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站舉辦的遊戲創作大賽已經結束了。雖然有著超過170款的參賽作品,但官方提供了雲試玩的遊戲只有四十多款,從數量來看並不算多。這些遊戲大多數是由各大高校的學生製成,甚至還有初中生參與其中,作品質量很難說能與商業作品一較高下,但若只是單純地從創意和想法上來看,這些作品其實各具亮點。
譬如這款場景繪畫、程序、角色怪物繪製,都由一人完成的《六尺之下》。只要玩過《空洞騎士》的玩家,應該都能感覺出,無論從畫風還是從遊戲機制,這名創作者都在極力模仿《空洞騎士》那種獨特的風格。
看到這裡,有些讀者可能會發問,這不就是單純的模仿嗎?這有什麼值得讚揚的?
而我認為,這恰恰是好事。
當今的遊戲市場,充斥著大量的換皮網遊、手遊,反觀國內許多的單機遊戲廠商,他們往往也迫於賺錢的壓力,會看哪個類型賺錢,製作方便,才會立項拉投資、製作。於是,我們這幾年便看到一窩蜂的仿作,例如很多類《殺戮尖塔》的卡牌遊戲,超級多的類《Hades》的肉鴿遊戲。
而我個人恰恰認為,這樣的仿製之作,實際更應該出現在遊戲尚未“商業化”的學生時代。
這就像學素描時,總要學雞蛋的畫法一樣。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模仿”對於這些年輕的遊戲創作人來說,無疑是學習走路的過程。這是任何一個從業者都應該經歷的過程。
既然前文已經提到本次創作大賽的遊戲有許多亮點,那麼,我們不妨來看看它們的亮點在哪裡?
第一款《貓粒二相性》
作者用可愛的黑白貓咪作為了遊戲中的主角。黑貓可以在空曠的區域移動,白貓則可以在黑色的區域移動。黑白小貓可以互相變成對方的門,讓原本的死路變成通路。以達到獲取收集物,抵達目標點的目的。
這樣的設計思路,多見於許多獨立遊戲之中,譬如筆者曾玩過的《艾瑪與泰迪熊》就是這個類型下的優秀作品。較為古早的作品中,《飛屋環遊記》也是這個類型。
回到《貓粒二相性》這裡,兩隻像素風小貓都渾圓可愛,它的遊戲設計思路看似簡單,實則頗具拓展性,僅僅依靠黑色、白色互為門扉的設定,就可以在後續製作中,加入“光源”,“影子”,“電流”,“趨光性動植物”等元素來加強關卡設計的趣味性與深度。
第二款《洛姆與洛姆》
這款洛姆與洛姆是可以雙人遊玩的遊戲。當然,你也可以單人操縱兩個小球一起行動。
它的遊戲規則是:兩個小球中間有一根線相連,小球靠的特別近或者離得特別遠時,可以同時按鍵,發動彈開或拉近的指令。以這股衝擊力來破壞道路上的障礙,與阻止我們旅行的敵人。
這款遊戲採用了常見的雙人遊戲操作方式,但是遊戲玩法卻是相當新穎的。
跟據這個基礎規則就能拓展出許多有趣的設定:
譬如在後續的設計中,可以令一個小球變成刺刺球,一個小球增加重量,變成流星錘攻擊附近的敵人。也可以使球球變成彈力球,進行彈跳攻擊。
除了球體本身的玩法,中間兩個小球的連接線,也可以升級為通過小球運動纏繞禁錮敵人,或者將衝撞來的敵人,通過彈性彈飛。
一款有特色的遊戲,一定是基礎規則上十分簡單易懂,而跟據遊戲內設定的基礎規則,在後續會產生一系列有趣的變化的。
正如以上舉的三個例子,這次大賽令我感到驚豔的,正是這群年輕的創作者,在舊有模式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構建出了這些具有無限生命力的遊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