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高效助手還是隱形陷阱?揭示人工智能帶來的隱憂與挑戰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12-30 16:34:37 作者:AEchihiro Language

   AI技術近兩年發展的速度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從智能家居到自動駕駛,從智能客服到AI助手,甚至從創作到情感陪伴,AI的應用幾乎無處不在。這些高效、便捷的技術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行為方式,提升著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作為普遍的“打工人”,我們也開始幻想,藉助AI的力量,能夠完成工作而不需要太多的努力,享受輕鬆的生活。每月花上幾百塊錢開個AI會員,完成50%以上的工作外包,這種誘惑幾乎難以抵擋。可是,儘管AI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簡單,我們也不得不警惕其帶來的潛在風險:比如思維遲鈍、產生依賴、甚至讓人變得懶惰。

AI是高效助手還是隱形陷阱?揭示人工智能帶來的隱憂與挑戰-第0張

AI過度依賴:像司機睡著了一樣

   沃頓商學院副教授伊森·莫里克(Ethan Mollick)2024年出版的《協同智能:與人工智能一起生活和工作》一書中,提到了一個關於AI影響的研究。研究者與波士頓諮詢集團(BCG)合作,邀請了近800名顧問參與實驗。顧問們分為兩組,一組使用傳統方式工作,另一組則依賴GPT-4等人工智能技術。

   結果不出意料,依賴人工智能的顧問們在創意、寫作、分析等方面表現出更高的效率和質量。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雖然人工智能幫助他們完成了大量工作,但在某些更為複雜的任務上,這些顧問卻因過度依賴AI而失去了一些基本的判斷力。在沒有AI幫助的情況下,顧問們的準確率高達84%,但在使用AI後,正確率下降到了60%到70%。

   這個現象就像司機在高速公路上信任自動駕駛系統,卻不知不覺地陷入了“睡著”狀態。一旦AI無法提供準確的答案,人類就會變得無所適從。

AI在教育中的隱患:學生變懶,思維變遲鈍

   人工智能在教育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大學生們紛紛使用AI幫助完成作業。然而,這種便利也帶來了隱患。2023年6月,《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探討了AI在巴基斯坦和中國大學生中的應用對決策能力、學習動機和隱私問題的影響。

   研究顯示,人工智能對學生和教師的決策能力產生了負面影響,學生們變得懶惰,失去了對任務的興趣,甚至在依賴AI時,決策錯誤的概率大幅增加。此外,AI的廣泛使用還減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這對學生個性的成長和社交能力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AI對招聘的影響:人類失去了獨立思考

   除了教育和工作,人工智能在招聘領域也有廣泛應用。有研究表明,使用高性能AI幫助篩選簡歷的招聘人員,往往會變得懶惰,不再花時間認真評估每份簡歷,甚至完全依賴AI的推薦。雖然AI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這種過度依賴可能使招聘人員失去獨立判斷的能力,長遠來看對招聘質量造成影響。

相比之下,使用“低質量”AI的招聘人員則會更加警覺、挑剔,花更多時間做出決策,且結果更為準確。

AI:幫助人類還是削弱人類能力?

   史蒂芬·霍金曾警告過人工智能的風險,稱其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儘管人工智能有著巨大的潛力,但我們必須警惕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使人類更加依賴科技,逐漸失去自主思考和創新能力。

   我們作為“碳基人類”,天生就有一定的弱點,科技的進步本應是彌補這些短板,而不是讓我們的短板愈加明顯。AI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改善人類生活,提升效率,但若我們完全依賴AI,而忽視了自主思考和技能的培養,可能會陷入“懶惰”的陷阱。

   當我們與AI協作時,應該把它視為一個合作伙伴,而非萬能的工具。我們需要時刻檢驗AI的判斷,防止其帶來偏見或錯誤決策。同時,我們要明確哪些任務應交給AI,哪些任務應保留給自己。畢竟,如果將所有責任都交給AI,最終我們可能會失去自己應有的主動權。

   AI的技術革命無疑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帶來了便利、提高了效率,但也同樣對人類的思維方式、工作習慣和生活方式帶來挑戰。我們應當意識到,只有合理地平衡AI的使用,避免過度依賴,才能讓這項技術真正為我們的未來發展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Ahmad SF, Han H, Alam MM, Rehmat MK, Irshad M, Arraño-Muñoz M, Ariza-Montes A.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human loss in decision making, laziness and safety in education. Humanit Soc Sci Commun. 2023;10(1):311. doi: 10.1057/s41599-023-01787-8. Epub 2023 Jun 9. PMID: 37325188; PMCID: PMC10251321.

[2]《Co-Intelligence: Living and Working with AI 》 by Ethan Mollick. Published by Portfolio, an imprint of Penguin Random House. Copyright 2024.

[3]《alling Asleep at the Wheel: Human/AI Collaboration in a Field Experiment on HR Recruiters》, Fabrizio Dell’Acqua , Laboratory for Innovation Scienc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