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逐漸從《明日方舟》中脫坑後,我就一直找不到一個可以穩定玩的手遊。
眾所周知,一樣東西消失後,一定會有另一個東西頂替掉這個生態位。(所以這邊也想和我老婆說,不要以為我哪天不打遊戲就萬事大吉,一定會有比打遊戲更糟糕的興趣愛好頂替)
然後有一天,我某個天殺的朋友給我推了個號稱“國內首款男性向戀愛手遊”,在徵求了老婆的意見後,我決定要看看這遊戲到底什麼來頭。
然而遊戲還沒開服,網上的節奏先給我看傻了,大致意思就是這個遊戲一上來就有牛頭人情節,然後遊戲就遭到了一波差評轟炸。不能說我對NTR沒有牴觸,主要這裡涉及的是背景故事裡的前女友,所以沒什麼太大的感覺。因此這點小小的風波是阻止不了我滴!
但玩了以後才發現,這遊戲的問題比牛頭人嚴重地多。像抽卡爆率低、主線難度極不合理、逼氪這種問題已經不想談了。能理解遊戲公司要吃飯,但吃相也確實難看了點。
可我們還是要從一個根本問題出發討論,就是我們在戀愛遊戲中究竟在尋求什麼。
在討論戀愛遊戲之前,我們先下個定義,本文所談戀愛遊戲主要涉及有戀愛元素的養成遊戲和Gal,其他有戀愛元素和劇情的遊戲,如RPG,另論。
這裡先提一下關於戀愛養成類遊戲的鼻祖——《心跳回憶》系列。因為一代過於古早,二代沒有漢化,三代畫風過於辣眼,所以其實我也只玩了四代。
從死忠玩家的評價來說,四代實際上非常保守,沒什麼太過亮眼的改進,但我仍然在這個遊戲上耗費了無數的時間。究其原因,女性角色的刻畫固然是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
但真正讓我沉迷的,是其中的養成系統,在三年的時間內,玩家要提升各科分數,參加社團,在畢業之際,不光要獲得異性的表白,還會獲得一個畢業出路,比如成績好的話可以考大學或直接去企業就業,社團發展好的可以直接走社團相關職業路線。
所以,2009年那會兒高中時玩這遊戲還是衝著戀愛元素去的,高中畢業以後力求全收集可能就是對於學生時代的懷念,和對生活現狀的不滿吧。
我相信不少玩家在玩養成遊戲的時候,都或多或少是在補償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某種遺憾。比如,2018年有款國產單機遊戲,叫《中國式家長》。這款遊戲的遊戲性幾乎可以說是0,但我在這遊戲裡大概玩了50個小時。再比如我在Steam上買的第一款遊戲是《高考戀愛100天》。
兩部作品都或多或少有點問題,但仍沒有辦法阻擋它們的走紅。因為絕大多數人高考都有遺憾,但沒人會想把高考這條路再走一遍,可動動鼠標做做白日夢還是簡單的。
當然,最近也有做得非常用心的遊戲,比如《火山的女兒》。
遊戲玩法基本照搬1991年出品的《美少女夢工廠》系列。如果說《心跳回憶》是戀愛養成遊戲的鼻祖的話,那《美少女夢工廠》可以說是養成遊戲的鼻祖了。
老父親獨自養育女兒,不光要管女兒的課程,還要管女兒的戀愛(嗯?)。最終在父親的精心養育下,女兒長大成人,開啟自己的精彩人生。
雖然名義上玩家扮演的是父親,但女兒的行為也由玩家來操控,所以無論是代入父親視角還是女兒視角,玩家享受的,都是通過“努力”(動動鼠標),來獲得一段自己想要,而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人生經歷。
此類例子還有好多,EA的《模擬人生》系列多年瘋狂吸金,除了因為海量的DLC貢獻銷量外,一定也是這遊戲本身,可以滿足普通人對現實生活的遺憾。
那麼,說回到《奇點時代》,既然號稱是“戀愛養成遊戲”,那麼賣點是“戀愛”,但核心玩法一定是圍繞“養成”的。
可《奇點時代》的養成有些什麼呢?
