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機核公眾號
作者:白廣大
2024年9月25日8時44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成功發射1發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準確落入預定海域。這是自1980年5月東風五號導彈全程飛行試驗以來,我國時隔44年再次進行洲際彈道導彈全射程實彈測試。
![](https://image.gcores.com/5c7d1acbfc7996f2b142ff93af110c3a-690-388.png)
所謂“洲際彈道導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ICBM),通常是指射程大於8000 km的遠程彈道式導彈。它是一個國家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於攻擊敵國領土上的重要軍事、政治和經濟目標。
在上世紀60-70年代的冷戰高峰時期,美國和蘇聯在本國的不同地點部署了數千枚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目標是對方的主要城市和導彈發射井。
這是一場非常危險的“零和博弈遊戲”,後來有人用一個非常形象的詞——“確保相互摧毀”來形容這種狀態,而“確保相互摧毀(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的英文首字母縮寫為MAD,恰好與英文單詞“瘋狂的”相同。
![本次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是DF-31AG,使用TEL機動運載車在海南發射,射程12000公里](https://image.gcores.com/6e0c6ab3b533f9270bea1c46e901376c-690-432.png)
本次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是DF-31AG,使用TEL機動運載車在海南發射,射程12000公里
也正因此,在許多遊戲之中,發射ICBM成為了世界大戰甚至核大戰的標誌。當巨大的運載火箭騰空而起的時候,如果你是在遊戲之中目睹著它的發射,那麼這個場景或許會成為體驗中最具符號性的那一刻——這可不比那些小槍小炮的零敲碎打,它或許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或者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輻射3》,衛星塔NW-05a
不過,由於ICBM本身的威力過於巨大,因此我們在類型化遊戲裡很少能看到它的身影出現,除非是一些戰略模擬遊戲,但這類遊戲又由於受眾過於垂直,因此人們往往知之甚少。
![](https://image.gcores.com/5099b7065018a3852da6e303428ab7d1-1200-675.png)
與時代科技發展相匹配,NW-05a是一個大型的衛星通訊陣列,是首都廢土西北部SatCom陣列的一部分,位於NN-03d的西側,平時被Talon公司的傭兵們把守著。
如果玩家探索到附近,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三座巨大的衛星塔構成的三角形,傭兵、匪徒與變種人分別佔據著其中一座。殺進Nw-05a之後,不分青紅皂白幹掉裡面所有人,你會發現一位屍鬼科學家的屍體,身上有三份筆記。帶著筆記啟動塔頂的電腦,地圖上就會標記出另外兩個衛星陣列,而第三份筆記則會啟動一個末日系統“Highwater Trousers(項目編號USDOD-21TXH)”。
![](https://image.gcores.com/a11a2b691ed147adc40a6c9cc5c82dd2-770-440.png)
通過筆記可以瞭解到,HT是一個美國國防部建造的地球同步微型核武器平臺,位於美國東海岸的地球同步軌道上,與一個瞄準平臺配對,理論上可以向全球投放核彈。但到了2077年,雖然導彈仍然有效,但是瞄準部件卻已經損壞了。因此,如果要發射的話,就只能投放至NW-05a附近的區域。根據記載,HT並非唯一的核武平臺,戰前有數十個甚至上百個類似平臺都在服役。
使用HT筆記啟動終端之後,可以順著旁邊的梯子爬上塔頂。塔尖上有巨大的雷達,爬到頂部之後,就可以看到定位的紅外線激光投射到大地上,接著就是8顆核彈的巨大火焰騰空而起,這也是《輻射3》遊戲裡少有的奇觀設計。
![](https://image.gcores.com/77bea8c4d32595d16f5cb79b64c725c9-1000-761.png)
《絕地潛兵2》,ICBM發射任務
凡是在《絕地潛兵2》裡執行過高難度任務的戰士們,都會記得發射ICBM這一艱鉅複雜又費勁的任務。但是當巨大的彈體騰空而起,帶來死亡的樂章之時,許多士兵都會不由自主地站立握拳,向死神致敬。
![](https://image.gcores.com/bb75bee9b81583203a849614cd1920da-768-432.png)
當然,發射導彈之前的流程工序極其複雜,即使是熟練的潛兵有時候也會在各個環節之間翻車。也正因此,發射ICBM是一項對團隊熟練度和戰鬥能力的直觀考驗。
為了準備發射導彈,在進入發射井之前,我們要在地圖上完成以下系列工作:
1. 尋找發射代碼:從被佔領的 SEAF 前哨站檢索包含 ICBM 授權代碼的數據磁盤。它是一個帶有紫色燈光的灰色盒子,通常位於死去的 SEAF 士兵的屍體附近。
2. 重新激活發電機:操作發電機的終端,以便配置變壓器重新供電,為導彈發射井提供能量。
3. 加註燃料:這裡的導彈燃料還是液體,因此需要啟動附近的E710泵站,保證燃料輸送順利。
4. 操作終端啟動發射序列:完成上述任務之後,玩家就可以飛奔到發射場,輸入屏幕上提供的發射代碼。
5. 手動解除安全鎖:在發射場操作安全栓,解除發射限制。在這一波之後,發射井才能真正打開。
6. 輸入座標並預熱導彈:輸入指揮部給予的座標,死神將降臨到他們頭上——大概30秒之後就準備好了。7. 發射:進入倒數,5、4、3、2、1,敬禮!
