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那些廣為流傳的西遊謠言(持續更新)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5-17 19:49:30 作者:青仙 Language

看見了一篇《小時候看過的黑神話》的文章,受了啟發,想到前幾年,尤其是互聯網剛發展起來,各類謠言真是甚囂塵上,關鍵是還很有受眾。很多不看原文的人將其奉為圭臬,甚至認為“這才是真正黑暗的西遊故事”,真的是令人無語又氣憤。所以這次,我也想趁這個機會,聊一聊那些廣為流傳的西遊謠言,順便,請給我手柄吧,我什麼都會做的


聊聊那些廣為流傳的西遊謠言(持續更新)-第0張

首先明確,一切都要以《西遊記》的原文為主,其次要知道,《西遊記》是一本小說,而不是一本史書或者論文,因此在描寫的時候為了讓讀者看的爽,難免會有誇大的情況,贊詩更是重災區,動不動就拳打如來腳踢玉帝,因此我對原文的置信度排序為

旁白背景敘述>人物口頭對話>贊詩

(熟悉西遊記的朋友可能看出來了,我這也是在為孫悟空到底吃不吃人這個話題做鋪墊)


聊聊那些廣為流傳的西遊謠言(持續更新)-第1張


疊甲完畢,那我們這就開始。

聊聊那些廣為流傳的西遊謠言(持續更新)-第2張

1.孫悟空是女媧補天石所化

這個謠言不可謂不經典,一句“女媧補天剩下了兩塊石頭,一塊是賈寶玉,一塊是孫悟空”直接把兩部名著聯繫到了一起。但是,原文是怎麼說的呢: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可以看見,原文和補天石毫無關係,而且這仙石的描述,逼格簡直突破天際,我個人認為是比補天石高了不知道多少的。這裡還有一個常見誤區,猴王出世並不是一個猴子直接從石頭裡跳出來,而是石頭生了個圓球,圓球再變成了猴子。

聊聊那些廣為流傳的西遊謠言(持續更新)-第3張

2.三十六變大於七十二變

這個謠言的來源是普遍認為天罡大於地煞,以及一些厚黑學為了證明他們“豬實力大於猴子”的觀點而編出來的。上原文:

祖師說:“也罷,你要學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數,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數,該七十二般變化。”悟空道:“弟子願多里撈摸,學一個地煞變化罷。”祖師道:“既如此,上前來,傳與你口訣。”遂附耳低言,不知說了些甚麼妙法。這猴王也是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

可以看見,原文裡二者並沒有高下之分,而天罡和地煞只是一個數字的代稱,天罡數=36,地煞數=72,就和一打=12沒有任何區別。而在後文的表現裡,經常拿來黑七十二變的就是小鑽風這一段:

原來行者有七十二般變化,若是變飛禽、走獸、花木、器皿、昆蟲之類,卻就連身子滾去了;但變人物,卻只是頭臉變了,身子變不過來,果然一身黃毛,兩塊紅股,一條尾巴。

是的,這裡說猴子變人物身上變不了,而且是旁白所說,可信度很高。但是,猴子的七十二變做不到也並不意味著豬的三十六變做得到,並且從通天河這一回的表現來看,豬在變化上明顯是不如猴子,原文如下:

行者見了,默默唸聲咒語,搖身一變,變作那關保兒一般模樣。兩個孩兒,攙著手,在燈前跳舞……行者道:“你還沒細看哩,取秤來稱稱,可與他一般輕重。”老者道:是是是,是一般重。”……八戒謊了道:“哥哥不要打,等我變了看。”這呆子念動咒語,把頭搖了幾搖,叫“變!”真個變過頭來,就也象女孩兒面目,只是肚子胖大,郎伉不象。行者笑道:“再變變!”八戒道:“憑你打了罷!變不過來,奈何?”

猴子變得小孩,連身高體重都分毫不差,八戒直接擺爛了,你就算打我我這身子也變不過去。你要是硬說這裡是八戒故意藏拙,那我也只能順從你了。

聊聊那些廣為流傳的西遊謠言(持續更新)-第3張

3.七十二變指的是七十二種神通

這傳言在我看來簡直不值一駁,只要是看過原文的人都知道,悟空被菩提老祖三更傳法之後,是先修行了三年,之後為了躲避三災才專門又學了七十二變。也就是說,七十二變只不過是孫悟空眾多法術中的一種罷了。

此時說破根源,悟空心靈福至,切切記了口訣,對祖師拜謝深恩,即出後門觀看。卻早過了三年,祖師復登寶座,與眾說法。談的是公案比語,論的是外像包皮。忽問:“悟空何在?”悟空近前跪下:“弟子有。”祖師道:“你這一向修些什麼道來?”悟空道:“弟子近來法性頗通,根源亦漸堅固矣。”……悟空聞說,毛骨悚然,叩頭禮拜道:“萬老爺垂憫,傳與躲避三災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師道:“此亦無難,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傳不得。……祖師說:“也罷,你要學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數,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數,該七十二般變化。”

