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GameJam這種形式的比賽算是遊戲創意極好的發源地——大部分GameJam都會給出參賽者被規定好的主題範圍,並要求開發者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打磨出一個有了基本框架的成品,而這些成品在日後,或許能夠為市面上不少工作室提供些許的創意啟示,又或者,“它們”會成為參賽工作室日後出色作品的萌芽之一。
諸如現在最具知名度的類銀河戰士惡魔城遊戲《空洞騎士》的主角形象設計,實際便來源於Team Cherry工作室於2013年參加的Ludum Dare遊戲開發比賽時所呈交的Flash遊戲《飢餓騎士》——而相當有趣的一件事則是,雖然Team Cherry工作室的《空洞騎士》在steam上的成績可稱相當傲人,但《飢餓騎士》這部作品的表現卻有些不盡人意,甚至在遊戲剛推出的當時,有不少用戶為它打出了一星的評價。
而在近期,“聚光燈”GameJam則同樣為國內懷有製作遊戲夢想的工作室提供了一次登臺亮相的機會:在為期二十一天的時限內,開發者們需要根據“Light”的主題以進行遊戲開發工作,而在官方的比賽主頁中,這些作品也會開放下載渠道,供玩家們試玩與評價。
而趁著週末時段,我也抽空體驗了五部參賽的作品——這些作品的設計構思大多有其獨到之處,在遊戲各方面的體驗也可圈可點,當然,或許是受限於時間與經驗問題,其中也不乏需要改進的地方。
而在下文中,將由筆者為大家帶來各作品試玩後的直觀感受與簡單評價。
1. Goodbye Neverland
在挑選遊戲的過程中,這部《Goodbye Neverland》一下便吸引住了我——原因其實也比較簡單:一來這部作品較長的英文名與其他以中文命名的作品相比起來起來實在太過顯眼,二來“neverland”這個名詞讓人想起了《彼得·潘》中的“夢幻島”,也算給人留下了某些遐想與期待吧。
可惜的是,在值得玩味的名字襯托下,遊戲的內涵便顯得幾近於無了——除了開篇有句讓人感到雲裡霧裡的旁白,遊戲可以說幾乎沒有劇情,這或許也與遊戲過短的流程不無關係:操作在線的情況下,將遊戲通關大概只需要兩分鐘不到。
不過,《Goodbye Neverland》在氛圍的塑造與玩法概念的設計上倒實際展現出了某些可稱道的地方:淅瀝的雨聲音效搭配柔和的琴聲與節奏感十足的電子音樂結合氛圍偏暗的像素畫面為玩家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感官體驗;而通過將關注點聚焦於“幽靈”與“影子”的狀態切換,《Goodbye Neverland》最終巧妙地以一種另類平臺闖關的方式完美契合了“聚光燈”比賽中的遊戲開發主題“Light”。
2. 燭火與暮色
作為學生團隊的作品而言,《燭火與暮色》在開篇的體驗中展現出了一種難以讓人置信的精緻感——富有質感的場景建模、有趣的運鏡思路搭之語焉不詳的英文配音,儘管受到開發時限的影響,整部作品的流程較短,但單從遊戲素質而言,本作的框架可謂極具拓展的潛力。
在《燭火與暮色》中,玩家同樣需要關注到“光”這一特質,積極利用可旋轉的鏡頭來留意場景謎題的細節,並協同操控兩位小機器人,憑藉它們各自的特性以通過關卡。
而有些“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意味的地方在於——在伊始讓人感到驚豔的旋轉鏡頭設計在某些場景中反而使人有些許難受:部分場景只允許玩家在一個面的維度下移動自己的視角;
而又由於畫面風格偏暗,有時候玩家會不太容易關注到其他路徑的存在,這也導致了玩家卡關可能性的出現。