一般遊戲養成的是角色。而《奇點時代》對於男主本人的養成幾乎沒有,主要養的是卡,所以核心玩法還是卡牌那一套。而且做得很爛。
之前倒是淺試過一個女性向手遊,玩法沒有深入也不好說得太絕對,基本上就是卡牌數值無腦比大小。但畢竟是面向女玩家的,玩法簡單點也算情有可原。但男玩家怎麼也算是久經沙場了,這個卡牌機制基本不夠看。
OK,那麼問題來了,你養成玩法這條路走不通,就只能走Galgame那套重劇情的路子了。眾所周知,Gal可以說是除了劇情幾乎就沒了,但依然誕生了無數經典作品。
那《奇點時代》玩法已經這麼爛了,當Gal玩可不可以呢?講道理,我們不應該抱有這種希望。
我一開始也提了,開頭NTR那段劇情其實問題不大,畢竟設定了是男主本來有個女朋友,然後之前出國的時候和自家公司少東家好上了,還被男主在大街上撞上了。那我覺得,既然這個角色不是攻略角色問題不大嘛。
但實際上這段劇情下一秒就出問題。在如此尷尬的一個場面下,男主怎麼解圍?據說之前測試版的劇情是灰溜溜回家,這真的很孫子,這段也是在測試期間被玩家非議的。然後正式版就補了一段霸道女總裁跑車往你面前一停,然後直接邀你上車去吃飯的情節。
怎麼說呢,我實際上可以理解女性向的劇情裡面出現這種橋段。但男性向的藝術作品裡出現這一套,我不太清楚別的男性玩家或觀眾或讀者什麼感受,反正我是覺得特別彆扭。這裡可能編劇是要反套路,覺得市面上都是英雄救美,那我來個美救英雄豈不是很妙?但我覺得編劇先要搞清楚,“英雄救美”這個套路喜聞樂見的原因,到底是受眾被流行文化規訓了,還是流行文化向受眾投其所好。
而且更可怕的問題是什麼。如果說這段劇情是臨時改的,這個時間點就非要機械降神,來這麼一下也就算了。就這個遊戲的劇情裡後期男主遇到的每一個困境,全都是四個女主出手渡過難關的。
男主是個青年中二病程序員,經過序章NTR劇情後被開了,自己創業建公司,要做一個“革命性”的APP,而這款革命性的APP,是一個網盤。(可能有的朋友會感覺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後面再提)
四個女主,一個霸道女總裁,一個天才蘿莉義妹,一個萬能女助理(實際身份應該是特工……),外加一個女主播。霸道女總裁除了開跑車解圍外,還給了男主提供創業資金。蘿莉義妹給男主解決軟件上的問題,順便給男主找了一批APP的種子用戶。女助理更牛逼了,解決公司招聘問題是小事,打架鬥毆差不多美隊水平,後來已經開始搞黑手黨的手段了。
女主播也很過分,講道理,本來女主播這個角色是我比較喜歡的,主要原因是,有病嬌屬性(嗯?),穿得少(嗯?),卡比較強(嗯?)。然後最重要的,是劇情前期,女主播是唯一一個和男主互相救贖互相成就的角色。就我也不管那些劇情尬不尬,但至少比另外三位如保姆般幫你搞定一切要來得更觸動人。而且在另外三個女主宛如發情的**般倒貼廢柴男主的時候,唯有女主播還能和男主茶裡茶氣聊個有來有回,就只有女主播讓我感覺她這個角色是個人。
但我實在是不知道編劇是不是真的有什麼特別的綠色環保癖好,第八章男主的APP要在限期內拿到100萬的下載量,然後最後幾小時還差70多萬。男主不出所料的先求工具人蘿莉義妹幫忙衝假數據,然後蘿莉義妹出了岔子搞不定。所以最後關頭女主播就把自己的新歌發男主做的網盤上,然後衝了最後70萬的下載量。講道理,你這個窩囊廢男主也不是第一次靠女人了,四個女主全部幫一遍也算公平。而且之前男主也幫女主播用技術手段刷上推薦位,然後女主播才火的,投桃報李也算合理。
但你女主播能不能不要來什麼“下載送清涼照”這種操作?就正常人不會喜歡的好吧,沒有人會想:“挖槽,這個女人為了我去賣,我好感動啊!”何必呢?講道理,之前那種NTR你說是翻版女性向劇情也好,製造爽點也好,我好歹還能知道你的動機。你倒告訴我你這個臺詞的設計的目的是什麼,編劇可能是製作組的親爹,這種臺詞能出現在成品裡,整個製作組沒人反對真的是牛逼。
當然,我個人覺得,我還是比較寬容的,就這種操作雖然真的噁心到我,但我也只會認為這個是編劇的水平問題和智商問題。人嘛,難免都會犯錯的,也許編劇好這口,同時以為全天下人都好這口呢?算了算了,下次別這樣就行了。
