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從英倫之曦到羅斯之暮


3樓貓 發佈時間:2023-12-09 12:56:43 作者:你好美麗新世界 Language

許多年後,在奧卡河河畔,面對著潰不成軍的克里米亞汗國軍隊,雷帝伊凡會回想起滅亡喀山汗國的那一天。

伴隨著隆隆的炮聲,莫斯科公國的軍隊與喀山汗國的軍隊陷入了焦灼。在猶豫不決中,年輕的沙皇壓上了最後的近衛軍。喀山汗國最終還是滅亡了,其部民被屠戮,被流放,但這只是俄國征服大草原的前奏。阿斯特拉罕、克里米亞、哈薩克、希瓦、布哈拉…昔日黃金家族的子民將會在他們曾經奴僕的腳下匍匐。

遠在科斯坦丁尼耶的塞利姆二世還沉浸於發酵葡萄汁的陶醉之中,克里米亞汗國能焚燒莫斯科已經是意外之喜。

我早就是開化的高貴奧斯曼人了,讓那些野蠻的羅斯人繼續與韃靼人流血、廝殺吧。

昏庸無能的蘇丹不會想到,奧斯曼將在未來幾百年為此付出代價。

這群來自東歐荒野的最後蠻族接過了東正教大旗,繼承了魯塞尼亞的遺產,並流淌著蒙古人的血液。在隨後的幾百年,他們將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大陸帝國。

【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從英倫之曦到羅斯之暮-第0張

彼時的英格蘭失去加萊的控制權還不長久,而加萊的喪失也意味著其失去了重返大陸的最後籌碼。此時英格蘭的殖民歷程剛剛起步,但西班牙、葡萄牙的日不落帝國已經如日中天。

然而十幾年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覆滅,八十年戰爭以尼德蘭獨立告終。美洲帶血的金銀給伊比利亞徒留通脹和破產,卻富裕了英格蘭的工商業,也帶動了新一輪殖民熱潮。英勇的探險家穿過北美茫茫的凍土,去尋找前往東方的新航線;阿克巴大帝尚未瞑目,東印度公司的野心已昭然若揭;大西洋貿易線路上猖獗的海盜,背後是英格蘭十字旗的陰影。

諾曼公爵的戒指已碎,法國王位的宣稱已成笑話;淺淺的英吉利海峽對岸,是回不去的故鄉。不列顛尼亞將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海洋霸權,並終結最後的古典帝國,建立起超越亞歷山大與成吉思汗的偉業。任憑他們憎恨,只教他們恐懼!

【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從英倫之曦到羅斯之暮-第1張

文明帝國6中,很多人對於香港是工業城邦的定位並不理解。畢竟,香港在大多數人眼裡是與倫敦、紐約齊名的金融中心,和商業城邦更接近被。但香港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屬性:港口城市。

文明帝國6的情景模式裡雖然有港口城邦,但也僅限於情景模式。因此,文明帝國6中的工業城邦有實際上兩種:一是約翰內斯堡、布魯塞爾這種實打實的工業城市,二是新加坡、香港這種港口城市。

與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海洋貿易自青銅時代以來,從來不是一個在近代超越陸地貿易的存在,而是一個一直碾壓陸地貿易的存在。

文明帝國6的貿易路線實際上做的很爛,比如戰略資源這麼重要的東西竟然能超時空傳送,最起碼也應該只能與已經建立貿易線路的文明交易才行。

前期陸地的國際貿易往往少的可憐(基礎標速3回合金),國內商路收益稍高(但沒有回合金)。以及即使是同一文明城市之間,在前期往往也會存在大量中立地塊,這些中立地塊就是蠻族的樂園。

