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Ultra7 265K在理論性能方面較14700略有提升,但在遊戲方面有up主發現,Ultra存在win11下,遊戲調度策略異常的問題:
(截圖來自於:極客灣Geekerwan)
具體表現為:win11環境下,通過BIOS限制CPU核心,無論是(1P+16E)的組合(E核小超),還是(純8P+0E)的組合下,遊戲表現都優於默認狀態下的(8P+16E)的組合。
截圖出自於up主:阿狸才不是受
此結論出自於up主:阿狸才不是受
甚至更有up主發現:265K跑在win11與win10下的幀數差距較大。
截圖來自於:千哲科技
本人在使用265K搭配七彩虹 Z890 Flow裝機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軟件兼容性上的問題。Win10狀態下,會將NPU識別為GPU。而且,許多的新硬件設備,目前無論是windows的自動驅動,還是第三方一鍵驅動軟件(娛樂大師,驅動xx),都無法一鍵自動把所有硬件的驅動都打上。還需用戶自行去主板廠商官網下載驅動,手動安裝。
所以本次測試的核心重點是265K的Xe(第一代)核心顯卡性能。(搭配獨立顯卡的遊戲測試相信大家也看膩了,這裡不重複造輪子)
所用的散熱為九州風神阿薩辛4(背部加裝追風者T30),內存為金士頓叛逆者32G *2(開啟6000MHz XMP自動),別問我為啥不用CUDIMM內存,因為目前還買不到。不然理論上,新內存可以提升核顯性能。
理論性能方面:
CPU-Z:
Cross Mark:
娛樂大師:
3DMarkTimeSPY(核顯相當於一張1050ti)
遊戲實測:(測試的遊戲均為1080P運行)
雙人成行-低畫質:
胡鬧廚房-高畫質:
人類一敗塗地-高畫質:
原神-中畫質:
最後說說我對265K的理解:
265K我認為是intel遭遇了13,14代K處理器風波後,性能釋放相當保守的產物。如果你有精力願意超頻一下的話,是能得到不弱於14代的性能的。
至於能耗方面的提升,我認為只對功耗敏感的臺式(ITX,風冷用戶)以及未來的遊戲本HX系列有利,這2平臺對功耗非常敏感。特別是遊戲本上,可以把更多的功耗讓給顯卡,使最終的遊戲幀數提升更多。而在4K高畫質的3A遊戲下,使用不同的處理器的遊戲流暢度,幀率影響很小(只要你是800塊以上的U)
最後,Ultra200s系列的發佈,我認為對於遊戲玩家來說最大的提升是讓intel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理由,將之前的產品繼續降價。
現在,i5-14600KF(1300散片),i9-12900F(1500散片),i7-14700KF(1900散片)性價比非常高。搭配一個供電不差的板子+兩三百的DDR4就能用。
而農企的7000系,定價有點難受。預算不足的不會考慮中高型號,而低端型號又得要加錢在DDR5,主板些上面。
12代酷睿的性價比還在提高(霧
我個人建議:與其把預算傻乎乎的全放在CPU上,甚至加價去買無論是哪一家的產品。還不如換一張好一點的顯卡,對遊戲立刻提升100%。
說難聽一點,整機預算如果沒有1W,選啥都不如選一個好的顯卡來的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