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啊,這裡是小浣熊,寫這篇文章的時間是2024年的11月6號。
又是開篇經典的緊跟時事環節,全網現如今最期待的打票節目依然是四年一屆的美國大選,世界各地的網絡上都在此起彼伏地循環著懂王入陣曲,而華盛頓特區的商鋪則在加緊封鎖門窗,就怕繼承大統有變再來一手MAGE二進宮打龍袍。
就在這勃勃生機萬物進發的時候,昨天我也是看到一篇新聞,講的是美國以賓夕法尼亞為首的許多阿米什人群體,決定再一次放棄其不參與政治的宗旨,集體投票給了川普。
其實也並不意外,在2016年大選時他們也曾經投票給懂王,他們的訴求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反對民主黨對其生活模式的干涉,當然更重要還是地產稅之類的話題。
並且他們也不喜歡非法移民,種種原因吧,讓他們跟共和黨走到了一起,而比起來他們的政治傾向,大家看樂子其實更多還是看到了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他們中的許多人科技水平在今天來看都還和被核彈炸過一樣,有種被鎖科技鎖到了《維多利亞3》裡開局一樣。
這些人不光拒絕大規模使用電燈電話內燃機,出門使用馬車,而且基本上拒絕醫療手段,拒絕美國社會的福利也不參與競選和投票,並且只允許村落內部通婚,小孩子不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絕大部分的人口採用機械化強度很低的農耕模式維生,並且將其信仰看做人生最重要的一環,是真正的集體主義公社生活。

在60年代以前,這群人連美帝經濟命脈房產稅都不怎麼交,屬於是老保中的老保,將反智反科技作為信仰凝聚力的象徵的一幫究極魔怔人。
阿米什人的社區被研究的價值已經不光是人類學和歷史學研究了。
甚至在經濟學上,“阿米什人的手工傢俱”也被視為了一種低效率高售價的反面案例,翻譯成我們的話說,這些人的手工業類似“大衣櫃仙人”,因為純手工打造所以售價居高不下,而且質量還不如宜家賣的,又沒有任何的保修和安裝服務,故而很難說能有效的盈利。
但同時,在美國社會這個預製菜祖宗一般的食品市場,阿米什人種植的生鮮蔬菜卻是極其健康的有機食物,雖然有的村落已經接受了化肥,但是人家卻是不上農藥,所以在賓州銷路還是不錯的。
而現代的文娛產品自然也沒有放過他們,在許多娛樂產品包括電子遊戲也沒放過他們。
在嬉皮士運動裡,這些極端保守極端禁慾主義的阿米什人就是年輕人的頭號大敵,因為當時的年輕人要的恰恰跟他們相反,他們要縱慾要反抗,要喝大酒蹦大迪。
那麼這些嗑藥的嬉皮士怎麼諷刺阿米什人呢?他們會換上一身阿米什的傳統服飾,然後繼續嗑藥喝酒蹦野迪,主打的就是一個跳臉。
所以我們在《破產姐妹》裡麥克斯看到他們店裡真的來了倆體驗生活的阿米什人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媽的這幫異裝癖又打過來了”









1 / 4
這個劇裡我想可能也是許多的朋友,第一次接觸到阿米什人這個文化意象,事實上諷刺和描述這個群體的作品太多了,其中當然也包括著我們總在提的《輻射》,也就是我們的老朋友凱撒軍團。
然後講到這裡很多朋友啪一下起來,說浣老師你說的不對,凱撒這個貨雖然魔怔,但是人家搞的明明是盧德主義或者新盧德主義,是單純的反對技術替代人,而不是反對技術本身。
所謂盧德主義或者盧德運動,我們簡單提一嘴有興趣大家可以自己搜,其實就是紡織工人認為英國工業革命帶來的珍妮機讓工人丟掉了飯碗,所以他們要破壞機器拿回自己的權益。
機器其實就是科學技術應用,而盧德主義者反對的就是這個,他們強調人的不可替代性。
說句錘佬愛聽的,這不就是帝皇在乾的事情嗎?當然戰錘40K裡,那是真的有鐵人叛亂的先例,嗯造技術和AI是真的要壞事,這也是自打《沙丘》系列一脈相承下來的設定。
但放在凱撒這裡,浣老師要說確實,新盧德主義這個標籤在範布倫的設定裡就被烙印下來了,甚至我依稀記得在克里斯阿瓦隆的採訪中也提到過,不可否認反對技術和愚民政策,就是黑曜石給大家呈現軍團的成功模式。
但我也得說,這樣展示出來的樣貌,某種意義上也跟新維加斯沒做完凱撒線流程有關係,我們不能因為遊戲和設定中的表現就簡單給凱撒這個人下定論。
恰恰相反,我認為凱撒並不是盧德主義者,而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和自大的阿米什人。
因為凱撒的奴隸制下,你看不出來他對“人”的尊重,恰恰相反,他不使用科技並不是因為他認為科技是危險不可控的,而是因為科技和文化對凱撒而言是不穩定因素。
這就跟他的發家史有關係,因為在凱撒還是愛德華·薩羅的時候,他是一個進入到亞利桑那廢土後,利用並幫助了當地土著黑腳部落上位的人文學者。
這幾個要素對於凱撒的崛起缺一不可,首先亞利桑那廢土的文化倒退現象,相較於NCR境內來說,就和我們現實世界中去看待那些阿米什人一樣,已經代差出研究價值了,所以天啟追隨者才會派出這樣一個九人小隊去研究這些在廢土上重新產生的民族。

