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意思是《水浒传》不适合少年人看,《三国演义》不适合上了年纪的人看。因为《水浒传》中描写的大多数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故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年轻气盛、容易躁动,看了水浒传中这些打打杀杀的故事容易引发暴力事件。《三国演义》中则多描写一些心机权谋方面的内容,成年人看了以后难免会做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事情。
正如这句俗语所说,《水浒传》中更多地描写的是绿林好汉、英雄豪杰,而《三国演义》中则更侧重于对谋士的描写。其中最主要的角色自然就是诸葛亮,连鲁迅先生都评价《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似乎又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他们认为曹操手下的谋士郭嘉才更能称得上是三国智商的天花板。对于这一点从我们三国杀的游戏中都能看出一二,试问你是更愿意用诸葛亮还是郭嘉呢?
郭嘉早年很有才华,但并不彰显,只有少部分的有识之士知道他。最初郭嘉去投靠袁绍,但是袁绍外宽内忌、好谋少决,在第一轮面试时就把郭嘉刷了下来。恰逢此时,曹操手下的重要谋臣戏志才英年早逝,曹老板写信给荀彧,希望他能在颍川诸多英才俊杰中推荐一位谋臣,于是荀彧推荐了郭嘉。曹操和郭嘉第一次见面后,就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曹操说:我想要成大事,全要依仗这个人。郭嘉说: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君主。郭嘉早期的这段经历,和诸葛亮遇到刘备之前颇为相似。更巧的是,郭嘉和诸葛亮出山时都是27岁。
郭嘉很有远见,对事情看得十分透彻,投靠曹操后提出了很多十分重要的建议和计策。比如在下邳之战时献计水淹下邳,奠定了这场战役的胜利基础;在曹操犹豫是否与袁绍进行决战时,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的理论,坚定了曹操的决心;当曹操担心孙策会趁机偷袭许昌时,郭嘉从孙策的性格缺陷出发进行分析,料定了孙策会死于刺客之手,打消了曹操的顾虑;在临死之前留下计策,借公孙康之手除掉了跑到辽东的袁熙,帮助曹操彻底平定了北方。
可惜天妒英才,就是这样一位算无遗策的天才,也没能逃出生死的轮回,在38岁那年英年早逝。失去郭嘉后曹操悲痛欲绝地对荀攸说:在诸多谋士中,你们都与我年龄相仿,只有郭嘉最年轻,我本来还想把身后事托付给他,谁想到他却早早地离我们而去了。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就在郭嘉去世的同时,一条巨龙从南阳腾空而起,三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早在三国杀标风时代,郭嘉就是数一数二的强将。那个时候看到场上对面阵营中有郭嘉的存在,是一件十分令人头痛的事。当时的郭嘉也是最受欢迎的非主流主公之一。后来随着三国杀的发展,大家渐渐看清了郭嘉不动白的本质。而一代又一代更强力武将的出现,也慢慢取代了郭嘉的地位。这位曾经出场率极高的武将,如今在三国杀的战场上已鲜为人所看到,不禁让人唏嘘感慨。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三国中戏志才的陨落使得郭嘉得以扛起曹魏谋士的大旗,而三国杀中郭嘉落幕后,大魏卖血流似乎不再那么耀眼,而戏志才的登场也犹如一个强化版的郭嘉在赛场发光,二人在此刻又交相辉映在了一起。
最后,用一个那个年代非常经典的题目作为今天文章的结尾吧:
主公曹操,1体力,没有手牌,没有装备。二号位反贼郭嘉,1体力,手牌一张杀,没有装备。三号位忠臣甄姬,3体力,手牌三张黑色无懈可击。现在轮到郭嘉的回合,问:郭嘉摸上哪两张牌,可以在本回合取得游戏的胜利?
如果您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者对郭嘉这名武将有什么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小锋一起讨论。
评述技能,比拼历史,小锋给您还原一个真实的移动版三国杀武将和三国杀对决,有理、有据、有面儿,为您的移动版三国杀增彩助力!各位客官老爷们,咱们下回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