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家长建议取消学校义工站岗”的争议,登上热搜。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学校周边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家长自发组织维护秩序的行为逐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民间智慧。例如,深圳等地家长曾长期以志愿者身份在校门口疏导交通,这类基层实践反映出社会对校园安全的高度关注。部分学校后期将这种自发行为纳入管理制度,形成轮岗执勤要求。但近些年来随着行为落实的深入,逐渐陷入了家校责任边界、社会资源调配及教育管理方式的深层次矛盾。
核心争议点及现状如下:
一、时间与精力压力
双职工家庭普遍反映难以协调工作时间,尤其站岗时段与上下班时间重合,请假成本高。部分家长需由老人代劳,但老年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有限。
二、专业性与安全性存疑
家长未经专业培训,缺乏处理交通疏导或紧急事件的能力,甚至可能因指挥不当加剧混乱。部分家长质疑此类安排形式大于实质,无法真正保障学生安全。
三、“自愿”执行变相强制
尽管相关单位强调自愿原则,但实际操作中多由家委会排班,家长因顾虑影响孩子或班级关系而难以拒绝。

相关政策依据与初衷: 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家校警联合执勤旨在缓解校门口交通压力,并通过家长示范强化社会责任教育。
本文由小黑盒作者:一个人的故事l 原创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