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糾結文本是以英文為主還是日文為主,宮崎英高和喬治馬丁是怎麼分工的,我們先來看看相關的採訪。
在幾次會面中,FromSoftware 團隊和馬丁敲定了合作計劃:由馬丁擬訂交界地的歷史和神話設定,為遊戲中的故事架設舞臺。根據宮崎英高的說法,馬丁沒有實際撰寫任何遊戲內的文本或臺詞,但馬丁可以在遵循一些模糊提示的前提下自由創作。
宮崎英高告訴《Edge》:「最初,我們基於我對神話架構的大致想法,給出了一些寬泛、模糊的主題,還和他講了我們通常會做什麼樣的遊戲,以及我們想在遊戲中探討什麼樣的主題。都是些很零碎的內容,相當模糊。然後馬丁會帶著很多點子回來和我們討論:這個怎麼樣?還有這個和這個呢?這樣的來回對話開啟了創意的交流。」
之後馬丁就開始動筆了。他向 FromSoftware 提交了很多文本,但是在各個場合的採訪中,馬丁和 FromSoftware 都沒有透露這些文件裡面究竟包含了什麼。對於《艾爾登法環》這麼龐大和複雜的遊戲來說,「基礎」和「神話架構」意味著什麼是很模糊的。馬丁制定了時間線嗎?寫了大綱嗎?或者是寫了設定百科?還有就是,他有沒有像一些玩家推測的那樣,用自己名字的首字母來命名人物?
我們可以否定最後一點,馬丁說他並沒有放彩蛋,甚至還專門寫了一整篇博客闢謠。(他寫道:「……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名字藏進遊戲?作為創作者之一,我的名字已經清清楚楚地寫在遊戲上面了。」)
在這篇採訪中,北尾泰大似乎暗示馬丁寫的東西只是靈感之源,而宮崎英高負責了大部分細節,比如角色。北尾泰大說:「在喬治·R.R.馬丁說『好了,神話就是這樣,你們看著用吧』之後,宮崎就自己發揮了。宮崎可以自由地進行自己的詮釋,並基於神話設定創造新的角色。」
不過在馬丁做客「扣扣熊深夜秀」時,他解釋說,他實際上寫了很多細節,他主要負責構建世界觀和一些角色,至少是歷史上的角色。
馬丁說:「《艾爾登法環》的故事發生在他們遊戲宇宙的『現代』。而他們想讓我寫的,是發生在大約 5000 年前的事情。所以我就回家寫了一段 5000 年前的歷史,包括當年的角色、那些角色之間的廝殺,以及他們擁有的力量。他們有一種叫『盧恩』的東西,盧恩是這個遊戲的核心要素,盧恩被分裂成了很多碎片,讓那個世界陷入了混亂。我寫了所有這些東西。」
這也和宮崎英高接受《Edge》雜誌採訪時的說法一致:「在他編寫神話時,我們希望他為古代神話創造一些很有戲劇性的英雄。我們過去的作品中很少出現那種戲劇性的英雄角色,所以這讓我非常感興趣 —— 他將如何描繪這些角色的神秘感和英雄氣質?」這段採訪中只提到了初始之王葛孚雷,不過我們可以合理推測馬丁還創造了更多角色。
根據上文可以知道,馬丁按照FS社規定的模糊框架自由發揮創作了交界地的神話和歷史,包括一些英雄故事,但是馬丁並沒有給這些英雄敲定姓名,宮崎英高也說過遊戲裡的文本和臺詞是沒有馬丁參與的。
因此FS社才是掌握遊戲劇情文本的那位,遊戲的文本對話應該以日文為主。
但是在地名這裡我並不贊同一切向日文看齊,反而英文文本更有參考性,並且還要帶上歐洲的歷史和文化。瞭解日文的應該都知道片假名常用於外來詞彙,像“ロイヤル”(Royal)這樣從外語引入的詞彙。因為本身就是舶來詞,再怎麼堅持日文為原本,也翻譯不出來,畢竟舶來詞蘊含的歷史文化也不是來自本國的。就像レアルカリア(利耶尼亞)因為是片假名,所以只能先英譯成Real Calia,不僅還原了Rearukaria這個日語讀音,還可以解釋英文版本的Raya Lucarian中raya的由來。
關於利耶尼亞有人說是古羅馬的發音,但是日語中的「リアル」與拉丁語中表示“王室”或“皇家”的單詞發音並不完全相同,但它們確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為兩者都源自同一印歐語言的音系系統。
王室或皇家在拉丁語中與“regalis”或“regium”相關:
Regalis(發音:/reˈɡaː.lis/):意為“王室的、皇家的”。
Regium(發音:/ˈre.ɡi.um/):意為“皇家的、帝國的”。
它們來源於rex(國王)一詞。
日語「リアル」的發音來源
「リアル」來自英語real(發音:/ˈriːəl/ 或 /ˈrɪəl/),意為“真實的”,與“現實”相關。
日語中的「リアル」將“re-”發音改為日語的「リ」音,後加「アル」,適應日語的音韻體系。
從發音比較,拉丁語regalis的重音在第二個音節,發音中有較強的g音,與日語「リアル」完全不同。日語「リアル」的發音更接近現代英語real的變體,而不是拉丁語的王室詞彙。
那麼royal呢?兩者都被音譯為片假名,發音末尾有「アル(aru)」的部分,聽起來稍有相似感。
但很遺憾,英語“royal”(日語寫作「ロイヤル」):源自法語,表示“王室的、皇家”。在日語中被音譯為「ロ(ro)」+「イ(i)」+「ヤル(yaru)」。發音:/ro.i.ja.ru/。
