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奇人志丨阿拉伯的勞倫斯(上)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1 18:27:42 作者:只恨今生已殆盡 Language

寫在前面

在《戰地1》遊戲中有一個關卡,其發生地就在西奈半島,而戰役的主人翁是一位世界上家喻戶曉的英國軍官,他被稱為阿拉伯的勞倫斯。他出名主要是因為其傳奇一般的軍旅生涯,在西奈半島的阿拉伯國王之間遊走,作為英國的使臣與間諜成為左右整個西奈半島命運的重要人物。但是,他人生的前半段,卻鮮少被人提及——在他被作為外交官被派往阿拉伯世界之前,首先,他是一名優秀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

一、勞倫斯的冒險情節

要讓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自己評價自己,那麼他會用“solitary wandering”這個詞來表達,大致意思就是好奇心旺盛,這旺盛的好奇心驅使他完成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說在他十八歲的時候,他毅然決然的從數學專業轉到了八竿子打不著的歷史專業。
每一名能夠被後世稱之為“冒險家”的人,其身上總會有讓人佩服的冒險精神。當然,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喜歡作死。
這些人總是喜歡去普通人不太想去的地方,去領略不同的風土人情,哪怕那裡充滿著危機與挑戰。勞倫斯是家中的次子,他們家一共有五個孩子。因為種種原因,勞倫斯與家人的關係併不併不好。而從他的人生軌跡上來看,勞倫斯的一生可以分為兩大階段,一段是他在被軍方派去阿拉伯之前的,另一段則是去阿拉伯之後的。
1905年,17歲的勞倫斯就因為家庭矛盾而離家出走,跑去皇家要塞炮兵部隊當了幾個月的炮兵,之後他父親又把他從部隊裡撈了出來,把他重新塞回了牛津男子中學。雖然耽誤了幾個月的學習,可聰慧的勞倫斯,還是在次年的會考當中總分列入一等,4765名考生中,他排名第十三名,英國語言文學排名第一,宗教知識排名第三。
以這樣的成績,就算他嚴苛的母親也說不出什麼,於是暑假的時候他被放了出去,跑到布列塔尼騎自行車遊覽中世紀城堡。
勞倫斯很喜歡騎自行車,一方面是自行車在那個年代裡是個新鮮玩意,是男孩們的夢想,另一方面則源自於他自身的身體條件。因為他的身材矮小,長相瘦弱,經常受到同齡人嘲笑,所以他發了瘋一樣的鍛鍊身體,而自行車就成了他重要的鍛鍊手段。
而因為有了幾個月的炮兵生涯,他開始對於軍事、歷史和古堡產生的濃厚的興趣,在閒暇之餘他會去閱讀那些歐洲戰爭經典,尤其是城堡攻防戰,進而開始對於歐洲中世紀的古堡有了進一步深入瞭解的想法。
於是,在十八歲報考大學的時候,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進入牛津大學耶穌學院學習現代史,並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十字軍對中世紀歐洲軍事架構的影響】。他這一決定改變了他的一生,也影響了世界歷史的走向。
1908年夏,勞倫斯收拾好行囊,推著自己那輛伴隨了自己一路的自行車,坐上了去往法國的郵輪,他將開啟一場在法國的探索之旅。
他的第二次去法國騎自行車旅行,目的是考察中世紀的城堡和要塞。在橫渡英吉利海峽到達勒阿爾弗(Le Havre)之後,勞倫斯設計出一條旅行路線,好讓自己能夠遊歷那些尚未參觀過的最重要的城堡。
他的路線:
勒阿爾弗(Le Havre)—Rouen(魯昂)—萊斯安德雷(Les Andelys)—日索爾(Gisors)—貢比涅(Compiegne)—皮埃爾豐(Pierrefonds)—普羅萬(Provins)—特魯瓦(Troyes)—塞納河畔巴爾(Bar-sur-Seine)—維澤萊(Vézelay)—訥維爾(Nevers)—穆蘭(Moulins)—維希(Vichy)—勒皮(Le Puy)—克呂索爾(Crussol)—阿維尼翁(Avignon)—萊斯巴芒(Les Baux)—阿爾勒(Arles)—尼姆(Nîmes)—艾格莫爾特(Aigues-Mortes)—貝齊耶(Beziers)—納博訥(Narbonne)—卡爾卡松城(Carcassonne)—圖盧茲(Toulouse)—阿爾比(Albi)—科爾德(Cordes)—納雅克(Najac)—卡奧爾(Cahors)—多爾多涅(La Dordogne)—皮若勒(Pujols)—佩裡格(Perigueux)—歐特福爾(Hautefort)—沙呂(Chalus)—昂古萊姆(Angouleme)—科尼亞克(Cognac)—尼奧爾(Niort)—帕爾特奈(Parthenay)—希農(Chinon)—圖爾(Tours)—旺多姆(Vendôme)—奧爾良(Orleans)—沙特爾(Chartres)—拉艾格勒(L’Aigle)—格蘭維爾(Granville)—迪南(Dinan)—聖米歇爾(St. Michel)
全程2400餘英里。
可以說,勞倫斯在這場旅程中,飽覽了法蘭西的河山,對於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堡壘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與瞭解。
如果這樣子就讓勞倫斯滿足的話,那麼他或許會回到牛津安心幹一輩子,在大學裡謀求一個不錯的職位,然後結婚生子。
但冒險家的靈魂令他無法滿足,對於他來說,他的研究只完成了一半。畢竟【十字軍對中世紀歐洲軍事架構的影響】這一課題當中,十字軍可是不斷東征阿拉伯世界,並在中東地區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十字軍國度,留下了大量的城堡!光研究一點歐洲的城堡算什麼?研究就要連同中東的城堡一塊研究了!
抱著這樣的理念,勞倫斯在1909夏天,獨自一人,再次背上行囊,去往了遙遠的東方,探尋那些已經失落的古堡。

