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炒肝是北京的傳統小吃,有百餘年曆史。
一份早餐,大碗炒肝、韭菜包子 22.5 元
北京炒肝相傳由清代前門外會仙居的劉喜貴等人創制。
起初是用白湯雜碎的做法,後經改進,去掉心、肺等,只留豬肝和肥腸,並加入蒜泥等調料,勾芡成現在的炒肝模樣,逐漸在京城流行開來,成為老北京特色小吃,承載著北京的民俗風情與飲食文化記憶。
吃時通常搭配包子,順著碗邊吸溜著吃。
關於不用勺吸溜著吃這件事,很多北京人認為是最正宗的吃法,但實際上這與正不正宗沒有關係。過去的早點攤人流量大,講究一個快吃快走,用勺子一是清洗起來麻煩,而且鐵勺經常丟,加上炒肝本身芡汁濃厚,具備端起來溜著碗邊喝,所以乾脆一些早點鋪就不給準備勺了。後來有了一次性塑料小勺,成本低也不用洗,勺子就又配上了。一些老字號做炒肝的,至今也是配勺的,畢竟人的素質提高了,監控也發達了
推薦一家店,東四滷煮店
這家店的營業時間是早6:00至凌晨02:00 ,別看主營是滷煮,但他們家有一道名小吃:燴腸,即炒肝沒有肝,只有腸,冬季早上來一碗,打開京城的寒冬的一天。
至於“要想吃炒肝、鼓樓一拐彎”的姚記炒肝,有機會細說
僅此簡單記錄一下
感謝愛吃的你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