對於黑腳部落來說,愛德華無疑就是一個有著極強技術優勢的男人,在部落人眼中他懂兵法有韜略,他接受過天啟追隨者和NCR內部那種現代化的教育,而且手頭還有兩本書分別是《羅馬帝國衰亡史》和《高盧戰記》。
於是他通過這樣的優勢帶領黑腳部落打出了名聲走出蠻荒,洗去曾經的部族文化,靠鐵與血建立強權,最終征服了86個部落之後才有了我們在新維加斯中看到的凱撒軍團。
所以總結一下凱撒成功的條件,首先是他開始征服的地方是一片蠻荒之地,其次蠻荒之地沒人比凱撒擁有更強技術和武力。
那麼我們換句話說,假如說他們去研究的並不是亞利桑那的部落人,而是西部兄弟會呢?
哪怕是抽象如西部兄弟會,也會覺得愛德華這種水平的知識分子不夠看,頂多是個有點文化的廢土居民,他要是拿到點科技產品還得讓搶走,人家不光不會尊他為馬爾斯之子,反而覺得他沒啥文化。
而不管凱撒在後來採取了徹底剿滅土匪、維護商路與信使,還是開始西征莫哈維,一切的一切目的都是在於維持以上兩點的實現,所以實際上他是一個相當實用主義的人。
而為什麼我說凱撒並非純粹的盧德主義者?那我們可以反問他,他真的痛恨科技而更加信任周圍的人嗎?
如果是郵差問他,他必然還會利用曾經的表演型人格,去出演他心目中那個凱撒,然後跟你說很多技術都是害人而沒必要的,胡佛水壩這面舊世界的遺物,我要不然給他連根拔起要不然至少也得為我所用。
但是在新維加斯的遊戲後期,我們看到這個傢伙最諷刺的一幕,無疑是在他大帳之中搬來了一臺自動醫生並且等著高醫療的郵差給他動手術。
而他身邊的人呢?從鳳凰城的奧勒留到禁衛軍首領盧修斯,甚至是凱撒死忠粉狐狸頭,其實也心知肚明,凱撒一死軍團休矣,而掌握著接近一定軍權的拉厄尼斯已經做好繼位的準備了。
這些人的形象在凱撒活的時候一個個忠不可言,但關鍵時刻各個都有小心思,以至於凱撒本人也只能靠自身無可比擬的聲望壓制他們,換句話說,比起來凱撒自己力所能及掌握的科技,這些個“人”是更加不可信任的。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凱撒定義為一種排斥科技的愚人形象,相反在某種程度上,凱撒本人還是擁護那些不會讓自己收到挑戰的技術的,比如說他在棉花灣大營裡那門火炮,還有他們搬來的自動醫生之類的。
很多更早的娛樂作品還有小說裡,其實並不缺乏那種盲目反對科技,在末日中以愚昧為榮的組織,比如說我開篇引用的那一段,源自輻射系列精神源泉《萊博維茨的讚歌》中的愚人就是這樣。