二、探索之旅

當時控制著中東地區的是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自1517年,“冷酷者”塞利姆一世征服馬穆魯克以來,埃及和黎凡特地區便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管轄之下。1535年,蘇萊曼大帝執政期間,奧斯曼軍隊攻入巴格達,佔領波斯灣。在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建立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在兩位雄才偉略的蘇丹文治武功之下,埃及,黎凡特海岸,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以及包括麥加,麥地那在內的部分阿拉伯紅海沿岸地區已經盡數歸於奧斯曼旗下。
雖說控制了偌大的地區,但是奧斯曼實際的統治中心主要還是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對於阿拉伯半島的統治基本依靠當地酋長首腦自制。這和當地的地理環境與文化習俗有關。可以說,整個西奈半島就是一片散裝的碎片,地方酋長們的權力很大,天高皇帝遠,連地方總督都不一定好使。
連綿的沙丘與無盡的荒漠讓這片土地的主基調以黃色為主。當時年僅20歲的勞倫斯坐著火車來到這片土地的時候,身為一名愣頭青,他壓根沒搞清楚情況就一頭扎進了無邊荒漠之中。然後就他就受到了現實的毒打。
一個金髮碧眼戴著殖民地特色的木髓盔揹著帆布包的瘦弱青年,在當地人看來妥妥的就是個肥羊啊!哪怕他其實窮的叮噹響,連駱駝都僱不起,但他還是被匪徒給盯上了,剛一出城沒多久,他就被人攔路搶劫,劫匪搜遍了他全身,發現唯一值錢的就是他手腕上的那塊表了,而且搶走了他的手錶之後,還狠狠揍了他一頓。
等他醒來的時候,已經在當地總督的府邸內了。總督告訴他,他是被路過的阿拉伯商販發現的,找到駐軍把他送過來的,軍官查閱了他的證件和公文,差點沒嚇尿了,這要是一個英國公民死在自己的管轄區域內,那可是嚴重的外交事故!於是趕緊通知了總督來處理這件事情,才有了現在這一幕。
總督熱情款待了他,並表示,你一個前程遠大的牛津高材生,跑到我這個窮鄉僻壤來幹什麼?還是買張票回家吧!票錢我都可以幫你出。
勞倫斯深表感動,然後言辭表示了拒絕。
總督表達了對勞倫斯的傾佩,然後命令自己的官員調來一隊輕騎兵,護送他開始了探索之旅。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幕奇景:一個纖細而矮小的年輕人正在徒步旅行,他身背一個帆布揹包,頭上頂著具有殖民地特色的木髓盔,艱難地跋涉在沙漠中。而他的身後跟著一隊土耳其輕騎兵。
一個徒步的人卻得到一隊輕騎兵的小心護衛,這的確很有趣。
他在給家人的信中描寫了這個有趣的小插曲。
在結束考察後,勞倫斯剩下的時間都在整理他考察時候的所見所聞,並於1910年整理出版了他的畢業論文《十二世紀末十字軍運動對歐洲軍事建築風格的影響》。
這篇論文使他以牛津的一等優秀成績畢業。
勞倫斯原本打算在牛津繼續攻讀研究生,專業是中世紀陶器,這是他長期以來一直感覺興趣的題目。不過,這個計劃最終未能實行,因為他即將成為一位野外考古學工作者。
1910年夏,導師霍格思將勞倫斯叫進了辦公室,對他的文章大加讚賞,並對於他的研究精神表示欽佩,然後問及了他未來的打算。
“中世紀陶器吧?我對於那個還比較感興趣。”勞倫斯的語氣不太肯定。
霍格思敲了敲桌子,想了想說:“我記得你一直想要學習阿拉伯文對嗎?”
勞倫斯點點頭:“是的,霍格思教授。”
“那麼有一個免費學習阿拉伯文的機會你要不要去?”
勞倫斯眼前一亮,問:“在哪?”
霍格思將一封信推到勞倫斯面前說:“卡爾凱美什。”
卡爾凱美什(Carchemish)一座位於土耳其與敘利亞之間的城市遺址,其地理位置處於幼發拉底河源頭,是赫梯文明重要的城市。
這裡要稍微提一下,考古學界是怎麼發現赫梯文明的。
自從海因裡希·施裡曼在希臘和特洛伊等地的發掘開啟考古科學新的可能性以後,歐洲各國就加大了對於地中海周邊,以及中東地區文明的探索與發現,從19世紀70年代以後,英國人開始細緻地探索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發現了不少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城市遺址,1878-1881年間,英國人在對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卡爾凱美什的發掘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青銅器晚期宮殿土丘,並在其中挖到了碩大的泥磚牆壁、大量雕塑和象形文字碑文。
這些風格特殊的雕塑和碑文,一下子引起了英國人的重視,因為曾經與埃爾金爵士共事過的威廉·漢密爾頓,曾在博阿茲柯依(Boghaz Köy)村莊附近發現過類似的雕塑與文字,並於1842年發表了他的考察成果,可惜當時並未受到過學界的重視,與之相關的一些考察報告也被束之高閣。
而與此同時,在西面1500英里處一個名為卡拉貝爾帕斯(Karabel Pass)的地方(靠近於愛琴海沿岸的伊茲密爾【Izmir】)發現的一尊未知國王的神秘巖石雕像,似乎也與前者存在一定關聯。將兩者聯繫起來的人,是與施裡曼有信件往來的牛津大學亞述學教授A.H.塞斯(A.H. Sayce)。他在1923年出版的《回憶錄》(Reminiscences)中寫道:
我突然來了靈感。想到,不僅在博阿茲、卡拉貝爾、埃雷利(Ivriz)和卡爾凱美什等地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是相同的,而且,在博阿茲柯依的人物形象旁邊所配置的象形文字,也與埃雷利的那些象形文字是類似的。
博阿茲柯伊古城