出於遊戲設定,蠻族對商隊的優先級相當的高。即使往往對開拓者毫無興趣的蠻族偵察兵,也必定會大吼一聲撲向商人。

而水上商路收益就比陸地高多了,雖然仍然免不了槳帆船的騷擾。甚至在玩家前期海洋力量貧弱的情況下,選擇片板不得下海往往更好。

——光榮屬於希臘,宏偉屬於羅馬

但現實中可沒有資源的超時空傳送。

在古典時代的地中海,別說絕大多數地區戰略資源依靠國內貿易完全不能自給自足,甚至很多日用品,比如糧食、莎草紙、酒水等等,都非常依賴進口。赫梯帝國的崩潰和古埃及的中衰,很可能就與海上民族(蠻族)導致地中海貿易系統崩潰有關。

到了後希臘城邦時代之後,地中海貿易不減反增。伯羅奔尼撒半島貧瘠的土地供養不了越來越多的人口,於是希臘人紛紛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起一個又一個殖民點,從伊比利亞的直布羅陀到克里米亞的亞速,這些殖民點為宗主源源不斷地提供物資。

當羅馬把地中海變為內陸湖後,地中海航線儼然成為了帝國的生命線。埃及的糧食和莎草紙、不列顛的礦產、亞細亞與阿非利加的奇珍異種、亞平寧半島帝國軍團的調動…都依賴著海上的貿易路線。可以說海洋貿易不僅維持了羅馬帝國幾百年的穩定,也大大降低了帝國的治理成本。

但當帝國衰落之時,地中海反而變得四面漏風,無險可守,西帝國在蠻族的衝擊下快速滅亡,東帝國在幾百年內逐漸將地中海拱手讓出。當帝國進入最後的苟延殘喘之時,作為海上貿易中心的新羅馬反而成為了一個無底的財政黑洞:他們已經連最重要的海上貿易權都打包賣給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周室分封天下,實為殖民開拓。就像幾千年後成吉思汗對其後輩所說的那樣:天地廣闊,任由你們索取。

各國之間往往存在大片無主或者有主(蠻族)的荒地,就連鎬京附近都有遊牧民族放牧。齊侯開拓東夷數百年,到管仲為相時方能尊王攘夷;楚子自稱蠻夷,問鼎中原;而吳越則斷髮文身,已徹底蠻夷化。在這種情況下,諸侯國的勢力範圍往往僅限於城郭附近,不過僅僅維持青銅之類的戰略資源流通即可,對國際貿易的需求還不是很大。

到春秋時期,雖然中原還殘存著不少蠻族,但各國之間已經基本聯通,失聯數百年的吳越也能重返中原稱霸。

到了戰國時期,隨著國土面積進一步擴大,對交通貿易的便捷需求顯現出來。而鐵器的普及也導致生產成本大大下降,帶來的疆域控制力增強,為了交通運輸,各國紛紛開始大規模興修水利。

自秦掃清六合之後,歷代天朝的命運就往往與河流水運相連。當秦皇發現關中的糧食100石運往河套存留不足1石之時,天朝的治理極限便定格在長城以南。蒙元滿清出身遊牧又如何 ,長城以北最終還是丟給窮親戚們。

而溝通帝國各個主要河流,並治理水患,成為貫穿每一箇中原王朝的主旋律。魏王修黃河而建大梁,秦皇築靈渠以鞏嶺南。兩漢為了各地的漕運,又修建了多條運河。這一切在隋唐達到了一個高峰,數條運河溝通了長江、淮河與黃河。

但海運也在這段時間長足發展,漢帝國的使者就曾到達紅海,唐宋之際更是形成了海上絲綢之路。在唐帝國衰落後,隨著陸上貿易的荒廢,海洋貿易,對於偏安一隅的宋小朝廷就更為重要了。

忽必烈屠滅了哈爾和林的老鄉們後,仍然對於長城以北的這些窮親戚們一萬個不放心。這位最後的帝國可汗,第一個蒙古天朝皇帝,將政治中心定在了大都。這不僅影響了此後歷朝的抉擇,更是決定了天朝之後的命運。

宋小朝廷為了避免女真人南下時掘開了黃河,不僅黃河徹底成為不穩定的地上河,淮河千里沃土化為黃泛區,歷代天朝的水利設施也多毀壞殆盡。到了蒙元時期,黃河依然給中原大地不斷帶來災難,也斷送了乾元的天命。

