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异世界作品的社会背景是中世纪+魔法体系,《葬送的芙莉莲》也不例外。中世纪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组织形式这两个方面。
科学的相对落后造就的是一般平民的弱小,他们在遭遇危险的时候无法快速同他人取得联系,也无法使用步枪对魔物造成火力压制。另外,人们因停留在中世纪水平的科技的落后生产力而没有过分改变自然,未遭到工业改造的野外成为了牛鬼蛇神发展的温床。
有枪就不需要魔法了
社会组织形式则通过大城市+小村落以及贵族——平民体系(笔者自己胡乱取的名字,凑合凑合)的方式展现,由于交通的不便捷、魔物的频繁侵扰和经济的相对封闭性,每个人类定居点都多少会面对仅靠他们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以上的所有,为“勇者”提供了必要的存在理由和动机。
希望
在这漫长旅途中
截取出的一节
辛美尔一行人正是符合上述“勇者”定义的一行人,他们穿梭于大小城市村落,尽可能给予无论贵族还是平民们帮助。在印象之中,辛美尔是一位相当热情友善的小伙,但同时也有着臭美和其他一些坏习惯。这时,辛美尔不仅是客观地活在现实中,他也主观地活在人们的心中,而这些活在人心中的辛美尔或许是片面的、静止的,但至少是基于名为现实的第一手资料的。
看,活着的辛美尔
然而此地终究是不可久留,很快他们一行就又踏上讨伐魔王的旅途——这便是勇者辛美尔的“第一次死亡”,带有希望的死亡。这里是将离别定义为了“死亡”:在交流交通落后的时代,离别前的见面可能就是两人这一生的最后一次交流,这么看来,“再也无法交流,永远无法回应”不是死亡又是什么呢?然而概率再小也仍存有机会,离别后辛美尔在客观上生死未定主观上活在心中,这就意味着“再次见面”是有希望的。
哪怕概率再小,哪怕危机再大,万一,万一……
绝望
故事就此落幕
勇者眠入大地
唯有平静的日常
残留于此
时间无情流逝
让人忘却一切
就连曾经活过的轨迹
也逐渐附上锈斑
在鲁迅的《立论》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人说一个满月的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结果遭到大家合力的痛打。然而此人说的是绝对会发生的客观事实。寿命论与终老是悬在绝大多数生物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绝大部分作者在作品中没有续写的故事。
但是,在打败魔王的几十年后,辛美尔死了。这次的死亡不具有离别时的那般希望,它带给人们的是绝对的绝望:勇者永远闭上了双眼,不再有也不可能再有一丝生机活力,他的存在已经从客观上被彻底抹除。
然而终究有人会记得他,辛美尔会以故事、歌谣、记忆等形式活在人们的主观中,因此他还活在大家的心中。
哪怕故事完结,哪怕附上锈斑,可是,可是……
失望
狂风总有一日
会带走你的勇气
可纵使你从所有人的记忆中消失
可是,你还记得上周二的早饭是什么吗?可是,人可以什么都记住吗?
在复杂情感的影响下,辛美尔的存在感会在人们心中达到一个极大值,但随着人们逐渐接受“辛美尔死亡“的事实,有关他的情感和记忆便会在日常生活和时间的冲刷下逐渐淡化。或许会有少数几人会一生牢记辛美尔,辛美尔也会活过他们的一生,然而他们自己也同样面临寿命论的难题。也就是说,继辛美尔的客观死亡后,他的主观死亡也在不断逼近。
这类死亡已经摆脱了希望和绝望的情感色彩,人们失去了对辛美尔所有的“望”——所有人都遗忘了。
什么是真正的死亡?是在一个人客观死亡时就到来的吗?并不是。应当是一个人的主观形象在人们心中彻底湮灭的时候。正如《寻梦环游记》中提到“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以及《海贼王》中“人真正的死亡,是被世人遗忘的时候”。
当所有人彻底忘记勇者消灭魔王的史诗,或者将其高高捧起而当作神秘的传说时,辛美尔真正的死亡就到来了。
虽然故事很精彩,虽然令人难以忘怀,然而,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