博阿茲柯伊古城

很明顯,在前希臘時期,小亞細亞肯定存在一個強大的帝國,其勢力範圍從愛琴海地區擴展到哈里斯河流域(the Halys)(及其南面的敘利亞)、卡爾凱美什和哈麥斯等地,並且,它擁有自己特定的藝術文化和文字系統。至此,赫梯帝國的故事在人們的眼前展開。於是,塞斯繼續潛心於他的理論研究。半個多世紀以來,學者們發現埃及人對發生在位於敘利亞的奧龍特斯河(the Orontes)流域的卡疊什城的一場大型戰役的相關描述(有關資料保存於卡納克【Karnak】神廟、盧克索【Luxor】神廟和阿拜多斯【Abydos】神廟的牆壁之中)。
據我們現在所知,這場戰役發生於公元前1275年或公元前1274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面對的是“哈提(Khatti)的偉大國王”(“聚集了大海兩端所有可以召集的力量”,其中包括“16個國家”和2500輛戰車)。在塞斯看來,這裡所說的哈提國王,不是別人,正是赫梯帝國的皇帝。這個帝國的強大程度,足以達到對作為偉大勇士的法老本人造成牽掣,並通過談判達成了刻在卡納克神廟牆壁上的著名條約。1887年,隨著位於塔勒埃爾阿馬爾納(Tellel Amarna)的埃及宮殿的發現,其中數百件楔形文字泥版的外交文檔在極大程度上證實了塞斯的這些看法。
好了,讓我們回到1910年。10月,勞倫斯欣然乘船前往貝魯特。為了參加大英博物館在卡爾凱美什(Carchemish)遺址組織的挖掘工作,他去吉貝爾(Jebail)系統的學習阿拉伯語。這項工作雖然沒有薪水的,但他獲得了牛津大學瑪格德琳學院的一份獎學金。
自此,他開始了自己為期四年的考古生涯。