![](https://image.gcores.com/dac3d21e481346143fcd0e30226010f6-1280-720.png)
不得不說,整個發射ICBM的流程雖然繁瑣,但它大概是《絕地潛兵2》裡最有意思、要求也最高的合作任務。由於高難度任務下蟲群或機器人的戰力強勁,因此單人solo很難完成這個任務。沒有什麼比一群人向著導彈巨大熾烈的尾焰敬禮更有儀式感的事兒——當導彈爆炸的風暴來臨的時候,你剛才有多帥,現在就有多狼狽。
發射任務《決勝時刻》,劇情演出中的ICBM
作為全球干涉時代的具體情結傳遞,在《決勝時刻》系列中ICBM的出場都是劇情發展到高潮與矛盾劇烈衝突的時刻,針對它的爭奪與攻防戰也都因此成為了經典。
ICBM的首次亮相是《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恐怖主義頭子扎卡耶夫為了報復兒子的死亡,派出私兵佔領了俄國的洲際彈道導彈設施,發射了6枚РТ-2ПМ2 «Тополь-М»(白楊-M)。
這些導彈瞄準了美國東海岸最重要的八個城市:波士頓、哈特福德、紐約、費城、巴爾的摩、華盛頓特區、里士滿和諾福克,另外還有英國和美國西部的一些城市也將遭到核轟炸。
![](https://image.gcores.com/5adc927ec967d974fef8f08d021b8321-1000-563.png)
現實中的白楊-M依靠三級固體燃料火箭提供的巨大推力,射程可達1.05萬公里,它攜帶多顆(最多10顆)分導彈頭,每發的當量為55萬噸TNT。按照遊戲裡的設定,一旦核突防成功,這些導彈將造成4100萬美國人的死傷,他們會死於爆炸或放射性塵埃及其後遺症,這大概佔美國人口的15%。
為解決這一危機,141特戰隊的“肥皂”與普萊斯上尉共同前往發射場,控制指令室並摧毀飛行中的彈頭。但危機結束之後,美國政府卻在公開領域將其稱為“導彈實驗”,說明他們並不想讓公眾知道發生了什麼。
![](https://image.gcores.com/3ac8e3527e4edc4ece30eea99360c9b2-1280-720.png)
在此之後的《現代戰爭2》中,ICBM再次出場,同樣帶來了非常震撼的演出效果,只不過這一次是用在自己身上:
![](https://image.gcores.com/117ac94ff5c86ee4d9f1d4b9f6a0a989-1280-720.png)
由於俄羅斯全面入侵美國,普萊斯上尉在執行Contingency(應急計劃)任務的過程中強行進入勘察加巴甫洛夫斯克的俄軍潛艇基地,並奪取了一架核潛艇上的導彈發射權限。
隨後,它在大氣層中被引爆,摧毀了國際空間站,併產生了巨大的電磁脈衝,使得正在美國本土戰鬥的美軍與俄軍電子設備全部失效,但為防禦者帶來了顯著的優勢。發射與爆炸的整個過程在任務“第二個太陽”中可以親歷,這也是《現代戰爭2》裡戰鬥最為激烈的單人戰役任務之一。
![](https://image.gcores.com/856c18f10d973701eb93b4c2e0bb8b8c-1000-624.png)
《核戰危機 DEFCON》,人類滅絕計劃
DEFCON指戒備狀態或稱防禦準備狀態、國家防衛等級、戰備等級(英語:defense readiness condition,簡稱DEFCON)。它是美國國家防禦等級的衡量方式,最低為5級,最高為1級,當白色標識亮起的時候,世界局勢的描述是“極可能爆發核戰或核戰已經發生”。
![Wargames 1983](https://image.gcores.com/b708944dbda351d8a93ed21bff892723-1023-692.png)
Wargames 1983
而遊戲《DEFCON》 的靈感來自 1983 年掀起風潮的經典電影《戰爭遊戲》(Wargames),它也是世界上比較早的末日戰略模擬類遊戲。它由英國遊戲開發商Introversion軟件開發,充滿了冷戰中那種爾虞我詐、殺伐果斷的氣質,有時候又帶有一些奇妙的遊移不定與取捨難料——別懷疑,它就是很像《冷戰熱鬥》。但它比之其他類遊戲更加殘忍和直觀的就是你的目標:儘可能多地殺傷敵國的所有人,儘量保存自己國家的實力。而它的小標題則名副其實:所有人都死了(Everybody Dies)。
![](https://image.gcores.com/68cfe8fb53004df722f9bdbaa6fcb3c7-460-215.png)
在遊戲中,玩家將扮演一位在1980年代藏身於地下掩體的將軍,懷著冷戰時期特有的緊張、偏執與猜疑,判斷髮動核戰的時機,發射核武對敵國進行無情的屠殺,同時儘量保護自己的投射能力,並破壞敵人的報復能力。敵國與自國的人口是重要的參數——人口越多,意味機會越多。
玩家開始玩時,會看見一張世界地圖,地圖上覆蓋著不同的工廠、發射站及城市。在主動攻擊發動的那一刻,導彈發射井、潛艇與遠程轟炸機的位置就會暴露,這也意味著發起進攻的人要承受對應的反擊和傷亡。為了保護自身,玩家還需要在政治勢力中合縱連橫,聯合儘量多的人面對全面核戰爭——但你的盟友也有可能隨時背叛你。
