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獨特的解謎遊戲,《巴別塔聖歌》擁有頂級的畫面與音樂打底,完形填空式的解謎系統並融合了潛行等玩法,優秀的劇情演繹方式以及不俗的內涵,即使有跑圖方面的小瑕疵,它仍是我最近體驗最好的解謎遊戲。
不像是一款遊戲,更像是藝術品
個人比較反感在一篇評測開篇就說起畫面、畫風之類,這顯得很老套,而我想讓它更多地展現我遊玩後的主觀感受,而不是傾向於模式化的“八股文”。不過巴別塔的畫面、視角與音樂確實是值得一提。
如壁紙般精美的畫面,柔和的卡通畫風,對光影的運用相當用心;加上不斷變換的色調和視角,或明亮、暗沉、奇幻,或平視、俯視、仰視等等,玩家不容易在這樣的場景下產生視覺疲勞,新鮮感幾乎全程伴隨玩家。而遊戲的背景音樂則隨著劇情推進時而激昂、歡快,時而柔情、感傷,時而低沉甚至鬼哭狼嚎。這樣頂級的視聽效果讓我完全沉浸在了《巴別塔聖歌》的故事當中。
完形填空式的獨特解謎
玩家扮演的旅人獲得了識別各種字符的智慧,解密方式是通過各種線索推理出巴別塔內各個種族的文字的含義。《巴別塔聖歌》全程用鼠標進行,點擊地面即可移動角色和與NPC互動。遊戲內置筆記本,如果你覺得自己猜到了某個字符的含義,點擊字符可以寫下自己的猜測並記錄下來。
將猜測的字符拖動到筆記本中的圖片旁,如果兩頁的字符與圖片含義全部正確對應,則可得到驗證並給出準確的字符解鎖。宇符破譯得越多,你就越能理解他人所說的話。這樣獨特的解謎方式居然讓我找到了高中做英語完形填空的感覺,雖然我不懂這個單詞什麼意思,卻能弄懂這個句子,大致猜測到其含義。
當完全破解一個種族的語言後,玩家獲得“字符加身”,給人不錯的成就感。看到steam上一個很有意思的評論——之後的個人簡介多了一條:精通五國小語種。
潛行、拼圖、打地鼠
貫穿遊戲始終的潛行,只出現過一次的拼圖和打地鼠,它們的難度不高,製作者設置這些小遊戲目的主要在於豐富遊戲可玩性,不讓玩家因為單一的解謎而感到枯燥,我個人比較中意這些設定。
致敬中文翻譯,你們確實不容易
《巴別塔聖歌》中很多語句都用古文進行翻譯,諸如“得矣”、“我等”之類,這和符合巴別塔的歷史厚重感。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種族有著他們自己的語法規律,這一定程度上也導致後期某些解謎難度過高。
- 中文:我愛你,我們喜歡巴別塔
- 信徒;我愛你,我我喜歡巴別塔
- 詩人:你,我愛;巴別塔,我們喜歡
優秀的劇情演繹方式
遊戲中關於劇情的解釋其實並不多,也就是說玩家不需要費勁去看很多關於劇情的文字解釋和過場,通過人物的肢體語言、豐富的場景,玩家很自然地就能理解遊戲在講什麼。
當遊戲進行到中後期可以選擇向反派放逐一族妥協,達成假結局“遊戲通關(了嗎)”。而如果你想要打破巴別塔各族互相敵視的現狀,則需要返回到之前各族的領地逐個恢復關聯,讓各族交流起來,化解矛盾。“巴別塔”的真結局突出一個大圓滿,第一章出現幫助主角的神秘少女也再次出現,當玩家恢復了所有關聯,之前充滿隔閡甚至互相敵視的各族開始交流合作,詩人在廣場上為戰士表演,鍊金術士為詩人建造了特快纜車,戰士為鍊金術士抓捕了怪獸……
巴別塔,即動亂之塔
“看哪,他們都是一樣的人,說著同一種語言,如今他們既然能做起這事,以後他們想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功的了。”
讓我們下去,在那裡打亂他們的語言,讓他們不能知曉別人的意思。
——《舊約·創世記》
我不由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盧旺達種族大屠殺,殖民者人為地分裂盧旺達,最終導致胡圖族對圖西族及胡圖族溫和派有組織的種族大屠殺,共造成80~100萬人死亡,死亡人數相當於當時盧旺達總人口的1/8。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巴別塔”,它是動亂之塔,也是破解動亂之塔。正如遊戲簡介所說,古老的語言既是鎖頭,也是鑰匙。
寫在最後
距離我通關已經好幾天了,這樣一個宏偉壯闊的故事讓我久久不能釋懷。語言產生了隔閡,人們就無法彼此溝通,人們就失去了團結的力量。但假如我們克服了語言、國家、民族這些障礙,假使全世界人們團結在一起,又會是怎樣一番光景?
很喜歡這款遊戲,即使它在某些地方的跑圖比較折磨(點名批評下水道迷宮)。在故事的最後各族連接的立體圖形旋轉後,得到了各個文明中最重視的符號:第一層信徒的“神”,第二層戰士的“使命”,第三層吟遊詩人的“美”,第四層鍊金術士的“變化”,第五層隱士的“流放”。最後畫面越飄越遠,高臺上是五族族人和神秘少女和我。
#單人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