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方舟玩家吹噓方舟的劇情並非是空穴來風,起碼在我玩過的遊戲中,方舟的文案和劇情在深度和廣度上放眼二遊甚至是整個遊戲圈都是很有水平的,但是大部分人只是朦朧地感覺好,但並不明白其中好在哪裡。我記得我高考那年方舟正好出,當時並不太在意,玩了段時間就退坑了,直到後面幾年它的劇情也並不引人注目,時好時壞。大概是從霜星和愚人號開始,整個劇情水平開始慢慢提升,在巴別塔到達了它的最頂端,就連最新主線慈悲燈塔也不及巴別塔的優秀,尤其是有關博士身世和巴別塔的劇情,我個人認為是非常深刻且精彩的。
方舟的編劇明顯有著更大的野心和實力,他並不完全按照現實來仿照,而是基於自己的理解把素材進行有機的縫合,因此編劇會一定程度上修改現實的原型。接下來的觀點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泰拉的故事和設定太多太雜了,個人能力有限,再加上鷹角不斷地更新世界觀設定,因此只是篩選主要內容以和後面的深刻寓意相呼應。總而言之,此文我會盡量用通俗的語言來講述,儘管部分內容對於有些人來說已經耳熟能詳。我將從劇情原型和寓意兩個部分來深度解讀方舟劇情。
![](https://image.gcores.com/1bfaa74d8bbdd3c061236413a88108d6-1600-900.png)
一.猶太人的苦難歷史:上帝的國近了
毫無疑問,博士,薩卡茲和泰拉文明,特蕾西婭和特雷西斯的故事,取材於猶太人的歷史、宗教、乃至基督教誕生的歷史。在人類的歷史上,猶太人曾經的國度叫做以色列,然而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以色列被無數次地毀滅和重建。猶太人是一個飽受苦難的民族,在漫長的被奴役和流浪的歷史中,產生了他們的領袖和先知摩西。
![](https://image.gcores.com/7e26e400786d367ec8be6f8f7bba3b29-700-447.png)
當猶太人逃出埃及後,他們來到了西奈山前,在山上,摩西代表全體猶太人與他們所崇拜的唯一真神立了一個契約。這個唯一真神的名字是不能隨便叫的,這個名字在希伯來語中只記輔音不記元音,寫作“JHWH”。後世的語言學家們推測,這個唯一真神的名字應該唸作“雅赫威”。後來基督教從猶太教產生之後,超出了以色列而傳播到希臘羅馬世界,在希臘語中,這個名字就發音為“耶和華”。所以基督教崇拜的上帝就叫耶和華了。 ——《基督教與西方》 趙林著
摩西和上帝簽訂了十條誡命,只要猶太人遵守十誡,上帝許諾把猶太人帶到一個流著奶和蜜的國度,在那裡幸福地生活一千年,並且懲罰那些曾經欺辱猶太人的民族。這是一個契約,或者是約定,叫做“舊約”。然而幾百年過去,猶太人的苦難不減反增,他們痛定思痛,認為這都是他們違約應有的懲罰:上帝要磨鍊猶太人,一直到他們堅定了信心和意志,不再幹那些違背十誡和其他律法的事情,上帝才會兌現他的承諾。這樣,猶太人的苦難意識和不幸意識就轉化為一種深重的罪孽意識,猶太人把自己受苦受難的原因歸咎於自己對上帝的不敬,是他們自己沒有遵守十誡的約定,因此受到了上帝的懲罰。
![摩西十誡](https://image.gcores.com/af36c6d4fdb93f73f4708b22abb9a770-478-598.png)
摩西十誡
摩西在西奈山與上帝訂立的約主要體現為“摩西十誡”,這十條誡命的內容非常簡單,它們是:1,只崇拜唯一上帝而不可信仰別的神;2,不可製造和敬拜偶像;3,不可妄稱神的名;4,須守安息日為聖日;5,須孝敬父母;6,不可殺人;7,不可姦淫;8,不可偷盜;9,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10,不可貪戀他人的妻子和財物。
從公元前6世紀左右,被俘虜的猶太人中出現了這樣的預言:在猶太人遵守約定之後,上帝將派出救世主降臨,帶領他們走出苦難,懲罰其他欺辱猶太人的民族,這個救世主叫做彌賽亞,在猶太語中意思是“國王”,意味著這位救世主將是猶太人的國王,重新建立猶太人的國度。彌賽亞主義是一種社會解放的理想,它意味著種族復興崛起,幸福降臨,以及向其他種族復仇的心理。