在那個核戰後廢土上,人們不光是因為核戰爭而被迫失去了科技和文明,而更深層的原因是許多倖存者在苟且偷生後,將舊世界的毀滅遷怒於了類似萊博維茨這樣的武器專家和知識分子身上。
小說中,戰後的天主教會取而代之成為了知識的保存者,並且將因為保護書籍殉道的萊博維茨立為了真福,同時使用一種近乎聖經故事的方式講述了這個故事。
我們從敘事角度上來說,本來天主教會這個老保成為了知識守護者,這種故事模式自帶著許多諷刺和戲謔的風味,而故事中的人都很情緒化也渲染了這種氛圍,說人話其實就是一根筋,將這種愚昧和落後的狀態,歸結為情緒化導致的結果,中心思想是:我們就是要乾死一切知識分子才能保證天上不再掉核彈。
但事實上,這樣的描述其實並非準確或者不太可能長久發生,所以在再往後的文娛作品當中,作者和編劇往往會給這些甘於愚昧的群體的行為,找一個恰當的理由。
比如我們說輻射系列中的凱撒軍團,是為了實現凱撒個人野望,才被塑造成一幫文盲戰術家的。
戰錘40K和《沙丘》將許多愚昧歸因給了AI叛亂,也成為了一種鐵律,一種類似紅線的東西,當然我們知道,就跟前文出現一把槍後文肯定就要開槍一樣,這底線註定也要被反覆橫跳。
還有一個我很喜歡的作品,《地鐵:離去》裡頭,第二章伏爾加河那幫被神棍控制的村落裡,同樣拒絕科技尤其是拒絕電路的拜魚教徒,如果主角能夠蒐集足夠多的文本,在結束後我們也能看出來這個神父其實並不是真的魔怔,拒絕電路是為了對抗地鐵世界觀裡的電磁異常。
在遊戲裡我們也能看到,一種類似球形閃電的東西會順著鐵軌亂竄,碰上就被電死了,而這種東西本身也會被電路設備所吸引,同樣的,創立拜魚教的這個神父也並非是神職人員而是戰前一個小政黨領袖,恰恰是利用了看似愚昧的方式,實現了秩序在伏爾加廢土上的建立。

在現實歷史上,其實阿米什人的文化特色也是這樣形成的,即使是通過紀錄片也可以看出來阿米什人的生活在21世紀早已經沒法徹底與外界隔絕。
從他們自述的歷史和許多介紹中,都會將其拒絕科技的歷史直接拉到宗教改革期間,阿米什教會信仰的教派其實是興起於神羅中部和荷蘭的再洗禮派中的門諾派。
在許多文化作品裡,我們看到一些角色會在成年後,出現一系列類似頓悟並且幡然悔悟走上另一條道路的情節,這就是再洗禮派留下的文化符號,他們認為成人洗禮是讓信徒主動選擇加入教會並且從善的一種象徵,要給予成人以選擇餘地。
就比如上一次我們聊到的“火人”約書亞·格拉漢姆,他被火燒然後活下來後決定“改邪歸正”,也有著這樣的隱喻在其中。
但歷史上這些躲在山洞和森林裡,舉行秘密儀式的新教徒,也遭到了以天主教會和封建領主為主的各路勢力圍剿,沒有瀝青也可以燒火人嘛。
雖然在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戰爭前後,荷蘭已經決定庇護這些同樣是新教的信徒,但因為天主教勢力在中南歐實在太大了,所以許多門諾派信徒決定選擇海外移民,現如今美國和加拿大的阿米什人,他們的祖先,絕大部分都可以追溯到這一時期那幾百號拓荒者。
然而同時,我們必須得指出來此時來到美洲的阿米什人,遠遠沒有現如今這樣成為異類,雖然他們和別的德國人一樣,會單獨建立一個德國裔的小鎮自己居住和生活,但他們使用馬車出行,使用牲畜耕作,這些都是因為他們的鄰居以及整個時代都是那個科技水平。
許多阿米什社區會有一種被稱為“謙卑優越”的情感,一說就是我們自打1804年開始就是這樣的生活習慣,但我覺得這樣說其實並不恰當,因為當時人並沒有其他選擇,阿米什人也只是隨大流而已。