朱元璋將首都定於南京,一方面就是因為中原已經毀壞殆盡,另一方面就是南京作為帝國水運樞紐的地位。但顯然,Judy作為一個天天在邊疆接觸蒙古人都藩王,他比乞丐出身的父親與深宮中無知無畏的大侄子更瞭解天朝的命運。

如果不能控制住北方邊境,即使這一代驍勇善戰又如何,一旦子孫喪澤,遊牧民族遲早會捲土重來。

但元神被小小方國珍掐斷海上貿易,不得不屈顏婢膝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大海是無窮的財富,但也蘊藏著無窮的不可控因素。我天朝上國物產豐盈,無所不缺,你不幹有的是人用刀劍逼著你幹,大運河,啟動!

但永樂皇帝沒能想到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僅僅幾十年後,大明就放棄了奴兒干都司,進一步向長城以南收縮。

當進擊的也先威逼京師之下,堂堂天子淪為叫門的階下囚。此後大明非但不能開拓鞏固邊疆,反而不斷棄地失地。放棄了海運不但為日後的閉關自守埋下隱患,百萬民工維持的運河也分散了帝國太多的精力。

【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從英倫之曦到羅斯之暮-第2張

——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彼時的西歐,莊園制度逐漸瓦解。處於對羊毛的需求,吃人的羊首先出現在不列顛,不過這僅僅是一切的前奏。

在先後擊敗西班牙、荷蘭與法國後,英國確立其海洋霸權的地位,而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其霸權更是得到進一步鞏固。

但印度紡織工人累累白骨與愛爾蘭人的血淚仍然不能滿足不列顛尼亞的貪婪。

大清有四億人口,就算他們沒有伏爾泰吹噓的那麼富裕,起碼也能比得上整個新大陸的市場吧?(當然後來發現整個大清市場比不上美洲一根毛,因為大部分人實在太窮了。)

對於天朝的戰爭,議會考慮了良久才以微弱優勢通過,因為他們對於這個龐然大物並不知其底細。大清也曾在緬甸見識過燧發槍的威力,但這一次卻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大英在開始直奔廣州,隨後又攻下的幾個沿海的大城市,這就是完全按照海權國家的思維定勢了。對於一個歐洲國家,哪怕是俄國這種典型的內陸國,重要港口被封鎖也會在幾年之內完全崩潰。但大清是一個古典農業帝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結果戰爭打了兩年,大清皇帝仍然在含糊其辭。

最後英國乾脆放棄了之前在沿海佔的所有城市,海軍直奔南京而去。雖然大清水師貧弱,也不至於隨隨便便讓敵軍深入內陸。這是由於他們知道英國的風帆戰艦在內水很難航行,到時候直接驅使炮灰一擁而上火燒連營。但他們不知道英國此時已經在艦隊裡運用了蒸汽機,幾艘裝載了蒸汽機的船隻把戰艦拖進內河,待大炮架到南京城下,天朝的官員這才如夢初醒:帝國可以丟掉廣州,丟掉對外貿易,但不可能丟掉南京,丟掉運河,於是只得簽下屈辱的不平等條約。

東方最後的古典帝國也屈服了,一座不知名的小島就此崛起,並在之後的百年時間裡作為帝國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存在。

【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從英倫之曦到羅斯之暮-第3張

——俄國的貴族都是文明人,但他們的子民不是。

彼得大帝的改革雖然引進了西方的先進技術,但也進一步加強了農奴身上的桎梏。畢竟,俄國已經習慣了憑數量壓倒敵人。

大北方戰爭的結局以俄國的勝利而告終,儘管奪得了聖彼得堡,波羅的海的廣大水域仍然不在俄國的控制範圍內,俄國實際上仍是個內陸國。

大航海時代將世界聯繫了起來,為什麼這麼說?