在公元1世紀左右,耶穌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耶穌被許多追隨者奉為猶太人的彌賽亞。彼時的猶太教內部有許多派別,其中和羅馬統治者關係很好的猶太教派別叫做法利賽人,他認為耶穌不是彌賽亞而是個招搖撞騙的騙子,因為耶穌的許多理念和猶太教完全背道而馳,於是以煽動謀反的罪名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裡面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耶穌的第十三個門徒猶大為了三十個銀幣而出賣耶穌的故事。據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第三天,天崩地裂,電閃雷鳴,墳墓裂開了,耶穌復活了。復活之後,耶穌向他的門徒們顯現,告訴他們要把他的福音帶到外邦人中間去傳播,不要再在猶太人中間傳播。
![耶穌受難](https://image.gcores.com/139dee303084b889d8b9caf7dc18d790-633-869.png)
耶穌受難
那麼,這種新宗教為什麼叫做基督教呢?原因很簡單,“救主”一詞在希伯來語中發音為Mashiah(“彌賽亞”),而在希臘語中發音為Khristós,在拉丁語中發音為Christus,這個詞最早被中國人翻譯時,直接音譯為“基利斯督”,後來簡譯為“基督”。所以,“基督”就是希臘語和拉丁語中的“彌賽亞”,即救主的意思。
實在是令許多人費解,出賣耶穌的是猶太人,處死耶穌的也是猶太人,耶穌難道不是猶太人的彌賽亞嗎?事實上,恰恰相反,耶穌所宣揚的基督理念完全是和猶太教彌賽亞背道而馳的,甚至是反猶太的。猶太教總體而言是一個民族主義的、律法嚴苛的、追求現實解放的宗教,而基督教是一個全人類的、追求心靈信仰的、彼岸世界的宗教。猶太人堅信只有自己的民族才是上帝的選民,而耶穌卻說上帝可以寬恕所有人的罪,凡是信仰上帝的都是他的選民;猶太人有許許多多的嚴苛戒律,耶穌卻說律法是人所設的,不必拘泥於律法,只有愛人如己才是必須遵守的律法;猶太人的應許之地是流著奶和蜜的現實世界,耶穌卻說上帝的國不在此岸,而是在彼岸,在每個人的心中,只要你心中保持著對上帝的信仰,在你的肉體死亡以後,靈魂就會進入上帝的國。
![Sebastiano Ricci - The Resurrection, 1715](https://image.gcores.com/c431eed3a4a2df70cd0a7b0def2f45ca-800-597.png)
Sebastiano Ricci - The Resurrection, 1715
需要注意的是,原罪和罪惡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原罪由亞當夏娃的犯下的,由上帝降下的懲罰,懲罰的內容是人類不再永生,原罪已經通過耶穌揹負十字架,用自己肉體的犧牲和上帝達成了和解,或者說約定:凡是信仰上帝的,都免除了原罪,即“新約”,具體表現形式和耶穌一樣,死後於彼岸重生。而罪惡是善的反面,是指行兇作惡,是人類自由意志的結果。
ps:以下內容有劇透,建議瞭解完巴別塔劇情後觀看
二. 原罪與寬恕
細心的讀者這裡可能就有所明白了,薩卡茲的原型之一正是猶太民族,薩卡茲曾是泰拉的原住民,傳說是第一位薩卡茲因為觸碰了源石(禁果),而導致了幾乎所有種族的礦石病,而再加上薩卡茲極易感染礦石病的體質,其他幾乎所有種族都仇視且敵對薩卡茲,從而發動了千萬年的戰爭,將薩卡茲的王國:卡茲戴爾毀滅了,提卡茲也變成了流浪的民族:薩卡茲。卡茲戴爾被薩卡茲的領袖無數次地重建,也被無數次的毀滅,這場戰爭如今也正在持續。值得一提的是,在《舊約》中,偷食禁果的亞當和夏娃都是猶太人(因為舊約是猶太人寫的,亞當夏娃自然也是猶太人,同時也是人類的祖先),從而導致了全人類的原罪和上帝的懲罰,並且背叛耶穌、處死耶穌的也是猶太人,因此反猶太主義曾一度在後來基督教的世界中盛行,也是近代反猶太主義的歷史成因。