![](https://image.gcores.com/5bd29f59b888e2d3ca8e7c2444e0d036-1600-900.png)
DEFCON設置了幾種不同的模式,玩家的分數有三個計算方法:默認模式(每當造成敵方一次大量人口死亡,則會獲得2分,而每當被敵方造成一次大量人口死亡,則會失去1分),生還模式(每有100萬人口於國內生還,就能獲得1分)和滅絕模式(每當造成敵方一次大量人口死亡,則會獲得1分)。
![](https://image.gcores.com/86dcfd89b35791e64f287e8f91ac9513-700-394.png)
三種模式代表著不同的核戰爭烈度:默認模式要保障攻防平衡,生存模式裡玩家的策略都趨向保守,滅絕模式則是毫不留情的核彈對轟。但在每一局之後,留給整個世界的結論都是冰冷而極其相似的:數十億人死於核戰之中,而留下的人類是否還有未來?沒人知道。
ICBM & ICBM Escalation,名副其實的核戰略遊戲
《DEFCON》發售於2006年,在那之後除了《CMANO》等兵棋遊戲之外,很少再有類似的以核打擊戰略為主體的遊戲內容了。好在2020年,另一款名字簡單直接的遊戲接了它的班,這就是《ICBM》。
![](https://image.gcores.com/07eed6d82499db23ced42691faedf64b-616-353.png)
顧名思義,ICBM是一款實時的“毀滅型戰略遊戲”,它與現代時事與地緣政治可以說息息相關,玩家需要立足於世界的某個大陸,為必將到來的全球核衝突乃至高烈度核戰爭做好準備,進行技術與裝備的儲備,同時使用各種組合策略儘快摧毀自己的對手。
在ICBM裡,核技術的發展與使用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但新技術的代價十分高昂,現有技術又有可能無法滿足全面壓制對手的需求,因此核武器的搭配與戰術選擇,就成為遊戲中需要考慮的重要環節。
![](https://image.gcores.com/e2ea3e12878adba029d16cec52e920b6-1920-1080.png)
投放核武器的載具也是多種多樣的,畢竟僅僅依靠單一類型是無法贏得核戰爭的,雖然遊戲名為ICBM,但在實際進程之中,核潛艇、遠程轟炸機甚至空間武器都可能成為核彈平臺。在ICBM中有20種作戰單位類型,12種不同當量、性質的核武器可供選擇,還有40多種開拓性技術。依靠這些技術建立打擊計劃,針對特定地點、軍事目標與大型城市進行核打擊,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https://image.gcores.com/5b4078de630ca96e248b9be8ae0e05d8-1920-1080.png)
最後,遊戲裡的外交依舊非常重要,你可以與盟友共享信息、技術、核反擊力量,但也要小心他們對你的出賣——跟《DEFCON》或《冷戰熱鬥》傳遞的信息相同,背叛總會是給你帶來最大打擊的行為。
如果你喜歡這類遊戲的話,那麼還有個好消息:《ICBM》的續作《ICBM:Escalation》計劃今年發售,它將在原作的基礎上推出一系列新遊戲模式。
• 標準的“對峙”模式,該模式提供均衡且節奏良好的升級,從小規模常規戰爭一直到全面的全球熱核毀滅;
• 閃電戰模式,適合尋求激烈對抗和純核衝突的玩家;
• 征服模式,提供一場曠日持久的謹慎、邊緣政策和不斷增加的敵意的戰鬥;
• 合作對抗,這是一種新的團隊模式,玩家必須作為一個派系協調和合作才能生存並擊敗共同的敵人。您可以選擇在多達 10 名玩家的多人戰鬥中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家並肩作戰。
![](https://image.gcores.com/1d9abae60b22feac09a4c0b358aa2e53-616-353.png)
最後
二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科學顧問範內瓦·布什(Vannevar Bush)在1945年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真正堪用的洲際彈道導彈永遠不可能成為現實。”
但現實則是,我們正在面對冷戰之後最為複雜和動盪的時代。此時,我們是否應該慶幸ICBM能夠起到和平穩定器的作用呢?
![](https://image.gcores.com/461ef53ffa97a28b5f0a434490368c04-720-1036.png)
![](https://image.gcores.com/c4927e7901e95b7fe2c575b6d78158a3-1000-26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