真正衝擊到了阿米什社會的新事物,其實是1920年左右鋪設開的電話設施,以及居民用電網絡,所以在這個時代許多教會才開始認為科技尤其是高功率的電力,以及內燃機汽車是一種邪惡的存在。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很明確的觀察到,正是因為電話和汽車的出現,越來越多人開始能夠輕易地離開村莊,並且舉家搬遷到曾經被視為邪惡的大城市定居,以後一輩子人家也不回來了。
阿米什教會認為20世紀初的科技爆發,明顯地分裂了教會,而對此他們的選擇也很直接——閉關鎖國!
並且和遊戲中的凱撒類似,牧師聯會的決定也是一刀切,既然我們要斷絕這些分裂教會的科技,那就沒什麼需要區分的,從1920年往後的新技術,只要是不需要人力和畜力參與的都被視為投機取巧。
除了拒絕汽車和自行車以外,被禁止程度最高的還有電力,現如今許多阿米什商店,主要也是前文提到的那些生鮮超市還有少部分製造業店鋪,也被強調不應該使用電力,甚至為了服務他們的需求,如今還有一種通過反射太陽光來給室內提供燈管照明的技術。
但是反過來說,在20世紀以前的科技,比如說煤油燈、馬車他們則全盤接受。
同樣的前文我們提到阿米什人拒絕美國社會的福利制度,原則上他們也不需要繳稅,但這一點爭議也在國稅局的高強度介入下被迫妥協了。
因為美國的地產稅絕對不敢從他這裡開個口子說給他們免稅,因為美國法律講究案例法,否則以後人人都會引用這個案例避稅那美國是真的藥丸了。
阿米什人還有一個更加嚴格的戒律是絕對不參軍,他們中反戰到了什麼程度呢?所有人不應該穿帶扣子的衣服,固定衣裳需要用一種類似別針的東西,叫搭扣或者叫搭袢的東西。
因為他們認為紐扣這個東西,有著引申含義,容易跟近代軍人穿的雙排紐扣制服聯繫起來,同時那種紐扣還有著過度裝飾的嫌疑,但歸根結底還是為了保存其教會信徒人口的方式。
移民北美也只是阿米什人的一個遷徙方向,在南美洲和東歐也有許多類似的德裔定居點,比較著名的就是伏爾加河德意志人,這些移民本身是18世紀被葉二引入開荒的,結果和他們的美國同胞一樣,這些人也是不參軍不納糧,大有白嫖沙皇移民政策的意思。
同樣的,沒有避孕措施還鼓勵生育也是他們的教義,往往每個標準的阿米什人家庭人數都在小20人左右,但現在可能不會有這麼多人了,因為無論如何,歷史大勢浩浩湯湯不是他們這種組織能夠阻擋的,成年後出走離開原生家庭的阿米什人確實是越來越多了。

就和我開頭引用的《破產姐妹》中的片段裡一樣,當代非保守派的阿米什年輕人在成年後,往往會有一個gapyear,讓他們自行離開村鎮體驗外界社會的生活,最終選擇是否要留在自己的原生家庭,再去過那種極度樸素的生活。
因為這樣不光對於年輕人更加公平,同樣相對開明的阿米什牧師聯會也認為,這樣更加符合他們再洗禮派的教義,也就是讓年輕人自行選擇自己的未來,而不是用原生家庭和傳統來捆綁他們的人生。
但即使如此,許多現如今依然拒絕美國許多法律制度的阿米什村落,還是會以封閉村落中的性侵醜聞而被新聞報道,原因是他們拒絕將許多案件公之於眾並將信徒交給法律制裁。
更關鍵的是我們前文提到了,這些阿米什人因為常年不與外界通婚,所以已經不能被視為簡單的宗教信徒而是一種族群,但因為他們的家庭之間也有著相對接近的血緣祖先,所以各種遺傳病也常年困擾他們,更關鍵是他們還拒絕就醫,讓早衰的基因病變本加厲。
雖然在千禧年後,賓夕法尼亞的阿米什村落開始與加拿大和西部的阿米什人跨地區通婚,但是我們說有一些事情終究是落後於時代的,一些改變可能並不能將他們真正的帶入現代社會。
但雖然本文將阿米什人的社會形態跟著名魔怔人凱撒做了對比,但不論如何,他們依然是美國很有特色的一個文化意象,也是廣泛存在於各種文化產品中的一個特殊人群,很難想象真的有這麼一群人類學活化石還活在美國這個國家當中。
而不管是對阿米什主義在文化產品中的分析,還是剖析他們本身,其實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一切看似抽象的歷史事件、文化習俗,其實背後都是人類組織為了存在而做出的選擇,即使這個選擇背離時代背離道德。
但就如著名存在主義哲學家閻老西所說,對於人類來說——存在就是一切。

這裡是浣熊君,一個在全網撂地的閒散作者,說實話啊,寫這篇考據本身是多少帶點蹭懂王登基熱度的嫌疑,一看手機才發現人家已經勝出了,也是跟大家一起看樂子吧,咱們下回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