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波蘭球這遊戲我只玩了三個小時,而這麼急著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為這款遊戲將在今日結束8折優惠,遊戲品質即便是原價92元,也屬於質量超高的水準。不過在你真的購買這款遊戲之前,我還要提前說一下:這遊戲有點挑人。
其一,如果你對3D遊戲暈眩抗性較低,比較暈3D,那麼這款遊戲有著大量橫衝直撞的鏡頭,玩過之後可能會有點暈。
其二,這款遊戲有點類似派對遊戲的玩法,整體風格比較胡鬧,如果你非常喜歡比較嚴格的關卡設計,戰鬥體驗的話,個人建議慎重入手。
其三,遊戲支持多人聯機模式,我一直是單人遊玩的,不過看Steam評價,似乎多人聯機目前還有點小問題,比如有防火牆的情況下,無法精確連接到自己的好友。好在遊戲單人遊玩體驗也非常不錯。
關於波蘭球的搞怪歷史,可以看看這位黑盒寫手hjyx01《2500+評論、97%好評率,這次真的可以“圓神,啟動!”》這篇小科普,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
依靠探索發現設計的遊戲
探索與發現,提及這個詞彙,我首先想到的遊戲是《塞爾達:荒野之息》,它的許多功能教學,都是靠視覺進行引導的。比如開場的蘋果樹,比較低的直接可以摘,高一些的需要爬樹才能摘。
繼續往前走,你就會見到一個烤火的老頭,火堆旁放著一個烤熟的蘋果。在不遠處,就有伐木的斧子,引導你砍樹自己升起火堆。
比起文字教學,它的很多功能是依靠場景設計,引起你的思考,進而讓你學會這些世界的一些基礎規則技巧。
《波蘭球·編年史》其實也是這樣的遊戲。
初入遊戲時,你是個只會橫衝直撞,跳躍,下砸的球體。我在第一時間的想法就是這種粗暴簡單的遊戲,怎麼會有這麼恐怖的好評率?這不就是個無腦沖沖衝的遊戲嗎?
想法發生轉變,是在進入第一張大地圖,胡打亂衝了一陣,撿起鎬頭之後。
那是在面對一個巨型炸彈怪,它用炸彈給我炸到了一個秘密的地下通道,而地下通道中,有許多其他的波蘭球在拿鎬子砸水晶——在之前的探索中,我也試著對硬邦邦的水晶發起過沖鋒,但都是被彈開,一度讓我以為這只是個裝飾物。
而在獲得鎬子之後,我就又衝向水晶,這時就可以打破水晶,獲取大量的貨幣。
原來遊戲把所有的能力類功能,全部放置到了這些永久裝備、頭盔、盾牌上。
需要注意的是,遊戲裡的裝備,你最直觀的感受是隻能看到它們對你外形的改變,而沒有任何文字描述這些裝備的效果。
想要發揮它們的威力,只能通過觀察和自己去悟——當然這一方面完全沒有文字輔助,在引導層面比不上塞爾達,但在另一方面,發現裝備的隱藏功能,卻成為了遊戲的一大樂趣所在。
比如在對付一個手持盾牌的牛角頭盔Boss時,我習慣地用下砸破防,再用前衝攻擊它。結果卻被它的頭盔扎的自己掉了血。
當你擊敗Boss,獲得它的牛角頭盔後,再去面對那些依靠跳躍來攻擊你的波蘭球時,你就可以帶上這個頭盔,來對它們造成傷害了。
還有,遊戲中無論是Boss、敵人、盟友、還是動物,全部是波蘭球的形象。看多了就會感覺有點萌。
比如上圖中圓滾滾的海豹就總能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則胖萌動物廣告。
遊戲中獲取裝備的方式,不僅有擊敗Boss一種途徑,找關鍵設施兌換,探索秘境打開牢房,從不起眼的路徑找到別有洞天的隱藏地圖,都能獲得豐厚的獎勵。
這些獎勵的發現,需要你擁有一雙能夠發現寶藏的慧眼——或許某一堵小小的牆壁後面,就是別有洞天,暗藏乾坤。
雖然“僅僅只有四張圖”,但每張地圖的設計量堪稱恐怖。我總計3個小時的遊玩流程,只找到了第一張圖的50%有標記探索,遊戲本身記錄的是膠捲的收集量,牢房的破解數目。
除了這兩項,還有大量的可收集內容,並不在統計之列。
據我一位完全探索的朋友所說,每一張圖,如果全靠自己探索,需要消耗5~6個小時的時間。而且你在第一張圖“維京入侵”獲得的裝備,還能夠帶入到第二張圖“美蘇冷戰”之中。
當然,如果你只是想主線通關,玩個過場,那麼大概1~1.5個小時,也足夠你在一張圖中完成主線任務。
而在擊敗第一張圖的Boss後,玩家也可以獲得它的特效武器“雷神之錘”,將敵人打出骨感的電擊狀態。我朋友說第二張圖還有飛行揹包,不僅支持你空中飛行,還能依靠後面的火焰噴射灼燒敵人。
結語:這是款主打探索,學習的派對類遊戲。開始可能會因為引導較少而覺得不明所以,但在自然遊玩之中,漸漸就會理解遊戲中許多有趣獨特的設計。進而激發出玩家收集各種裝飾,武器,頭盔的好奇心。
如果你遊玩遊戲時比較崇尚自由,而非那種“任務驅動型”玩家,那麼《波蘭球編年史》這款遊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當然,如果你還有3個可以一起玩的好朋友,那麼就可以更加愉快地體驗這款製作認真,玩法搞怪的遊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