但這個遊戲的編劇,或者我都覺得不能說是編劇了,說是文案策劃吧。就這個文案策劃真的道德是有問題的。《奇點時代》的遊戲裡有密度極大的流行梗和經典電影場景的複製黏貼。有些是比較明顯的,我們可以理解為借鑑,有些是比較隱晦的,我覺得算是挪用了。還有的是極其隱晦的。比如遊戲裡有兩段對於《教父》的借鑑,一處是女總裁,模仿《教父》的開場。另一處是女助理幫助男主去和抹黑自己的博主談判,談判不成,女主角就把博主養的錦鯉給宰了。這裡和《教父》裡把馬宰了的橋段是一模一樣的。
(構圖也一模一樣,說明至少美工是知道借鑑《教父》的)
我個人認為,流行梗的使用不存在道德問題。對於經典電影的致敬甚至挪用,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問題也不大。原因是,觀眾或者說玩家可以一眼看出這裡在致敬哪部作品,並且這些作品普遍年代比較久遠,基本上獲利已經比較多了,本身知名度較廣,新作品對經典作品的模仿,可以算作為學習,退一萬步我就當你是致敬好吧!再退一萬步,我當你是玩梗,大家哈哈一樂就完了。
然而,如果是對非知名作品的模仿,則非常不道德,因為受眾會誤以為這是你的東西。比如,遊戲中男主的主線是自主創業,要做一款改變世界的APP。實際上,編劇要是真能想出一款改變世界的APP,那就不會在一個遊戲小公司裡當編劇了。那能怎麼辦呢?很簡單,抄。而且抄的是一部不算太知名的美劇——《硅谷》。
我不太清楚這個點子是製作組老大默許的,還是隻是編劇一個人的點子。反正抄也已經抄了,改也是不會改的,維權也是不可能維權的。就這樣了,咋滴吧。
看過《硅谷》的人,和會玩這遊戲的人重合度可能會很低,但恰巧我就是其中之一。《硅谷》講述的就是主角發明的一種壓縮算法具有無窮的商業潛力,後來一番折騰就是打算做去中心化網絡。最開始也是把產品做成一個類似網盤的APP。
所以我是懷疑編劇自己也不太清楚什麼是去中心化網絡,但他也不需要知道,因為這個遊戲的劇情,至少男主這家公司的後續大綱抄《硅谷》就可以了。
順帶一提,《硅谷》真的是唯一一部可以把我笑到肚子疼的美劇,只不過未滿十八歲的朋友最好不要去看就對了。另外,相較於原劇中反派Gavin的各種騷操作,遊戲裡那兩臉譜化的富二代情敵反派宛若智障。
所以講道理這個遊戲號稱“首款乙男遊戲”,但無論是玩法還是劇情都拉到令人髮指,唯獨美術可以勉勉強強拿個辛苦分。我根本不知道製作組在打算要製作一款男性向戀愛手遊的時候,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東西,他們到底知不知道玩戀愛遊戲的人想要的是什麼?
但我更害怕的是,如果有第二個團隊想要做下一個戀愛手遊,它會不會還走《奇點時代》的路子?
實際上我蠻搞不懂一個問題的,當年主打“陪伴感”的《Love Plus》火到破圈,這條路子也算是證明能走通的。(馬德,《心跳回憶》和《Love Plus》這兩個IP都爛在了KONAMI手裡,F**k KONAMI!)
受限於掌機市場規模,所以這個遊戲類型沒能在世界範圍徹底鋪開。但現在已經將近20年過去了,智能手機已經普及到非洲了。你那些什麼AR也好VR也好,元宇宙也好,人工智能也好,吹牛皮是吹得滿天飛,結果一個也沒好好地落實到遊戲產業裡。這些東西往《Love Plus》這種伴隨類戀愛遊戲裡一放,是多麼逆天的存在?
商業化更是簡單到令人心疼,白嫖用戶半個月跟你約會一次,氪佬一天約會三次,讓你徹徹底底明白什麼叫做“沒有物質的愛情就像一盤散沙”。然後再和各種商家機構搞搞聯動,搞搞聯名款,觸發額外劇情。這搞不起來嗎?
真的,我覺得我不當製作人真的是中國遊戲界的損失。
其實對於《奇點時代》這遊戲的後續發展情況,我的感受還挺矛盾。一方面我希望它涼掉,因為這破遊戲真的不配賺錢。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它別涼,畢竟當年《戀與製作人》爆火後,才在國內開闢了一個新的市場,甚至形成了一個所謂“乙女遊戲”的亞文化圈子。
也許下一款“乙男遊戲”很快就會爆火,但也許《Love Plus》就已經是落日餘暉了。(有機會整一個戀愛類遊戲推薦)
話說我老婆問我:“戀愛遊戲還能比我這活人好玩?”
“這可怎麼比,這不比你好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