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華麗的反叛與深沉的內涵(2)立意


3樓貓 發佈時間:2023-04-29 09:49:48 作者:沈某人2023 Language

在帆高眼中,社會對於陽菜的傷害無處不在。

        她被漢堡店解僱,不得不同意從事非法工作。她是為公司祈禱晴天后電視臺的報道,陽菜無法從事喜愛的工作。而那些所謂“會使人開心”的工作正逐步地令陽菜消失。深夜警察來到陽菜家中,進行制度的管理,陽菜訴說著“我們沒有給任何人添麻煩”。最終陽菜選擇犧牲自己,令東京釋放晴天。

        社會對於陽菜的傷害令帆高痛苦,他迫切的想要離開,幻想與陽菜、小凪共同生活,永不分開。但陽菜的消失與警察的破門而入擊碎了帆高的幻想,明亮的晴天、刺眼的陽光提醒他這是一個沒有陽菜的世界,是一個不能寬容他的世界,是一個失去理想的世界。帆高一時不能接受,直到在警察局才清醒意識,選擇親手追回陽菜。

        帆高對於陽菜的感情中或許包含了一絲絲的佔有慾,絕不允許世界傷害她,不能接受她為世界做出的所謂的“犧牲”。影片中帆高得到的槍,是東京警察行動失誤的結果,但警察仍舊選擇強硬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沒有對帆高或是社會的內疚與懺悔。祈求晴天的民眾可以代表東京,東京不斷地向陽菜索取,卻又扼殺了帆高與陽菜的出路。在帆高的眼中,即便陽菜消失後,東京依舊冷漠,沒有任何對陽菜的寬容與感激。

        非常諷刺的是,帆高只有在代表上層社會的高塔上才能感受到東京的美好。隨後也正是上層社會令陽菜失去了工作的機會。帆高身上“反叛者”的標籤愈發濃厚,最終做出的選擇也就不難理解了。更何況東京的雨不是陽菜導致的,更不是帆高這樣的一個“外來者”能決定的。

《天氣之子》——華麗的反叛與深沉的內涵(2)立意-第0張

沐浴在陽光下的東京

        我想這或許是《天氣之子》的評論帶有兩極分化傾向的原因,影片在情節安排上將感情線附著於隱藏的社會批判中,只有得到內在邏輯的支撐,表層的邏輯才能夠完整。

 

個體與社會的對立

        在影片中帆高逐步與社會剝離。東京的天氣在他到來之處即為陰雨,與他的心境極為相似。他努力地尋找工作,試圖融入東京,卻四處碰壁,大雨加重了他自身的陰霾。直到他在遇到陽菜後,東京才逐步顯出陽光,也就是說陽菜就是帆高的陽光。直到陽菜選擇因東京而消失,陽光開始變得令帆高刺眼。天氣帶給帆高感受的變化顯示著他與社會的剝離,從一個積極融入社會的人變成了想要不顧一切逃離社會的反叛者。

《天氣之子》——華麗的反叛與深沉的內涵(2)立意-第1張

刺眼的陽光

        “槍”這個元素兩次被使用。第一次是反抗社會流氓,是對社會壓抑環境的反抗。第二次是反抗警察,是對社會制度層面的反抗。從兩次反抗的轉變是新海誠從下到上對東京社會的批判,有時反抗並非自願,而是被逼無奈。

 

生態之災

        在《天氣之子》之前,新海誠作品的“天氣”更多的是“背景板”,作為媒介傳遞情感與講述故事,。而《天氣之子》不同之處在於“天氣”不再單一地作為背景板,更多地是成為延伸背景故事的存在。電影中的“天氣”成為了未知的生態環境,類似下雨(變成了魚)等活動則是與人類世界進行交流的過程,在帆高進入“天氣”世界後,能夠看到風暴是類似生物的存在。此時,“天氣”這種自然現象成為了與人類同等具有生命的存在。新海誠將“天氣”的情緒變化反映到了陽菜身上,普通民眾習慣向陽菜索取,支付著微薄的報酬卻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後,統治階層以制度為由掠奪陽菜的生活空間。人類對陽菜的傷害折射著自然受到的破壞,充滿了隨意性、不可逆性。因而自然選擇降下暴雨,帆高選擇令人類承擔相應的後果。

《天氣之子》——華麗的反叛與深沉的內涵(2)立意-第2張

大雨對東京的傷害

 

世界系

        世界系作品,是以主人公為中心來影響世界命運的一類故事體系。在《天氣之子》中的“世界”即為東京。“世界系”遵循相遇、相識、分離、追尋的合-離這一敘事模式。為體現出少年對戀人的“追尋”。影片中帆高跑向廢棄大樓去尋找陽菜的場面是“世界系”作品的一個典型場景,通過少年的奔跑展示他內心的勇氣。陽菜作為一個帶有巫女屬性的女主,需要承擔起“救世主”的能力,而帆高具有拯救陽菜的能力。

《天氣之子》——華麗的反叛與深沉的內涵(2)立意-第3張

奮力奔跑的帆高

        將晴天的東京看做“舊世界”,下雨的東京看做“新世界”,帆高拯救陽菜的行為宣告著他與舊世界的決裂。通過新海誠鏡頭的展示,“舊世界”對於帆高來說充滿冷漠與敵意,“新世界”相對美好。“舊世界”轉向“新世界”的東京重現了兩百年前的地理環境,人類經歷了從服從自然到征服自然,再到融入自然,形成了災難與治癒並存的環境。

 

對“現代化”的思考

         影片中的東京帶有“現代化”的困境,正處於“現代的鐵籠”,也就是馬克思·韋伯講到的理性化對社會造成的缺陷與弊端。影片中東京的冷漠是現代制度高速運作的結果,比如影片出現的警察。警察遺失的槍械對社會的危害性不言而喻,而負責找回的警察僅僅是追查,面對涉嫌其他犯罪的人不屑一顧,對帆高冷漠無情,結尾在大樓內,不惜動用數名警力將槍口對準一個16歲的青少年。警察只是在按規章制度行事,簡化了自己的人文思考能力。

        同樣的思考也折射到了觀眾身上。觀眾對結局帆高選擇的批判,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用功利得失解決道德問題”。

       但新海誠對於現代化並不只有批判。影片結尾的老人講到,“東京的那一片地區,原本就是大海,一直到兩百年前都是那樣,據說整個江戶都是入海口,而人類和天氣慢慢改變了它。”

《天氣之子》——華麗的反叛與深沉的內涵(2)立意-第4張

適應暴雨的東京

        這可以明確感受到新海誠認為現代化是正向的,充滿了人的智慧,即便東京依舊下雨,現代化的腳步令生活能夠繼續下去,人類可以並且應該去適應生態環境,轉變人與自然的二元對立狀態,形成共生關係。

        影片中具有生命的“天氣”逐步侵佔人類的生存空間,就好比曾經人類對於自然的掠奪一般。曾經自然選擇服從人類,如今人類也只能服從天氣。具有輪迴意味的劇情也揭示著從沒有什麼能夠成為自然的主宰。

 

        新海誠重造了一個華麗而又寫實的東京,對現代化的思考,對社會的反叛,對自然生態的反思融於這個帶有遺憾的故事。《天氣之子》是新海誠電影的高峰,他嘗試著突破,嘗試著尋求共鳴。

 #動漫生涯#動漫生涯#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