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RPG Book 全新譯本 《CRPG 通鑑》#010:不僅僅是分辨率和幀率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1 18:27:52 作者:CRPG通鑑 Language

作者:Felipe Pepe 翻譯:FQ
不同平臺的移植版本在普遍都是跨平臺發售的今天來看區別已經非常小了,比如(PC 有)更好的視覺效果,更平滑的幀率或者更高的分辨率,尤其是與索尼和微軟家的主機相比而言更是如此。PC 移植版有更多的講究,比如 4K 分辨率,像是視野範圍(Field of View)這種額外的選項,以及對 mod 的支持。
顯然,現在的技術和上世紀八十年代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那時候很多不同的平臺使出渾身解數互相競爭消費者,每一家的硬件配置都有自己的利弊。哪怕是最基本的色彩和聲音方面廠家都得去爭取先機——1986 年推出的麥金塔電腦(Macintosh)[1]配備了聲卡,但只能渲染黑白畫面,而同年發售的 IBM PC 可以顯示彩色但只能用內置喇叭發出嗶嗶的聲音。
就算是都可以顯示彩色的電腦之間還會有很多不同的色彩配置和短板。同樣是藍色,在 Commodore 64,Amstrad CPC 和 NES 上就有完全不同的色調,經常使得為這一種硬件設計的畫面放到另一臺機器上看起來就很奇怪。
然後你還會發現其他硬件上的區別:有的電腦使用磁帶讀取數據,有的則使用 5.25 英寸或者 3.5 英寸軟盤。有的支持鼠標,有的甚至都沒有配備硬盤。而且所有的這些又可以按照速度和容量分成若干種。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不同移植版本的推出時間不同。《地下城主》(Dungeon Master)在 1987 年發售了 Atari ST 版本,1988 年發售了 Amiga 版本,而直到 1992 年才有了 MS-DOS 版本。有些公司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更新移植版本的功能,比如 1985 年首發於 C64 平臺的《幽靈戰士》(Phantasie)只有粗糙過時的界面,而 1987 年的 Amiga 版本則使用了新的色彩豐富的藝術風格並且支持鼠標控制。
這樣的移植一直持續到 21 世紀初期,之後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遊戲開始多平臺發售了。當時遊戲主機盛行,PC 遊戲開發者經濟狀況愈發艱難,幾個發行商巨頭開始主宰市場,以及 Xbox 的發售等等一系列因素都促成了這個趨勢。
對於那些疑惑到底老遊戲的哪個版本是最好的玩家而言,MS-DOS 版本通常是最容易找到並且能成功運行的——它們一般可以在 GOG.com 上獲取到,並且有一個非常好用的強大的模擬器:DOSBoxDOSBox Daum 版本提供更多的選項控制,DFend 則有一個非常友好的界面)。
在 1985 年到 1990 年間發售的一些 Commodore Amiga 遊戲有更好的畫面和音效,但是讓 Amiga 模擬器 WinUAE 跑起來稍微有點複雜。你也可以試試 Amiga Forever 這一款模擬器,這個是需要付費的,但它已經提前幫你做好了很多配置。
至於 1985 年前發售的遊戲,Apple II 版本一般是最好的選擇,因為 AppleWin 模擬器非常容易使用,甚至在 Virtual Apple II 可以在線遊玩。
下面的幾頁將向你展示一些遊戲在不同平臺上的畫面對比,以此來說明它們能有多麼大的差距。
《王冠守護者》(Defender of the Crown)

NES

Commodore Amiga

Apple IIGS

Atari ST

Commodore 64

DOS (EGA Mode[2])

Amstrad CPC

Amstrad CPC

DOS (CGA Mode)

NES

Commodore Amiga

Apple IIGS

Atari ST

Commodore 64

DOS (EGA Mode[2])

Amstrad CPC

Amstrad CPC

DOS (CGA Mode)

NES

1 / 9
《王冠守護者》(1987)是為了展示 Amiga 出色的圖形性能的,而它的 16 位的競爭對手——Apple IIGS 和 Atari ST——也可以表現出相似的畫面,但它們都丟失了一些細節。這個對比也體現了各個平臺的特點,比如 C64 獨有的那種深沉的顏色。
《魔眼殺機》(Eye of the Beholder)

VGA(256 色)

CGA(4 色)

EGA(16 色)

VGA(256 色)

CGA(4 色)

EGA(16 色)

VGA(256 色)

1 / 3
即使在相同的平臺上游玩也會有非常不同的體驗。SSI 的《魔眼殺機》(1991)是面向 MS-DOS 平臺出色的 VGA 圖形設計的,但它也支持更老的顯卡。現在在模擬器上玩或者 GOG 的再發售版都是默認使用高級一點的 VGA 模式,不過當年只有老款機器的玩家們就不得不在 EGA 甚至 CGA 模式下游戲。
《冰城傳奇》(The Bard’s Tale)

Apple II (1985)

Apple II (1985)

Apple II (1985)

Apple II (1985)

Apple II (1985)

Apple II (1985)

Apple II (1985)

1 / 3
最初在 Apple II 上發售的《冰城傳奇》畫面令人印象深刻,直到諸如《巫術》(Wizardry)等地下城探險類遊戲都開始使用線框圖形界面。然而,僅在一年之後發售的 Amiga 版本則加入了鼠標支持和畫面質量的飛躍,讓前面所有的版本都顯得遜色。因為 16 位計算機昂貴的價格,在隨後的幾年內,針對性能更弱但更便宜的像是 ZX Spectrum 和 Amstrad CPC 這樣的機器的移植版本還在不斷湧現。
《巫術 7:失落的迦地亞》(Wizardry VII: Crusaders of the Dark Savant)

