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3月29日晚,三個女生駕駛小米SU7從武漢到池州,路遇車禍,車毀三人亡的悲劇,我採訪了辦公室的小米車主,得出瞭如下結論:
1、任何智駕事故,都是車企智駕方案不成熟的鍋。
根據官方公佈的車主數據,當晚22:27:17分車輛駛入高速,NOA(智駕系統)激活,車速116KM/H;22:44:24分,系統發出風險提示,監測到前面在修路,原本的車道被修改了,車輛自動發出減速請求並且開始減速。
一秒鐘後,車主踩了剎車,車輛自動進入人駕狀態,但是根據官方數據,車主先是左打方向盤,緊接著右打,在發出預警兩秒鐘後,車輛跟水泥護欄發生碰撞,車禍發生。
這裡有個很大的bug,從發出預警到撞上,只用了兩秒鐘,為什麼會這麼快。
一個很關鍵的點,小米SU7標準版是沒有激光雷達的,只有純視覺方案,就是靠攝像頭實時拍攝路面情況來進行分析,本身就是將近12點的深夜,再加上車速高達116,路況複雜(據說是直接把車倒向了對面車道)
聯想到今年春運還有對情侶直接把車交給智駕,自己躺後排睡覺,並拍了視頻髮網上,我只能再強調一遍我的觀點,AI時代亟需被消滅的不是弱勢,而是弱智
2、駕駛人和車主都有很大問題。
根據官方披露的信息顯示,駕駛人並非車主,據說是借來的車,而且三個女生是大四學生,估計日常開車不多,這次從武漢開到池州,是為了趕第二天早晨8點的公務員考試。
這種情況下,家裡人也敢讓三個女生單獨夜駕,膽子太大了。
因為是借來的車,導致操作不熟練+事故後無法第一時間逃脫,同事說,小米車門是有機械結構的,斷電了照樣能打開,但因為駕駛人不是車主,大概率不知道機械的門把手在哪,一時間也無法用安全錘鑿開車窗,逃生失敗,憋氣+高溫,活活燒死。
3、小米電池怎麼回事。
市面上新能源車輛電池分為兩種,三元鋰和磷酸鐵鋰電池,元鋰的好處是能量密度更高,續航更長,缺點就是燃點低,只有200多度,出事故容易燒,相比之下磷酸鐵鋰的燃點高一些,500多度。
目前小米只有MAX版是三元鋰,PRO和基礎版都是磷酸鐵鋰,只不過PRO的磷酸鐵鋰,買的全是寧德時代的,作為全球第一的電池廠家,質量還是可以的。
至於這次事故車輛,基礎版的小米su7,屬於混採,有的會用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也有比亞迪的磷酸鐵鋰。
但問題是磷酸鐵鋰燃點500多度,按理說沒那麼容易起火,但這輛車幾秒內燒光,很反常規,電池廠商難辭其咎,至於到底是哪個廠商背鍋,這個交給專業人士來做後續分析。
4、期待小米公關團隊如何逆天改命。

附:小米官方公佈車輛數據:
22:27:17 NOA激活,車速116km/h
22:28:17 輕度分心報警
22:36:48 NOA發出脫手預警提示“請手握方向盤”
22:44:24 NOA發出風險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發出減速請求,並開始減速
22:44:25 NOA被接管,進入人駕狀態,方向盤往左轉角22.0625度,制動踏板開度31%
22:44:26 方向盤往右轉角1.0625度,制動踏板開度38%
22:44:26-28之間 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
22:44:28 車端Ecall觸發
22:44:39 車端Ecall接通,確認事故發生,並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
22:45:06 與車主取得聯繫,確認非車主駕駛
22:47:15 調配120成功
約23時許 120抵達現場
本文由小黑盒作者:朱雀院椿。 原創
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