而一些一知半解的人口中常常唸的七十二種神通是什麼呢,是出自清代小說《歷代神仙通鑑》。

可以說七十二術和西遊記中七十二變的關係,就好比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和七龍珠裡的孫悟空的關係一樣,甚至還不如後者聯繫緊密。

聊聊那些廣為流傳的西遊謠言(持續更新)-第3張

4.六耳獼猴的真實身份

關於死的是孫悟空,取到真經的是六耳獼猴這種謠言我就不細說了,最簡單的就是原文中這幾回,對悟空的稱呼是這大聖,而對六耳的稱呼一直都是那行者,只能說作者已經表達得足夠明顯了。

在這裡我想聊的是另一個說法,即六耳是悟空惡的化身,或者說六耳是悟空自導自演搞出來的分身。在這裡我想說的是,請各位搞清楚什麼是故事,什麼是隱喻。隱喻是故事想要傳達的道理,故事是本,隱喻是延伸出來的。從隱喻來解釋故事是完完全全本末倒置。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就是有兩隻猴子,如來所說的四隻猴子也存在,而這個故事的隱喻是在說人生出了二心,但這絕不意味著故事中的兩隻猴子是一隻。如果用隱喻來解釋故事,那豈不是說去西天取經的只有唐僧一人,三個徒弟和馬都是他的內心?這簡直荒唐。

偏個題,《水滸傳》中也有類似的情況,很多人都覺得天罡地煞的排名是宋江操縱的,那我想問問,水滸傳第一回寫的被封印的108個妖魔也是宋江搞出來的嗎?

聊聊那些廣為流傳的西遊謠言(持續更新)-第3張

5.孫悟空吃人

關於這一點,我先貼兩段原文給大家看看: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三藏道:“你這猴頭,當時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亂道!這女菩薩有此善心,將這飯要齋我等,你怎麼說他是個妖精?”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裡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莊臺,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裡,儘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乾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裡肯信,只說是個好人。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那師父甚有主張:原來豬八戒自幼兒傷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濁氣;惟行者從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為生,是一口清氣。這大聖上前,把個雷公嘴噙著那皇帝口唇,呼的一口氣收入咽喉,度下重樓,轉明堂,徑至丹田,從湧泉倒返泥垣宮。呼的一聲響喨,那君王氣聚神歸,便翻身,輪拳曲足,叫了一聲“師父!

我們可以看見,如果純看文本,這裡就是前後矛盾的,孫悟空自述吃人,但旁白說行者從下只吃桃果松柏,並且因為這一點才救活烏雞國王。那麼這裡就可以做兩個解釋:

第一個解釋很粗暴,那就是,這個問題沒有討論的必要,西遊記畢竟只是一本志怪小說,不是學術論文,作者在寫的時候吃書了,前後設定不一。

第二個解釋為孫悟空說的話是嚇唬唐僧的,旁白才是真實情況。這就要說到我開篇所說的置信度排序了,旁白背景敘述>人物口頭對話>贊詩。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旁白相當於是作者口述背景設定,對話是受人物性格以及當時環境的影響,要結合上下文來看贊詩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吹B。

那麼,除了這個置信度排名,有沒有其他文本能佐證旁白說的才是對的呢,自然是有的:

第一回就寫了猴子飲食以及給悟空送行,這一頓可以說是花果山最豪華的宴席了,但是別說人肉了,連點葷腥都有沒有寫。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次日,眾猴果去採仙桃,摘異果,刨山藥,劚黃精,芝蘭香蕙,瑤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齊齊,擺開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餚。但見那:金丸珠彈,紅綻黃肥。金丸珠彈臘櫻桃,色真甘美;紅綻黃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鮮龍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紅。林檎碧實連枝獻,枇杷緗苞帶葉擎。兔頭梨子雞心棗,消渴除煩更解酲。香桃爛杏,美甘甘似玉液瓊漿;脆李楊梅,酸蔭蔭如脂酸膏酪。紅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黃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現火晶珠;芋慄剖開,堅硬肉團金瑪瑙。胡桃銀杏可傳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滿盤盛,橘蔗柑橙盈案擺。熟煨山藥,爛煮黃精,搗碎茯苓並薏苡,石鍋微火漫炊羹。人間縱有珍饈味,怎比山猴樂更寧?

就算是當了妖怪之後,也鮮有描寫其吃肉的場景,在大戰之後說要飽餐一頓也只是喝了幾碗椰酒。

綜上所述,孫悟空不吃人肉,甚至說不吃肉都是可以找到其他文本相互對照的,而說他吃人肉,全書只有這一句嚇唬唐僧的話,那麼孫悟空吃不吃人肉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很清晰了。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