封建社會早期,尤其是農業產品,往往只能就近消化,最多賣到附近的流動集市去;封建社會中後期,貿易繁榮起來,城際和國際的產品交流越來越多;大航海時代開啟,印度的香料、美洲的蔗糖、東歐的糧食跨越小半個地球到達彼岸。

對於東歐的莊園主來說,西歐構建的新興的世界貿易體系,使得他們終於能將本地的貿易與消費分開了。過去賣不完的土豆只能釀伏特加,但現在可以賣給西歐佬了。這麼一想,老爺手裡的皮鞭揮舞的更賣力了。

在西歐逐漸擺脫莊園體系的束縛時,在東歐,農奴卻重新被趕入莊園。

這輛歐洲壓路機,壓碎了韃靼桎梏的殘酷和波蘭翼騎兵的榮耀,以及北方雄獅的雄心,其背後完全是農奴的血肉在支撐。

俄國的聲望在拿破崙戰爭後達到頂峰,其後更是日常插手歐洲政務。當其向奧斯曼索取東歐的勢力範圍之時,作為海軍霸權的英國終於坐不住了。

【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從英倫之曦到羅斯之暮-第4張

——為了團結人民,政府需要敵人;如果沒有,就創造一個,以此讓他們團結起來。

俄國人總是那麼復古,在民族主義時代使用中世紀常見的宣戰藉口:聖戰,就像如今他們去“納粹”化一樣。

沙皇並沒有意識到俄國的無序擴張已經觸發了包圍網,他只是憤怒的發現忽然間舉世皆敵了,連傳統盟友英法都在反對。

雖然英法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表現糟糕的很,但就像幾十年前用數十億英鎊和海軍霸權砸碎了波拿巴的大陸封鎖一樣。俄國孱弱的灰色牲口根本不值得與法蘭西的民族熱情相提並論,而其落後的工業水平更是把一切推到糟糕的極點。

細細的紅線,束縛住了哥薩克們的腳步;隆隆的炮聲,掩蓋住了伏爾加河的波濤。壓力山大的沙皇終於意思到俄羅斯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自己要為這一切承擔代價,於是自覺地選擇了歷代的傳統——中風。

西方不亮東方亮,俄國的擴張不能停止,自然要挑更好的柿子去捏。

早上好,契丹,現在我有鎮東府。哎呀這不日本人嘛,還是看看遠處的旅順港吧家人們。

【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從英倫之曦到羅斯之暮-第5張

——大英的本意是壞的,但執行的好了。

在發現大清爛泥扶不上牆後,大英扶植新興的日本繼續對俄國這個大陸帝國圍追堵截(至於搬石砸腳則是後話了)。

不像大英全球港口遍地,能迅速反應。俄國的艦隊不遠萬里,疲憊地跨過半個地球來到東方,成功地送了人頭。

西伯利亞的廣袤無垠,灰色牲口的投送能力也有盡頭。但日本不過新興小國而已,沙皇還是想靠數量壓死對方。

眼看雙方都處於崩潰的邊緣,羅斯福趕緊出來調和,於是雙方各退一步。俄國沒能吞併東北,日本也暫緩其步伐。

但俄國的遠東戰略也從此爛尾,國內鬧革命,負債一堆,阿拉斯加也沒了。

然而又能怎樣?大英依然是俄國除了軍隊以外最忠實的盟友了。沒有大英,我哪能把糧食賣出去換回工業品鎮壓農奴呢?老爺這樣想著,手裡的皮鞭不由自主地揮得更賣力了。

國內依然矛盾尖銳,沙皇總得想辦法挑起戰爭。在巴爾幹奧斯曼的勢力瓦解,奧匈帝國佔據了優勢,沙俄以斯拉夫兄弟的名義介入。在沙皇賣掉德意志盟友後,總算站在了大英這一邊,雖然包括俄國在內的世界各個列強並沒有準備好打一次世界大戰,但沙皇已經迫不及待了。

聽說塞爾維亞一個愣頭青把奧匈大公斐迪南打死了?哈哈,我的時代要來臨了!

【文明帝國6】淺談文明中的歷史:從英倫之曦到羅斯之暮-第6張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