一个世界观纯不纯粹本质还是看作者写的时候的内心状态,至少在笔者看来吴承恩,或者说西游记作者是打算写一个纯粹的道教世界观。

下一篇应该要讲一下第二章,但是第二章实在没太多内容,不如讲讲元代西游记和明代的区别吧,没错,元代也有西游记,顺便一说元代西游记孙悟空是通天大圣,他哥是齐天大圣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