耶穌的歷史也和方舟的劇情相呼應,在薩卡茲中,同時出現了兩位領袖,特雷西斯和特蕾西婭,他們得到了王冠:文明的存續,團結了薩卡茲,特蕾西婭成為了薩卡茲的王。然而在漫長的歲月中,他們倆的觀念逐漸背道而馳,特雷西斯依然堅持和選擇了復仇和民族,而特蕾西婭選擇了寬恕和愛,隨著二者的漸行漸遠,特雷西斯將特蕾西婭視作威脅,在博士的背叛和幫助下,特雷西斯殺害了特蕾西婭,並在其死後將其復活,將她當做傀儡繼續帶領薩卡茲不停地進行復仇和復興種族的計劃。
![薩卡茲的彌賽亞](https://image.gcores.com/66dda4d01b04dcb08e365bcd884beeb7-800-450.png)
薩卡茲的彌賽亞
表面上看來,源石代表著是基督教裡原罪的概念,是泰拉一切苦難和罪惡的根源,它導致了天災和源石病,導致了戰爭。可事實完全不是這樣,泰拉的苦難的真正根源是薩卡茲和眾種族的無休止的戰爭、仇恨和偏見。我完全不認同特雷西斯為了族群忍辱負重,卻又理解特蕾西婭,是一個抗壓王的觀點。因為只有特蕾西婭深深地明白,即使她治癒了源石病又如何?難道戰爭和仇恨就可以消退了嗎?難道沒有源石病的世界,就不會有戰爭、仇恨和苦難了嗎?現實世界沒有源石病,難道不是一樣充斥著戰爭,仇恨和苦難嗎?泰拉的不幸並非是因為源石,而人們著不停仇恨著彼此,不停地追尋著復仇,而復仇帶來的只有更多的仇恨和苦難,如果沒有辦法學會寬恕和愛彼此,泰拉是永遠不可能擺脫苦難的深淵。特蕾西婭明白這一點,雖然治癒源石病並不一定能結束苦難,但是它起碼代表著一種希望,而特雷西斯的復仇道路註定是行不通的,這才是他們分道揚鑣的根本原因。
![特雷西斯的殺手](https://image.gcores.com/9c2cd890c41c06a347e59680f80c1c82-800-450.png)
特雷西斯的殺手
事實上特蕾西婭選擇的道路並非是源石病治療,巴別塔真正給人希望的也並非是源石研究,而是治療人們的內心的傷疤,治癒那些因為戰爭而導致的悲劇,這也是為什麼巴別塔的人們能放下仇恨,和平地相處。特蕾西婭的能力能讓她與他人感同身受,因此她也無比慈悲和寬恕,如前面所說,泰拉的悲劇在於仇恨,因此只有愛能拯救泰拉,慈悲才是特蕾西婭最寶貴的品質和泰拉的解藥。但化解仇恨談何容易呢?薩卡茲痛恨外族,也痛恨讓他們原諒外族的特蕾西婭,和外族相比,他們甚至更痛恨特蕾西婭。特雷西斯根本沒有理解這一點,所以他才會殺掉特蕾西婭。
![](https://image.gcores.com/0b7858a40ce046ab58164c5cd9f25ea9-800-450.png)
接下來我想談談博士殺掉特蕾西婭的選擇,博士的選擇並非是一個電車難題,而是一個存在主義命題。電車難題的問題在於:人的價值是否被無限誇大了?人的意義是否能被衡量?它的目的是通過一個易理解命題來引起人們對於人文主義的思考,而不是強迫一個人一定要做出選擇。
![電車難題](https://image.gcores.com/6b6d18918d83d530141f4534d8fcca2d-698-394.png)
電車難題
什麼是人文主義?簡單而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是為了衝擊逐漸腐朽的宗教思想而產生的新的思想熱潮,人文主義的核心是強調人的價值,強調人的尊嚴,而理性作為人類最崇高的部分,最能代表人高貴的品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理性被逐漸地推上神壇,作為抨擊信仰的主武器,撼動著信仰和感性的地位,最後,這場戰爭以基督教慘烈的退場而告終。自此以後,理性成為了不可一世的王者。然而,“屠龍者終成惡龍”,毫不誇張地說,理性已經完全替代了西方世界的上帝位置,一切都要接受科學和理性的審視,不符合它規範的東西統統會被扔進名為“無意義”或者“無用”的地獄裡面受苦。