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是一款融合了暗黑元素的回合策略遊戲,玩家需要組建一支靈女軍團並培養或者犧牲她們來對抗來邪惡勢力的侵蝕。
玩家需要在遊戲中的“內部虛空”裡孕育、犧牲或復活靈女組建自己的靈女軍團。在“虛空內部”玩家還可以為自己的靈女裝備“記憶”和能為整個軍團提供BUFF的“追憶”。當玩家準備完成就可以派出靈女閉合“突觸”,在戰鬥中玩家可以獲得“記憶”等戰利品,靈女也會在戰鬥中獲得成長。
遊戲中存在許多背景設定下的專有名詞加上游戲諸多的特殊機制,對剛入手的玩家來說也許會感到茫然。製作組因此在遊戲開頭加入了較詳盡的新手指引。
該作的美術風格類似電影《罪惡之城》,遊戲採用極致的黑與白構建場景畫面並通過光影效果使其具有層次感。黑色暗示著黑暗、壓抑與罪惡,這與遊戲的背景氣氛設定十分符合。大量的黑白色也使得主要用於反饋玩家操作信息的紅色更加醒目,色彩撞擊感極強。在光影的設計上游戲也值得肯定,很好地勾勒出了場景的立體空間感。另外遊戲畫面還使用了粗顆粒膠片類的濾鏡,使整個畫面對比度更強,也更加凸顯荒涼的背景。
遊戲的配音和配樂都屬上乘,完整音樂以搖滾樂為主,其中以Solitaris樂隊創作的《sacrifice》和Pierre le Pape的《child song》為代表。歌曲的層次遞進感很強,渲染出一種由低沉壓抑轉為高昂奮進的氣氛狀態。主歌部分旋律悅耳層層遞進,高潮部分則直接展現搖滾樂獨特的感染力讓玩家心情澎湃。
《彼岸花》在戰鬥系統中加入了時間軸和行動點數的聯動效果。當靈女圖標來到時間軸的0刻度位置時是行動回合,移動、使用技能都會消耗行動點。行動結束後,靈女圖標回到50刻度處再次向0刻度移動。但當靈女在行動回合剩餘的行動點小於50時,會進入”爆發“狀態,此狀態下結束回合靈女會從時間軸100刻度處向0移動。這樣的設定賦予了遊戲充分的策略思考空間同時也增加了遊戲的難度。
遊戲在傳統策略遊戲上加入了roguelite機制,遊戲中每一次戰鬥和選擇都是不可逆的,因此玩家需要在做出策略安排前進行一定的思考。當玩家失敗重開時,會獲得上輪等量的“記憶碎片”,利用“記憶碎片”可以激活效果強大的“追憶”。“追憶”效果的強大加上游戲對死亡的懲罰性較小,玩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有目的重開會獲得大量正面收益。
靈女如果在戰鬥中受傷,只能通過獻祭其他等級不低於自己的的靈女來進行血量恢復,所以玩家在戰鬥時要多思考儘量少受到傷害,避免因為血量原因消耗靈女。靈女的初屬性是隨機的,在戰鬥中獲得的特性也有差異,通過獻祭會使接受獻祭的靈女獲得一部分被獻祭靈女的能力。養蠱似的人物培養方式,雖然會提升一位靈女的戰鬥力但同時會失去一位靈女,在選擇獻祭時會令玩家十分糾結。
死亡或者被獻祭的靈女可以在墓地使用“復活幣”復活,“復活幣”的獲取途徑有限,是遊戲中的一種重要戰略資源。稀少的資源導致使用次數有限,每次使用都需要玩家認真思考再做出決定,一種簡單的套路是在後期BOSS戰前,將同等級不同職業的主戰靈女相互獻祭然後復活被獻祭的主戰靈女。這樣會在BOSS戰前大幅提升靈女的屬性,提高戰鬥力。
遊戲的關卡地圖設計大同小異且場景構造簡單,在長時間遊玩後會有高度重複感。同關卡的敵人出現位置和刷新位置也總是一成不變,在一款帶有roguelite元素的遊戲玩家居然需要利用背板來獲取重要收益。
遊戲的劇情采用碎片化敘事方式通過日誌的形式展現給玩家,但是遊戲劇情本就隱晦難懂且有大量需要註釋的特殊名詞,在這種敘事手法下前期劇情支離破碎同時特殊名詞阻擋了玩家聯繫各個碎片推導劇情。也許這種手法富有藝術性但不利於遊戲的表達。
總而言之,《彼岸花》是一部核心玩法打磨十分精良的遊戲,其中包含的策略元素十分硬核且有深度,值得玩家為之耐心鑽研。而那些不影響核心玩法的內容和元素,《彼岸花》就顯得相當粗糙。當下許多遊戲都有一套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先練級的核心理念,而該作卻一反常理,把死亡也作為一種面對困難的選項。不是所有玩家都會對這種理念買賬,一些人可能會為之生氣懊惱。如果想嘗試這款遊戲,請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這款遊戲不是那麼好駕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