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指揮官們大家好!
1944年3月6日,美軍第8航空隊,從英國基地出動812架轟炸機(其中82架因故中途返航),在691架殲擊機掩護下,首次對柏林進行大規模晝間轟炸。此次轟炸也成為二戰的重大轉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盟軍的戰略轟炸目標轉為徹底粉碎德國的重工業。柏林是德國的首都,全球第六大工業城市,同時也是歐洲大陸最大的商業城市,這裡產業繁多而且大都和軍工有關,因此德國空軍將柏林的防衛列為重中之重,有70%的戰鬥機都部署在柏林周圍。為了進一步削弱德國的軍工生產,破壞其經濟,1944年3月初,美軍首次決定計劃在白天對德國首都柏林進行長途奔襲。
戰役起始
1940年8月25日,英國皇家空軍展開戰時首次對柏林的空襲,儘管炸彈多數並未精確命中柏林市中心,但對德軍心理產生了顯著影響。隨後至1943年,盟軍多次對柏林實施戰略轟炸,然而德國空軍及防空力量仍具備一定戰力,導致多數空襲成效不佳,僅起到震懾作用,同時盟軍損失了大量飛機及寶貴飛行員。
1943年是二戰轉折之年,年初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失利,8月英美軍隊又在西西里島登陸戰中獲得勝利,不僅進一步接近歐洲大陸,還直接促使意大利叛離。意大利叛離後,德國處境愈發艱難,東線面臨紅軍全面反攻,不斷向西撤退。自1943年起,英美對德國本土及柏林的轟炸愈發頻繁,且成效相較之前顯著提升。甚至為了轟炸德國重點工業設施,美軍在猶他州荒地上建成一座“德國村”,建築風格模仿德國工廠及工人住宅,供轟炸機飛行員進行識別訓練。
1944年2月,美國空軍少將詹姆斯·哈羅德·杜立特(又名吉米·杜立特)開始策劃對德國本土以及柏林的轟炸行動。從1944年2月20日到25日,美軍來自第8和第15航空隊的3300架轟炸機,參加了對德國境內目標的空襲。這些轟炸機總共投下了近10000噸炸彈,這與過去一年中,第8航空隊投下的所有的炸彈量相當。
戰役歷程
1944年3月6日,第8航空隊首次在白天對德國首都柏林進行了空襲,這場行動在杜利特的指揮下,隱晦的表明了他的的轟炸機部隊,可以轟炸到歐洲大陸上轟炸機航程之內的任何一個目標。
美軍在奔襲柏林的行動中,使用了第8航空隊的第1、2、3轟炸師,共計812架B-17和B-24型轟炸機。擔任掩護的殲擊機由第8航空隊的P-47型和P-51型4個大隊及英皇家空軍P-51型3個大隊組成,共計691架殲擊機。
美軍的計劃目標為,第1轟炸師的5個聯隊負責襲擊埃爾克納K、K、F軸承廠,第2轟炸師的3個聯隊襲擊戴姆勒-本茨(也可稱為戴姆勒-奔馳)航空發動機工廠,第3轟炸師的6個聯隊襲擊羅伯特·博世軍用電器設備廠。原計劃突擊時間為3月3日,但因天氣原因被迫推遲。
3月6日晨,美軍重新出動,800多架轟炸機在700多架殲擊機掩護下直驅柏林。當美機編隊前鋒剛抵達荷蘭海岸時,德軍已發現美機一個多小時,隨後德軍殲擊機進入一等戰備。
11時左右,德空軍3個大隊緊急起飛,幾分鐘後,天空擠滿了100多架ME-109和FW-190型飛機,它們分成2個環形戰鬥群。這種環形戰鬥群編隊就是德空軍在大西洋上空攻擊盟國運輸船隊的狼群隊形。11時50分,盟軍轟炸機群領隊到達漢諾威以北的檢查點,其中82架飛機因故中途返航,剩餘730架繼續前進。11時55分,在通往柏林的中途杜默湖上空,美轟炸機群與德機遭遇並展開激戰。半個多小時內,大約有16架轟炸機被擊落。隨後美軍80多架P-51殲擊機前來護航。
13時過後,美轟炸機編隊分別散開,各機群飛向預定目標區,追逐轟炸機的空戰仍在進行。德軍防空指揮部又調集了一支實力雄厚的殲擊機編隊,在柏林外圍準備迎戰美轟炸機群。
當轟炸機群抵達柏林上空時,面對德軍的頑強攔截,數百架轟炸機在彈雨中頑強前行,力求尋找並攻擊預定的目標。然而,天氣狀況不佳,柏林上空被浮雲籠罩,使得空中觀察員難以清晰地識別地面目標。儘管轟炸員試圖透過雲層間隙投放炸彈,但多次嘗試均未成功。在混亂中,他們計劃採用雷達投放炸彈,但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實現。因此,美國第1、第3轟炸機群只能將大部分炸彈投放在柏林部分市區的次要目標上,僅有殿後的第2轟炸機群的部分B-24轟炸機成功向根舍哈根的戴姆斯-本茨航空發動機工廠投擲了炸彈。
此刻,空中戰鬥仍在激烈進行。德國首都柏林周邊部署了眾多高炮部隊,總計78個高炮連,裝備高炮逾400門,持續對美軍實施打擊。空中戰場上,飛機發動機的轟鳴、炸彈的爆炸、遭擊中飛機的呼嘯、空襲警報的聲音,共同構成了柏林上空的戰場之聲。
返航途中,美轟炸機再次遭到德殲擊機的攻擊,部分轟炸機被擊落。至此,美各轟炸機群帶傷返回基地。
綜合考量,美軍此次空襲行動並未達成既定作戰目標,反而自身承受了沉重損失。然而,從另一角度來看,此次空襲柏林可視為成功之舉,因為它彰顯出無論德國境內目標與英國距離多麼遙遠,或是防禦措施如何嚴密,都無法避免受到盟軍擁有強大護航力量的轟炸機群的空襲打擊。在3月份,第8航空隊連續五次轟炸柏林,標誌著歐洲大陸空戰態勢的重大轉折。這些行動充分證實,在美軍轟炸之後,德國空軍已喪失歐洲大陸制空權。自此,德國空軍對杜利特航空隊的損失驟減。
空襲指揮
詹姆斯·哈羅德·杜立特(James Harold Doolittle,1896年12月14日—1993年9月27日),暱稱“吉米”(Jimmy),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阿拉米達。美國空軍將領、傑出的特技飛行員和航空工程師。曾就讀於洛杉磯初級學院和加州大學礦業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應徵入伍,成為一名飛行專家和飛行教官。戰後,留在陸軍航空兵部隊,1920 年晉升為中尉,並在麻省理工學院(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學習,1925 年獲得高級工程博士學位。二戰爆發後,他重新入伍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四個月,1942年4月18日,他率領16架B-25轟炸機空襲了日本首都東京等幾座城市。飛機隨後向西飛行,大部分機組人員安全抵達中國大陸的友軍防線後方。
在空襲日本後被授予准將軍銜,不久又晉升少將。1944 年晉升為中將。1944-45 年期間,指揮第8航空隊攻擊德國。1959年,杜立特以中將軍銜退役。之後他重返殼牌石油公司,並在公共和私營部門擔任顧問職務。1985年,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將杜立特晉升為四星上將。1989 年,被授予總統自由勳章。1993年9月27日在加利福尼亞州圓石灘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