被審視的東西當然包含人本身,試想一下這是多麼滑稽的事情,要知道當初人文復興康德、伏爾泰、盧梭推翻宗教統治的立足點正是: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如今神聖的人要被他自己所誕生出來的理性推上解剖臺,細細地研究。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充滿人性的光輝](https://image.gcores.com/db4bf4e99815f40affb5f0105b60233e-642-851.png)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充滿人性的光輝
人們傲慢地享受著理性精神的勝利,然而,理性和科技帶來的巨大變革並沒有給人類帶來幸福,恰恰相反,閃耀著人類智慧火花的無數戰爭機器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苦難,人們這時候才開始反思為什麼引以為傲的理性會給人帶來不幸和苦難,如果說現代主義代表的是理性至上主義和理性權威的話,那麼後現代主義則是一種反理性至上主義,是另一種肯定人類價值的人文主義。
![讓保羅薩特](https://image.gcores.com/d0211e3074f4aba72d0d18326c63b87a-329-305.png)
讓保羅薩特
存在主義就是一種後現代主義,這個概念最先是由薩特的提出的,薩特致力於建立一種獨特的人道主義,使人類生活成為可能。薩特哲學的基本概念是自由,他認為存在先於本質。人的存在本身就意味著自由,自由指的是以主觀性和超越性為特徵的純粹意識活動。薩特認為人與物是有嚴格區分的,如果人和物都是本質在先,那麼人和物就沒有區別了,作為人的尊嚴和地位就喪失了,因而人的存在先於人的本質,作為物的本質是被人賦予的。在薩特之前,存在主義就有許多先驅,比如海德格爾,加繆,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存在主義者大都是重情感體驗的小說家,而非擅長邏輯思辨的哲學家,因為在存在主義者看來,存在的人本身就是第一位的東西,是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東西,其他東西和人相比是沒有價值的,存在主義者一定會對電車難題犯難,因為兩邊都是存在的人,他們的價值都是無法衡量的。
博士的選擇在存在主義那裡根本不是選擇,因為根本沒得選,前文明留下的只有數據,而泰拉文明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死去的人已經死去了,沒什麼比現實或者的人更加重要,難道說,只是為了懷念死去的人,還要看著活生生的人再死一次嗎?再說了,這些計劃本身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原石計劃完全超出了博士的預期範圍,這本身就說明了這種理性至上和所謂科學的並非是萬能的,生命頑強的毅力,徹底衝破了冷酷無情的,精密的科學計算,展現了他的渺小和偉大。但彼時的博士並不是這麼想的,我相信如果重來博士一定會選擇後者。可是人生沒有如果,博士還是選擇了殺掉特蕾西婭,即便如此,善良的特蕾西婭也選擇了寬恕和原諒,只是清洗了記憶。我認為這裡處理的不好,應該讓博士記住一切,揹負罪孽去償還,這樣才更悲劇不是嗎?
![](https://image.gcores.com/f789cc3e27dbcf4fcf74d72df59e55c2-1600-900.png)
特蕾西婭的悲劇在於,她註定是無法平息薩卡茲的怒火和仇恨的,她太懂這種感覺,深陷復仇的漩渦,儘管想要抽身,但卻無論如何都不能自拔,無助,墮落,她也無能為力,她只能原諒,寬恕人們的罪。甚至,羅德島能否治癒源石病也無從得知,即使治癒了,泰拉的苦難,能否遠去呢?她不知道,她只知道復仇這條路,只會帶來更多的復仇,只有無盡的黑暗和深淵。因此只能寄希望治癒源石病,希望人們能互相理解,正如她的臺詞所說:時間會彌合傷口,愛意會撫平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