另外比較需要注意的則是遊戲的引導其實有些匱乏(事實上大部分"聚光燈"的參賽作品都存在這個問題),譬如一開始遊戲並未提示玩家“發光小機器人”是可操控的,而玩家依著慣性思維,或許也並沒有辦法立即想到“協同操作”這一點。
雖然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仍不可避免地有著某些瑕疵,不過整體而言,遊戲的基本設計還是足夠優秀的,而相信假若開發組有心將之打磨一下,作為一部在未來能夠上架的精品解謎遊戲也未嘗沒有可能。
3. Light CatRun
不得不承認,《Light CatRun》大概是筆者在“聚光燈”中體驗的作品裡完成度最高的一部了——從美術資源到玩法設計,本作都達到了幾近成品的素養。
《Light CatRun》的基本玩法並不難理解:你需要指引一群軟萌可愛的小貓咪,帶領他們躲避可怖的陰影老鼠並逃出生天。
其中,貓咪只有處於玩家鼠標所處位置的光圈才會聽從玩家的指示,而通過輸入相應指令,玩家還將有機會與敵人相抗衡或是領導更大範圍內的貓咪。
老實說,這部作品實在挑不出什麼紕漏,除開引導貓咪的激光筆光圈範圍設置得有些不夠得當外,整部作品在交互與感官的反饋上已然做到相當讓人驚喜。
而如果你最近的空閒時間較多,而你又剛好中意畫風比較可愛,玩法也相對來說輕度的休閒遊戲,那麼筆者真心推薦你試試《Light CatRun》。
4. 夢之旅
《夢之旅》和那種純粹的步行模擬式遊戲有些相像:在遊戲裡,你無需進行太過複雜的操作——操控一隻貓咪跑跑跳跳,走走停停,這就是遊戲的全部內容。
這部作品比較特別的地方大概在於其故事上的設定——身患絕症的主人公,在生命的彌留之際,於夢境之中化作一隻橘白色的貓,這讓人想起了“莊周夢蝶”的故事。
然而,儘管在內涵上本作似乎留有給人想象的空白,但不盡人意的演出與較為可憐的完成度卻實在有些拉低了玩家的體驗——不知是遊戲開發引擎選擇的問題抑或工作室的技術力尚且還不到位,《夢之旅》在過場時常伴有一種厚重的粘滯感;至於開篇略顯單薄的文字演繹,則著實讓人感到有點睏乏(如果能稍微加點音效或音樂,或許感官反饋會好一些)。
事實上,遊戲結尾處的極光背景搭配“心之所向,燁如明光”看得出來製作組是想通過《夢之旅》探討些什麼更深層次的話題,但和《Goodbye Neverland》的問題比較類似,本作的流程實在過短,以至無法支撐文案去抒寫一些能引發玩家思考的東西。
當然,遊戲整體夢幻迷離的意境設置得還是相當到位的,也希望如果製作組還打算繼續下一部作品的話,能夠多多考慮提高遊戲的完成度。
5. 覓光工廠
正如遊戲的名字一般,玩家在《覓光工廠》中要做的便是於密閉的工廠內四處奔走,並打開三個區域的光源。
與其他大部分圍繞“Light”主題進行開發的作品不同,《覓光工廠》並未採用光與影的特性進而設計相應的謎題,而是把“光”作為遊戲的結果,並將平臺跳躍設置為主要的玩法。
比較遺憾的是,《覓光工廠》並沒有在遊戲裡插入音效與音樂,因而本作在聽覺反饋方面是有所缺失的。但較為出彩的像素動畫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感官反饋的體驗——
女主角的跑動與跳躍動畫都足夠靈動且可愛,另外,遊戲內還存在著女主的攻擊揮劍動畫(雖然這部作品裡似乎並沒見著敵人),不知是否是在為以後的完整版本做準備。
結語
除開筆者在本文中提到的五部作品以外,“聚光燈”GameJam中實際還存在著許多別具匠心的獨立作品——其中甚至不乏諸如《Light CatRun》這類能夠直接作為成品上架的遊戲。
GameJam會是國產佳作的萌芽之地嗎?我想,從“聚光燈”的結果看來,或許我們可以給這個問題暫且劃上一個中程的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