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遊戲行業又開始重視PC了。《原神》在PC端的成功,《永劫無間》在Steam的爆發,似乎回到了十多年前,端遊百花齊放的年代。當年很多端遊以“次時代”作為宣發噱頭,現在很多手遊也以“3A”作為賣點。但幾年過去,大家發現這事還真夠難搞的,甚至有些公司高薪引進了一些海外人才,最後也一地雞毛。
和朋友談及此事,忽然覺得與美國目前的“去工業化”如出一轍。
遊戲研發模式的風險困局
當前普遍而言,遊戲從研發模式上,可分為三類:玩法創新型、內容創作型、流量變現型。
玩法創新型,小而美的如各種獨立遊戲,《時空幻境》、《殺戮尖塔》;商業成績更火爆的如《Dota》、《PUBG》。其共性都是可遇不可求,即使是這些遊戲的開發者,也可能十年甚至更久都未必能再達到同樣成就。
時空幻境,獨立遊戲的傳奇
流量變現型,從早期的頁游到現在的買量手遊,都在此列。只要ROI能算明白,商業模式就成立。
除此之外,基本屬於內容創作型,大部分單機、端遊以及一些手遊,都在此列。其核心在於,讓玩家在遊戲過程中感到樂趣,願意持續玩下去(或者期待續作、更新)。
RPG是典型的內容創作型
99%的遊戲公司,要麼是內容創作型、要麼是流量變現型。因為玩法創新這種“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狀態,對商業公司來說風險太大了。而一旦選擇了內容創作或者流量變現,就會對一家公司產生根本性的改變,如工業化與金融化,很難扭轉。
曾經聽一家出海公司的創始人分享了他們的成功經驗:
“我們的項目,如果以國內的數據標準來看,只能算是個B級產品。但到了海外,通過精準投放,反而能賺到錢。之後我就決定將精力從研發上,放到買量投放上。研發我再怎麼提升效率,整個項目算下來能節省個兩三千萬就不錯了,但在買量投放上帶來的收益可能是十倍以上”
商業邏輯上完全成立,這家公司後來也的確有不少產品成功出海。
流量變現,核心就在於找到“更便宜的流量”和“更高效的變現手段”,相比遊戲更接近互聯網思路,主打一個出奇制勝(比如近幾年興起的小遊戲廣告)。而內容創作,正因為在流量、變現上並無優勢(單機、端遊更為明顯,近幾年手遊紅利消失後也逐漸接近端遊),所以最終都會通向一條硬碰硬的路——卷。
畫面要卷,讓玩家看了更想玩,才能彌補流量的不足;設計要卷,讓玩家玩了更上頭,才能彌補變現的緩慢;開發效率要卷,才能降低成本,避免入不敷出……而要做到這些,就需要一個有經驗、有積累的團隊。CAPCOM能成為動作天尊,靠的是在動作遊戲捲了幾十年;FS能做出年度遊戲,靠的是把小眾的“魂系”捲到了大眾逐漸接受的一天。
這些都需要時間的沉澱,正如工業化逐漸建立的過程,沒有人能繞捷徑。
騰訊遊戲為何走向迷茫?