三、考古生涯

卡爾凱美什的天空是晴朗的,這裡的天氣乾燥、炎熱,時不時還有風沙,這座深埋地下的城市在考古隊的挖掘下得以重見天日。
卡爾凱美什平面圖

卡爾凱美什平面圖

這一切對於年輕的勞倫斯來說,都是新鮮而充滿挑戰的。一方面他要學習阿拉伯語,另一方面他還要接受田野考古的相關培訓。
考古是一項複雜且系統性的工程,除了主要考古學者之外,其他大部分的工作人員實際上都是從當地僱傭的,因為這樣可以節省成本,考慮到當地的物價,與當時作為世界貨幣的英鎊相比,當地人的薪水要低太多太多了。
勞倫斯學習的阿拉伯語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作為考古隊裡最年輕的學者,他經常要負責與當地人進行溝通。當時,負責卡爾凱美什發掘的考古隊中的英國人,總共就三個,一位是大衛·霍格思,也就是勞倫斯的導師,一位是坎貝爾·湯普森,最後一位就是勞倫斯了。
因此許多雜事都由他來負責,比如組織人拍照、現場測繪、對發掘遺物進行簡單的清理與保護並標註編號。這些工作都需要與當地勞工進行配合。一來二去勞倫斯就與當地阿拉伯勞工打成一片了。許多阿拉伯人都喜歡這個幹起事情來認真負責的小夥子。
而勞倫斯也漸漸喜歡上了阿拉伯的文化,畢竟對於一個從小生活在英國的人來說,阿拉伯的異域文化充滿了太多的神秘與精細。在與當地人混熟了以後,他被當地人邀請去家中做客,品嚐他們自家制作的美食,聽他們講述自己文化的。
反過來,這些內容又加深了他對於阿拉伯文的理解,讓他逐漸將阿拉伯文融會貫通了。而當地民眾也對於這位能夠說一口流利阿拉伯語的青年表示出善意,這使得勞倫斯對於阿拉伯文化逐漸產生了很深的情感。
這種深厚的友誼深到了什麼程度呢?那就要提一下在格雷夫斯的《勞倫斯傳》(Lawrence And The Arabs),講到格特魯德·貝爾(Gertrude Bell)在卡爾凱美什遺址的一段趣事:
1911年4月,格特魯德·貝爾參觀卡爾凱美什遺址,當時勞倫斯正是那裡從事考古挖掘。格特魯德·貝爾是勞倫斯非常敬仰的沙漠旅行家。村裡人事先知道她即將光臨的消息,興奮不已。當時,在卡爾凱美什只有三個英國人,一位是霍格斯,已經結婚;一位是坎貝爾·湯普森,剛剛訂婚;只有勞倫斯是單身漢。於是村裡阿拉伯人想當然地以為,格特魯德此行是為了與勞倫斯成婚(實際上,貝爾小姐比勞倫斯先生整整大二十歲),好心的阿拉伯村民為他們準備了一次盛宴。因此,當天晚上貝爾小姐道別時,村民們不由得群情激憤。他們認為貝爾拒絕了勞倫斯,並將此舉視為對全村的汙辱。勞倫斯好說歹說才阻止村民向貝爾小姐扔石頭。
由此可見,如果不是勞倫斯長著一張歐洲人的臉,估計當地人都把他當成阿拉伯人了。
