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World War. The world is war.
在战争中,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
Hello,大家好,我是“不想起昵称想睡觉”。今天给大伙儿推荐一部电影《1917》,想必大家对这个年份并不陌生,尤其是战地一的玩家们。1917正是世界第一次大战后期,这部电影正是讲述了这次大战中两位传令兵的故事。接下来咱们开始正文。
【多图/无剧透(应该)】
故事背景:历史上1917年,西线的战事仍然处于胶着的堑壕战中,而东线的战事的压力随着沙俄帝国的分崩离析而逐渐减小。德军统帅部开始将精力放在西线的战事上,他们意识到德军已经无法再经受住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如此惨烈的损耗。决定让部队从法国前线撤退到由德国人自己修建的更坚固的兴登堡防线上以收缩战线,更好地调配军力和资源来防御协约国的进攻。这个代号为Aiberich的战略撤退行动在2月到4月间,德军趁着夜色在2个月的时间里将10-14个师的兵力从阿拉斯(Arras)和圣昆汀(St Quentin)之间凸出的占领区撤离至兴登堡防线,将德国的战线后撤了40公里。
电影就是发生在德军撤退之后的4月6日,德军撤退至后方更坚固的堑壕中企图引诱英军对其发起冲击从而粉碎英军的进攻力量。而主角隶属的英军第八师电话线被切断,无法将侦察飞机侦察到的信息传递给前线部队,1600人的前线部队危在旦夕,两位传令兵被立即派出,将司令部停止进攻的命令带往前线。(热知识:著名的奥地利美术生洗特乐在一战时期就当过传令兵)
这部电影采用的是伪一镜到底的手法,由多个长镜头加上巧妙的转场拍摄而成。这种超长镜头的摄影成本和难度极高,同时能给观众带来很强的沉浸感。关键是这部电影的叙事节奏很好,全程无尿点,在你觉得有点惬意舒坦、无所事事的时候,剧情就随着背景音乐来到了高潮部分,而且个人认为整体剧情设计已经很出色了,前后的铺垫和呼应都很到位,也没有出现盎格鲁超人之类令人无语的设定。而且道具组很用心,电影中的各处细节都做得很好,基本上都还原了当时的境况,玩过战地一的玩家真的很有代入感。
一名传令兵在用战壕潜望镜观察,另一名在用弹夹给步枪上弹(老李玩家狂喜)
注意传令兵手中的信号枪和军官手中的信号弹,跟战地一里的信号枪一模一样
一战前期法军仍然采取之前“排队枪毙”的战术吃到苦头之后,西线战场的各国军队都开始采用堑壕战,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已经成熟且完备的堑壕体系。而敌我双方的堑壕之间则是一大片无人区,除了死神,没有人敢在这片区域行动。所以说,不论是这两位传令兵自己,还是堑壕里的士兵和军官,都认为他俩活下来的希望十分渺茫。
被AT筒放倒的马 doge(爱马士震怒)
马克I型坦克(...慈禧地雷...嘿嘿......反坦雷....嘿嘿)
多大的人了,还玩绊雷 doge
有种2788(阿奇巴巴)既视感
除了上图的绊雷,德国人在撤退的时候砍倒了所有路边的大树拦路,杀光了所有的牲畜,在废墟中留下零星的狙击手,还掳走了当地约12万的青壮年。通过这种焦土政策极大地阻碍了英军部队的前进和补给。在电影当中也真实地还原出来了。
影片里面的印度裔士兵(嘿,色黑雅拉昌吐森)
有种尼维尔之夜既视感,这段镜头的光影做得很好
这部电影里许多的话语都是颇具哲理的,例如斯科(图左)认为勋章只不过是一块破锡,哪怕成千上万的士兵都是为了一块勋章毅然赴死,但在他的眼里不如口渴时的一瓶葡萄酒有价值。本片的演员质量很高,他们的表情、呼吸、动作都表现得非常真实,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下,这些细节都很考验演员的功力,一点不到位就意味着大段的长镜头要重拍。
这部电影的定位依然是通过刻画战争来引起人们反战的思想。大家想一想,即便今天停止进攻,1600人免于被德军的工事所绞杀,但是明天、后天呢?只要战争没有结束,就会有人在流血,只要一天没有和平,一天就有人要牺牲。1600人可能免于无谓的牺牲,但是他们终究要在战场上为帝国主义扩张的欲望和贪婪买单。1914以来的几年里已经死去了几百万人,人们觉得世界大战可以结束一切,但其实这场战争什么也没有结束。电影里面,当时的每一名军官、士兵、孩子、平民,他们不知道在二十年之后又有一场同样浩大而残酷的战争......
卷福引人深思的话语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最后,写作不易,希望各位多多支持。有不到之处各位可以指出,我会及时改正。谢谢。
文中部分信息和图片引自豆瓣用户vaultboyzhao
#电影推荐
#战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