就以騰訊這家公司為例:騰訊做遊戲至今,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 階段1:從QQ堂開始,截止端遊末期。
- 階段2:從天天酷跑、全民飛機大戰開始,截止吃雞大戰。
- 階段3:吃雞大戰之後。
階段1,是騰訊的起步階段。在10年左右的時間裡,騰訊逐漸形成了四大工作室,並各自有了自己的代表作:
- 量子工作室
- QQ幻想(2005)、QQ仙俠傳(2011)、鬥戰神(2014),雖然市場成績不如網易,但已具備了3d mmo的研發實力,以及原創ip的打造能力。
鬥戰神的世界觀CG,至今讓人驚豔
- 琳琅天上工作室
- QQ飛車(2008)、御龍在天(2012)、逆戰(2012)、炫鬥之王(2012),橫跨車、3d mmo、槍、動作(甚至是格鬥)品類,且有不錯的市場成績。研發實力上,在國內廠商中絕對是第一梯隊。
炫鬥之王還吸引了很多格鬥圈的名人,如小孩、東東不死傳說
- 北極光工作室
- 軒轅傳奇(2012)、刀鋒鐵騎(2015),天涯明月刀(2016),涉及3d mmo、動作品類,雖然市場成績不如琳琅天上,但天涯明月刀的畫質在當時屬於標杆級,也讓項目使用的自研引擎QS在行業內頗具盛名。
天涯明月刀之後,主流國產武俠遊戲的審美就開始趨同,也可以說明天涯明月刀當時的畫面頗受玩家喜愛
- 魔方工作室
- 主要是洛克王國,端遊時期的魔方還比較稚嫩。
四大工作室之外,發行線的合作產品部也研發了NBA 2k online(2013)、魔物獵人online(2016)兩款IP合作項目。如果遊戲行業有所謂的“皇冠上的明珠”,3d mmo、車、槍、動作、自研引擎……絕對位列其中。
雖然玩家對騰訊遊戲的口碑譭譽參半,但在端遊時期,國內的確沒有第二個廠商能涉獵如此多的品類。一方面,得益於騰訊眼光毒辣的拿下了DNF、CF、LOL的運營權,有足夠的資金為研發輸血;另一方面,也是當時的環境使然。這十來年疊加了PC硬件高速發展、全球遊戲產業高速發展、國內經濟高速發展的多層buff,遊戲廠商都在追求“畫面更好、玩法更新”,騰訊的發展也是順應時代的結果。
階段2,是騰訊的高速發展階段。
隨著手遊的興起,行業規則被改變了。百人團隊、研發5年的端遊,一年的營收可能都不如手遊一個月,成本卻是手遊的幾十倍,很多端遊從業人員“道心破碎”,紛紛轉型手遊。由於騰訊手遊起步較晚,2014年前後出現了員工辭職創業潮,加入手遊大軍。
但即便如此,騰訊憑藉平臺優勢,在隨後的幾年裡成就了更勝端遊時期的霸主地位。騰訊遊戲的發展,也隨之變化:
- 光子工作室(即量子工作室)
- 輕度手遊:全民飛機大戰、歡樂鬥地主、歡樂麻將……均有所斬獲。
- mmo:由於鬥戰神團隊辭職創業,mmo品類的積累大打折扣,全民鬥戰神、自由幻想均無太大反響。
手遊早期,光子的遊戲都會加“全民”前綴,天美的遊戲都會加“天天”前綴
- 天美工作室(即琳琅天上工作室)
- 輕度手遊:天天酷跑、天天愛消除……均有所斬獲。
- 卡牌&SLG:魂鬥羅、亂世王者,成績不錯。
- 車:QQ飛車手遊,延續了端遊時期的積累。
- 槍:逆戰手遊、CF手遊……延續了端遊時期的積累,但吃雞大戰惜敗於光子,大爆冷門。
- 動作:天天炫鬥,憑藉端遊時期的積累,從格鬥轉型橫版,可謂降維打擊。但團隊後續轉型做LBS(一起來捉妖),導致品類積累有所中斷。
- mmo:御龍在天手遊成績不佳,後續團隊嘗試不同方向,但均不順利。
一起來捉妖當時的線下合作,完全不輸現在的蛋仔、元夢之爭
- 北極光工作室
- mmo:軒轅傳奇手遊成績不佳,天涯明月刀手遊難產,2020年才推出(由於團隊分兵加入吃雞大戰)。
- 槍:天涯明月刀團隊分兵加入吃雞大戰,但推出的無限法則反響平平。
- 動作:刀鋒鐵騎成為絕響。
- 魔方
- 手遊時期的魔方逐漸崛起,通過和Bandai合作,從火影頁游到火影手遊,在橫版動作品類超越了天美的天天炫鬥,成為了國民級遊戲。
- 合作產品部
