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紹一下「萬物入坑指南」這個系列:本人是一個非常愛玩的人,所以有很多很多愛好,想在這裡跟盒友分享一下真實的入坑體驗,希望能給感興趣卻不知道如何入坑的盒友一點幫助。
更新順序:1️⃣☑️劇本殺2️⃣☑️Livehouse演出3️⃣☑️旅行避坑4️⃣攝影5️⃣雞尾酒&威士忌6️⃣博物館參觀
- 劇本殺&Livehouse內容可以在主頁合集閱讀。
- 廢話不多說,開始正文!
「1.1旅行計劃篇」
- 預算、偏好、時間其實都很好理解,但是耐受度是會被很多朋友忽略的一個變量。
- 舉個例子:能否忍受綠皮火車硬座20小時、能否忍受一日步行20公里、能否接受青旅的多人床位房。
- 這些都是決定你在同等預算、時間下能去哪裡的重要變量。
- 建議大家不要依葫蘆畫瓢某些旅行博主的攻略,對自己的耐受度有充分認識作好適合自己的計劃才是最重要的。
- 每個「變量」需要考慮的「因素」:
- 「預算」:交通成本、餐飲成本、玩樂成本(包括門票和文創特產)、住宿成本、應急支出。
- 「偏好」: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城市玩樂、餐飲主題。
- 「時間」:交通時間、遊玩時間、預留時間。
- 「耐受度」:體力、精力、舒適度。
以上任何一個「變量」,下文都有詳解。
「1.2景點選擇篇」
- 景點選擇的順序:1️⃣確定大目的地→2️⃣根據偏好選擇當地小景點→3️⃣根據路線規劃、預算、時間進行取捨。
- 先講一下「偏好」:
- 自然景觀:地文(沙漠、山嶽、冰川、喀斯特)、水文(瀑布、湖泊、江河、海)、生物(森林、草原、奇花異草、珍禽異獸)等。
- 人文景觀:歷史古蹟、園林、博物館、民俗文化、城市風光等。
- 城市玩樂:劇本殺、密室、Livehouse、演唱會、展覽等。
- 餐飲主題:小吃、正餐、茶飲、咖啡、酒類等。
- 按照「偏好」在各大應用檢索關鍵字「目的地+偏好」(例:重慶 博物館),然後選出想去的地方,在地圖應用中標點連線確認路線。
- 「取捨」的原則:
- 景點的特殊性(例:莫高窟、布達拉宮等以後可能不開放,九寨溝、黃龍等容易被自然災害破壞)。
- 以後再來遊覽的可能性。
- 景區的同質化程度(比如重慶磁器口、成都錦裡、武漢戶部巷),各地都差不多。
- 景區的位置:是否與旅行主線偏離,因一地花費太多交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