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苦于追求对象而不得,困于自己为什么不能找到甜蜜的爱情。其实这件事情的答案非常简单,只是一厢情愿的人,不愿意承认罢了。
1. 偶尔表白,常常约会,总是选择
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放在亲密关系的治愈中,就有了这个标题:偶尔表白,常常约会,总是选择。
什么意思呢?我拿一个数据做说明吧,这数据是我乱编的。主要是为了说明这标题的引申,数据本身没有参考意义。
我们把与异性交往的机会看做10,那么用这个标题来说就是:你在 10 次与异性的交往的机会中,有 7 次你都应该具备主动选择权利,有 2 次你可以成功赢得约会,有 1 次你才会选择表白。
表白,约会,选择的比例差不多是 1:2:7。再次强调,这数据是我编的,只是为了理解跟异性交往到亲密关系的发展,要怎么样开启一个easy模式。
因为我见过太多的人,一上来就开启死一次就删档的挑战。那么结果显然是等待下一个循环。
2. 恋人应该首先是朋友
假设有一天,一个人突然对你说,我觉我们好熟悉,可以把你的钱给我花吗?
我相信你的第一反应,会觉得这个人脑子有病。
在女生眼中,不熟悉的男生表白,就是这种感觉,这种令人不适,甚至有点厌烦。当然,如果恰好是美男和欲女的故事,那就当做个例吧。
如果你天资非美男,又没有好运气遇到欲女。还是去期待地上有5毛钱更现实一点。
性别互换一下,在男生眼中,其实也会对陌生女生的表白感到不适。尽管远古的生物基因影响了求偶的思维方式,但毕竟生而为人,面对这种场景,两性行为相差不会太多。
原因也很简单:熟悉是我们需要的心理安全,亲密关系中,心理安全是基本的依赖。没有这一点基础,那么所谓的爱情,我们可以理解为 one night sex。
如果一段还未开始的感情,已经让你觉得内心不安,那么应该早点敬而远之。提起这个,我想到一个令人害怕的新闻。
几天前,一个男生赤膊在寒风中,手持玫瑰,等着一个女孩接受他的表白。放在言情片中,男生要是有主角光环的话,估计会打动不少人。
然而现实中,这些人却真的是足够现实。评论区几乎一片倒的劝女生离这种人远一点。可能在故事里,这很浪漫,但在真实的生活中,这很恐怖。
极端爱的背后,是极端的思维和行为。能遇到什么人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选择的能力也是需要锻炼的。
常常有人说,当我们结束一段渣男渣女的恋爱之后。美好的幸福就会来临。这事情其实并没有什么联系,关键在于我们在一次次选择之后,是否看清了自己。
选择爱一个人的时候,也在选择自己应该如何去爱。
3. 选择永远大于努力
与“总是选择”相反的是,往往我们懒得选,或者没得选。这种片面的环境,非常有碍于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人。
就像是玩一副拼图,当你连手中的拼图都没有看清楚时,又怎么能指望找到与其对应的图案呢?
你所谓的非他莫属,一见钟情,不过是饥渴和寂寞的遮羞布罢了。
我素来对一见钟情就相濡以沫的爱情逻辑不太相信。因为这个逻辑等同于,我看你眼熟,钱给我花花吧!
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是很典型的幸存者偏差。有多少一见钟情以单相思告终,有多少一见钟情能走到相濡以沫?答案不言自明。
所以面对爱情,在一切没有开始之前,你应该努力去选择,而不是选择(一个)去努力。
只有当你遇到足够的异性,你才会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陪伴。亲密关系是会改变一个人,与不同的人相爱,我们会遇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在伴侣选择的这条路上,没有什么比遇到更好的自己更重要。
爱不是牺牲,而是成全。
文章到此结束了,感谢你的打赏收藏和点赞。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或者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你有情感的疑惑和问题,也可私信我交流。我们下期再见 :)
书籍推荐
心理学读物推荐
拯救自我消耗的书单(心理学方向)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告知后致歉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