- 魔物獵人online團隊解散,後被重組為NExT工作室。
- NBA 2k online團隊收縮,至今也未有NBA的手遊推出。
這個階段,雖然騰訊遊戲的營收一騎絕塵,更打造了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兩個超級爆款。但其中的隱患,當時卻很少有人發覺。我們可以把此時的騰訊,和端遊時期做個對比:
- 車,依舊穩健。
- 槍,更進一步。
- moba,手遊時代騰訊最大的收穫。
- mmo,光子退場,北極光勉力維持,但與網易的差距逐漸拉大。
- 動作,雖然前有天天炫鬥、後有火影忍者,但限於橫版動作,3d動作未能入局。
相比端遊時期的全面發展,手遊時期的騰訊明顯有些偏科,集中在“單局制”的品類(車、槍、moba);而mmo、動作品類的積累,比起端遊則不進反退。甚至自從出現了王者榮耀這個超級爆款,騰訊遊戲就進入了一種近乎魔怔的狀態——一旦發覺可能出現下一個超級爆款(吃雞、LBS……),就會讓各個工作室一擁而上,反正只要成功一個,就足以收回N個團隊的成本。
騰訊思維的“飽和式救援”
邏輯上好像沒問題,但卻忽略了最初、最根本的問題,品類積累是需要沉澱的。任何團隊被跨品類折騰幾輪之後,也就半殘了。當時大爆冷門的吃雞大戰,光子能反勝有積累的天美,靠的並非只是大力出奇跡,也有其背後的故事——光子收編了一個在端遊時期一直做槍的團隊,只是名氣沒有逆戰那麼大而已。
最終,隨著各個工作室疲於奔命的追逐風口,騰訊也為此付出了代價。
階段3,是騰訊的迷茫期。
吃雞大戰之後,迄今為止接近5年的時間裡,騰訊遊戲一下子不靈光了。僅有3款遊戲小有所成——天涯明月刀手遊,吃端遊的老本;金剷剷之戰,借IP+自走棋的東風;暗區突圍,算是復刻了吃雞成功的模式,但是mini版。
騰訊遊戲的立項邏輯,也越來越多的變成了自上而下,“因為騰訊需要佈局這個品類”,而非“工作室擅長這個品類”。雖然看起來與買量手遊不同,但核心邏輯如出一轍——“某個題材/玩法火了,趕快搞一個”。
在這個過程中,“做遊戲”變成了手段,而非目的。團隊的因素,也被降低(天美也好,光子也好,有一個能做出來就行),最重要的是“時機”(流量窗口)。雖然還有一些工作室能延續自己的積累,但也只是因為這與騰訊的佈局並不衝突罷了(比如槍)。
今天全員吃雞,明天全員開放世界,後天全員帕魯……再往後?天知道。
守株未必能待兔,守著steam很可能找到立項方向
“工業化”如逆水行舟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行業一直在進步,而騰訊的一些工作室卻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近幾年,隨著原神、星穹鐵道的火爆,很多人都在分析米哈遊的成功邏輯,騰訊也不例外,但最終的結論卻是——做二次元、做開放世界,還是風口邏輯。
米哈遊成功的原因很簡單,在團隊熱愛的方向上,持續投入、形成積累。這也是遊戲行業最基本的道理。這個道理,很多公司,包括騰訊,在十年前都懂。但進入手遊的流量時代後,卻逐漸忘記了。
有些錢,賺得太容易,就會忘記如何腳踏實地的做事。騰訊這幾年一直在喊“工業化”,殊不知真正的工業化,是在做遊戲的人身上,而非所謂的流程、管線。
“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脫離了團隊積累的工業化,也不過是夢幻泡影。
老賊從不喊工業化,卻能做出歐美工業化管線做不出的量大管飽開放世界
追逐風口的流量思維,更會將已有的工業化破壞殆盡。的確,團隊積累很難,也未必能保證最後一定會成功。面對風口的誘惑,也確實不容易抵擋。但內容創作,不就是這麼一回事麼。
風口總會過去,正如手遊紅利的消失,大家最後還是會回到“結硬寨、打硬仗”的狀態。是疲於奔命,還是以不變應萬變,就看各自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