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求偶和繁殖是地球上所有动物繁衍生息的正常过程。
在自然界中,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为了延续自身种族,使自身遗传基因能不断传递下去,天生就具有一种保护和哺育后代的本能。
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纯真、最无私的爱,伟大又深沉……这样的爱,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在动物界也能找到无数例子,甚至有些物种与人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动物界的父母之爱
有的动物为了保护幼崽,不惜献出生命;有的动物也会像人类一样,谆谆善诱地教导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有的动物为了让孩子脱离险境,不惜暴露弱点,让自己陷入绝境……
动物界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爱,其实毫不逊色于人类,也流传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典故。
例如, 虎毒不食子:再凶残的动物,它们也不会去伤害自己的幼崽;
舐犊情深:母牛生下小牛犊,常常会用舌头轻轻地亲舐,让人动容。
雄帝企鹅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降生,会将企鹅蛋放到腹部孵化,不吃不喝站立60天,仅靠自身脂肪维持体能。
袋鼠妈妈生下小袋鼠后,会一天24小时把幼崽抱在怀里,养育6个月到1年,连粪便也会帮宝宝舔干净,对孩子的关心可谓是无微不至。
然而, 生物界有许多现象总是充满着种种矛盾,有的物种面对自己的后代,尽显「模范父母」的光辉形象,而有的物种面对自己的幼崽,却会表现出残忍、可怕的一面。
动物界的「狠心」父母
奥地利一位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是唯一杀死同类的动物」。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动物世界里,同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相残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一些动物父母对待自己的亲生后代也十分残忍。
埋葬虫--吃掉亲生骨肉
埋葬虫,也被称为食尸虫,是一种奇特的甲虫,它们专门以动物死尸为食,并且会在尸体上面进行交配与繁殖,通过反刍的方式喂养自己的幼虫。
埋葬虫一旦闻到鸟、鼠等死动物的气味,便会从四面八方爬来,千方百计地将动物尸体埋进土里,如此一来它们就可以在上面产卵,孵化出来的幼虫一出生就能有丰富的食物。
然而,当埋葬虫繁育的幼虫数量,远远超过现有食物所能满足的数量时,僧多粥少没有食物可分,埋葬虫又不善于「计划生育」,只能选择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一部分孩子。
这种一种逼不得已的生存策略,将幼虫数量控制在自己抚养能力之内,能够提高幼虫的整体存活率。
除了埋葬虫,仓鼠也会采取这种残忍的方式,食物短缺或者在自己不知道能找到多少食物时,会自发地遗弃那些存在发育缺陷的幼鼠,甚至将它们杀死。
加拉帕戈斯鲨鱼--食子
加拉帕戈斯鲨鱼,又被称为直翅真鲨,大多生活在暖温带近海。作为一种胎生类鲨鱼,小鲨鱼为了避免成为成年鲨鱼的「美餐」,通常都会生活在浅水区。
然而,一旦小鲨鱼离开浅水区,可谓是凶多吉少,面临的威胁不仅有其他动物天敌,而且连自己的亲生母亲也会将其当作「猎物」捕杀,名副其实的「大义灭亲」。
是为了生存,还是误食?人们不得而知,这也反映了动物母性残酷的一面。
非洲黑鹰—任由其骨肉相残
黑鹰与其他动物对待子女的方式有些许不同,虽然不会残忍将孩子吃掉,但是做法也令人十分不快。
雌黑鹰通常每次会产卵两枚,孵化出来后会重点喂养其中比较强壮的一只幼鹰,而对待另一只弱小幼鹰的方式让人直呼可怕。
它会任由身体最强壮的幼鹰慢慢将其啄食而死,既不加以制止,也丝毫没有心疼之意。在人类看来,这与亲手杀死自己的骨肉又有什么区别呢?
动物「骨肉相残」的现象看似残忍,实际上却有利于整个家庭的繁衍生息,强者的基因也会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大自然是残酷的,即使那些弱者没有成为「窝里斗」的牺牲品,最终也会被大自然淘汰。
动物的杀婴行为
除了以上所述的几种动物,杀婴、食仔这类特殊现象,从灵长类、食肉类、啮齿类,再到鸟类、鱼类等都有发生。
例如在大猩猩的种群里,公猩猩通常可以很多配偶,而新妻子的第一个孩子,尤其是雄性猩猩,通常都会面临着被父亲吃掉的下场。公猩猩会联合起来夺走小猩猩,然后津津有味地分食可能是它们亲生儿子的尸体。猜测公猩猩这种行为可能是为了保卫血统,因为它们不能确定第一个孩子到底是谁的亲骨肉。
一位摄影师也曾拍到过雄性河马咬死幼年河马的行为,悲惨的一幕让人瞠目结舌,可能是河马为了生存,控制或减少潜在的竞争对手?
此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某些家养动物,如猫、兔等,往往也会出现杀死幼崽的现象。
有些是因为幼崽身上的气味与母亲不相投,有些是因为雌性精力有限,已无法承担抚育后代的重任,会残忍咬死,甚至吃掉自己的后代。
不得不让人感慨,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那些看似不符合常理的现象,却有着它存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