時間匆匆而過,雖然考古工地上的日子艱苦而平淡,可是整個歐洲實際上已經開始風起雲湧起來。隨著海外殖民地被歐洲列強瓜分乾淨,歐洲各國國內矛盾已經無法依靠海外殖民來轉移了。尤其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底層民眾與工人階級倍受壓迫,各國都爆發了不少工人起義與工人運動,社會矛盾積累十分尖銳,再加上貿易上的摩擦與工業上的競爭,歐洲各國列強互相之間拉幫結派,同時又都對於海外殖民地利益蠢蠢欲動。
而這也影響到了考古隊的發掘,1914年1月,風雨欲來的戰爭陰雲籠罩整個歐洲大地,勞倫斯接到了一個來自國內的任務。
霍格思教授匆匆從倫敦趕回了考古工地,並叫來了勞倫斯。他臉上滿是疲憊,卻強打精神地看著勞倫斯,深深地看著這個年輕人,讓勞倫斯感覺有點發毛,他感覺有什麼事情即將發生。
於是,勞倫斯率先開口道:“教授,歐洲最近如何?”
“很不好,不,應該說糟透了!現在整個歐洲就像是一個一點就炸的火藥桶!”霍格思教授回答。
“可是那是大陸上的事情,英國不會也參與其中吧?”
霍格思教授談了一口氣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我大英興盛太久了,在全世界有著太多的利益,即使我們不想介入,為了海外殖民地也必須介入其中,你看,法國佬都不得不向我們發出求援信息。”
“那我們還能繼續在這裡安心發掘嗎?”
“暫時安全,不過,你要隨時做好準備,奧斯曼帝國高層也在蠢蠢欲動,他們眼紅蘇黎世運河很久了,我們隨時有可能被他們趕出國。”
帳篷裡安靜了下來,只剩下外面發掘勞工們工作的聲音。
“不過在走之前,我們還能為國家做一點微薄的工作。”霍格思教授突然開口道。
“什麼工作?”
“英國巴勒斯坦開發委員會贊助我們去考察西奈半島,不過他們是去考察什麼的,我們就管不著了,我們只負責考古勘察,明白嗎?”
“明白!”
“好了,那麼出了這個帳篷,你就什麼都不知道了,現在,去見一見這次帶隊的斯圖爾特·紐科姆(Stewart Newcombe)上尉吧,他可是前皇家工兵,你可要和人家搞好關係哦!”
勞倫斯點點頭,轉身走出了帳篷。
1914年1月至2月,在英國巴勒斯坦開發委員會贊助下,沃利和勞倫斯加入皇家工兵軍官斯圖爾特·紐科姆(Stewart Newcombe)領導的考察隊赴西奈半島。他們此行的作用是以考古為名掩護英國對土耳其控制地區的軍事測量。這期間,勞倫斯第一次考察了阿卡巴(Akaba)和佩特拉(Petra)。
1914年6月,卡爾凱美什的考古工作被迫中斷,勞倫斯被牛津召回,編寫西奈考古報告。也就是在不到兩個月後的1914年8月,德國悍然對法國發動了進攻,後來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開始了。
——未完待續——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