Windows (1996)

DOS (1992)

PlayStation (1995)

Windows (1996)

DOS (1992)

PlayStation (1995)

Windows (1996)

1 / 3
不是所有的再發售版本和移植版本都會有所提升。《巫術 7》有一個日本限定的 PlayStation 平臺的重製版本,但是全 3D 的畫面卻顯得比原來像素風還要過時。更甚的還有《巫術 黃金版》(Wizardry Gold),這是一個給 Windows 和 Mac 系統做的一個重製版[3]。但是這個版本加入了很多新的 bug、模糊的像素、和不一致的畫風,而且只能在一個窗口裡運行。有時候最初的版本才是最好的。
《魔法門 2:異世界之門》(Might and Magic II: Gates to Another World)

PC-9801 (1988)

DOS (1988)

Macintosh (1990)

PC-9801 (1988)

DOS (1988)

Macintosh (1990)

PC-9801 (1988)

1 / 3
在《魔法門 2》的大多數版本中,戰鬥界面都很相似,使用鍵盤控制並且一次只顯示一個敵人。Mac 版本完全使用鼠標控制,並且利用了 Mac 原生圖形界面可以一次展示多個窗口。但實際上有點華而不實,很多玩家發現還是使用鍵盤快捷鍵管理六個人的小隊更方便。日本的 PC-98 版本也是鼠標操作,但它用了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戰鬥界面可以同時顯示自己的隊伍和敵人,而不是使用多個窗口。
《魔法門 1》(Might and Magic I)——探索界面對比

PC Engine[4] 移植版(1991)[5]

Apple II 原版(1986)

Apple II 原版(1986)

Apple II 原版(1986)

PC-8801 移植版(1987)

NES 移植版(1990)

PC Engine[4] 移植版(1991)[5]

Apple II 原版(1986)

Apple II 原版(1986)

Apple II 原版(1986)

PC-8801 移植版(1987)

NES 移植版(1990)

PC Engine[4] 移植版(1991)[5]

1 / 6
《魔法門 1》(Might and Magic I)——戰鬥界面對比

PC Engine 移植版(1991)

Apple II 原版(1986)

DOS 移植版(1987)

麥金塔移植版(1987)

PC-8801 移植版(1987)

NES 移植版(1990)

PC Engine 移植版(1991)

Apple II 原版(1986)

DOS 移植版(1987)

麥金塔移植版(1987)

PC-8801 移植版(1987)

NES 移植版(1990)

PC Engine 移植版(1991)

1 / 6
《魔法門 1》最早發售於 Apple II 平臺。DOS 版本緊隨其後而且相當忠於原版,僅僅改變了一些顏色和字體。Mac 版本則充分利用了原生的鼠標支持和高分辨率畫面(儘管是黑白的)打造了一個非常先進的界面。日本造的那些機器都比較擅長處理顏色方面的事情,所以他們的版本有著 PC 中最好的畫面。
NES 版本有一些很大的改變——界面是基於菜單設計的,有小地圖而且畫面更好,這讓它成為了英語版本中最好的。最後,PC Engine 版本實際上是一個重製。它是針對日本用戶定製過的,有一個固定的六人小隊,一個炫酷的開場動畫,加入了常顯示的小地圖,以及有完整的配音。讓人難受的是,它只發售於日本國內。
[1] 譯者注:由蘋果公司在 1984 年推出,從 1998 年更名為 Mac。
[2] 譯者注:Color Graphics Adapter (CGA) 是由 IBM 在 1981 年隨著 IBM PC 一同推出的顯卡及顯示接口標準,最高分辨率 640×200(2 色),最多 16 色(160×100)。後來在 1984 年推出了增強版 Enhanced Graphics Adapter (EGA),最高可以輸出 640×350,16 色的畫面。在 1987 年推出了一直沿用至今的 Video Graphics Array (VGA) 標準,(原始版本)最高支持640×480(16 色)和 256 色(320×200),現在還在用的 VGA 接口就是來源於此,只不過經過若干代的改進,VGA 接口可以傳輸的分辨率和色彩數量都得到了提升。
[3] 譯者注:《巫術 黃金版》就是對《巫術 7》的重製。
[4] 譯者注:PC Engine(北美版稱為 TurboGrafx-16),是由日本電氣公司(NEC)和 Hudson(隸屬於 Konami 集團)兩家公司聯手開發的遊戲機,與 1987 年由 NEC 推出。
[5] PC Engine 的重製版可謂野心勃勃,由著名日本藝術家安彥良和設計角色,以及由久石讓配樂。
-------------------------
這是一本由 Felipe Pepe 聯合百餘位志願者耗時四年整理的類百科書籍,覆蓋了上世紀 70 年代至今的百餘款遊戲,是瞭解 CRPG 歷史文化的寶貴資料。我們作為千千萬萬試圖翻譯本書的項目組之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繼續堅持這一宏偉的計劃:我們致力於提供第一個完整翻譯版本,並加入大量科普類註釋,在降低閱讀門坎的同時提升其教育價值,傳播稍微嚴肅一點的遊戲歷史和文化。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項目組、項目進度、版權等信息,請參考 項目網站
本書正在籌備出版,渴望各路英豪加入我們,詳情請見 這裡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