起始音:「リアル」以「リ(ri)」開頭,偏平滑;而「ロイヤル」以「ロ(ro)」開頭,較圓潤。
中間音:「リアル」是直接過渡到「アル」,而「ロイヤル」有一個額外的「イ(i)」音,發音層次更豐富。
「リアル」和「ロイヤル」的發音在細節上有明顯差異,不應混淆。
同樣的地名翻譯,相比日文,有時英文更能直接反映地名的內涵。
拿最新的馬努斯-美特大教堂舉例,中文你頂多會把它當做一個人名,日文片假名マヌス・メテルの大教會還要再次譯回英文Great church of Manus Metel,而指頭之母的名字メーテール單譯正是Maeter,乍一看metel和maeter似乎並無關聯,但metel[/ˈme.təl/],屬於短元音 /e/,後接清輔音 t,以及輕弱的尾音 əl。maeter[/ˈmeɪ.tər/ ]或[ /ˈmeɪ.tə/],這個發音中有長元音 /eɪ/(類似“mei”),輔音 t 清晰,尾音為弱化的 ə(類似“特”)。聽起來兩者在輔音 t 的位置和發音上有些相似,元音特徵和尾音處理稍不同。
這時再來看看英文版本的Cathedral of Manus Metyr,直接把指頭之母的名字寫了出來,結合劇情和指頭產房的位置,不僅解釋了教堂名字的含義,也反向證明了日語翻譯metel和maeter指代的均是同一個人物,二者出現誤差也只是片假名書寫的問題。
說回用片假名命名的地名翻譯問題,因為自身的問題所以英文文本的參考性高於日文,不可避免要提及歐洲歷史文化,就像你要解釋聖誕節為什麼叫聖誕節一樣。而文本就不一樣了,拿最經典的菈妮文本舉例。中文文本給的不明不白,感覺像是把交界地的人置於永恆黑暗中:
……戰爭結束了吧。
……一切都結束了吧。
我在此宣誓:
依然受到禁錮的眾生心靈啊。
眾生的生命,以及其中的心靈啊。
接下來即將邁入精神時代──
將遵循月的法則,開始千年的旅程。
眾生啊,在這悄然無聲的長夜中,永遠思考吧──
何謂恐懼、空虛、生命?
以及何謂深入黑暗?
來,一起走吧……
我永遠的王啊。
英文版本的意思不同但還是不夠清晰:
...The battle is over, I see.
...All matters are settled, then.
I do solemnly swear.
To all the hearts that remain in thy thrall.
To all life, and the souls harboured therein.
Now comes the age of the mind.
A thousand year voyage, governed by the wisdom of the Moon.
All shall be encompassed, in a still and silent night, unending. And thought shall turn to fear,
emptiness, life...
And a path stretching into the darkness...
Let us go, together.
My dear consort, eternal
……原來,戰鬥已經結束了。
我莊嚴起誓,
向所有生靈,所有靈魂。
如今,星辰的時代降臨,
在月之智慧的引導下,踏上千年的旅程。
從此,冰冷的夜晚籠罩萬物,延展至遙遠的彼岸。
邁向恐懼、迷茫與孤獨……
沿著通往黑暗的道路……
那麼,就此啟程吧。
我的摯愛,永恆的伴侶。
日版的文本補充了籠罩在黑暗中的並非交界地生靈而是你和菈妮:
…戦いが、終わったのだな
…すべて、終わったのだな
私は誓おう
未だ囚われた、すべての心に
すべての生命と、それに宿る心に
これよりは精神の世紀
月の理、千年の旅
すべてよ、しじまの夜に、永遠に思うがよい
恐れを、虛ろを、命を
そして暗きに行く路を
さあ、共に行こう
…永遠なる、私の王よ
……原來,戰鬥已經結束了。
……一切事端也都塵埃落定。
我莊嚴起誓,
向仍被束縛的所有心靈,
向所有生命,以及寄宿其中的靈魂。
如今,心智的時代來臨,
在月之智慧的指引下,踏上千年的旅程。
從此,一切都將被永無止境的寂靜之夜籠罩。
思緒將化為恐懼、虛無、生命……
以及通往黑暗的道路……
那麼,讓我們一同前行吧。
我的摯愛,永恆的伴侶。
明明是菈妮帶著她的王兩個人一起面對黑暗的道路,中文翻譯日常出錯就不管了,英文版神奇的被夾在日文版和中文版之間。單看中日任意一版和英文版比較,會發現英文版多多少少都和比較的那版相像,同理,當初我發梅瑟莫的臺詞翻譯的分析時,英文版也有同樣的問題。詳見大孝子還是帶孝子?
綜上,以日語為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在地名上要認識到日語自身片假名舶來詞的屬性,不能因為堅持日語就忽視英語極其背後的歷史在地名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