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军似乎总能从各种奇奇怪怪的渠道搞到一些外国船
比如说从英国租来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号(复仇级四号舰君权号)

复仇级五号舰皇家橡树号,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号同级
以及战后缴获的新罗西斯克号(朱利奥·凯撒号)

左一,朱利奥·凯撒号
以及本文的主角:从德国买来的“霍金”版希佩尔——塔林号

高位截瘫前的生活
在被卖到苏联之前,她曾是希佩尔海军上将级的五号舰吕佐夫号

只有两个炮塔
1939年,苏联与德国达成了一笔特殊的军购协议:苏联计划打包购买三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包括“赛德利茨”“欧根亲王”和“吕佐夫”),但最终德国仅同意出售尚未完工的“吕佐夫”号。此时的“吕佐夫”仅安装了两座主炮塔和舰桥,动力系统完成度约80%,整体完工度只能达到50%左右,其余部分需由德国提供技术援助,在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厂继续建造。
但是谁会想被自己卖出去的刀捅呢?因此,德国工程师极力拖延施工进度,导致一年后舰船完成度一直增长到了60%左右,只是正常速度的三分之一

她本来应该长这样,该图为已移交美国海军的欧根亲王号
1940年4月,这艘半成品舰被移交苏联,并更名为“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然而,苏德战争的爆发彻底打断了建造计划。德国停止技术支援,列宁格勒造船厂陷入瘫痪,这艘重巡最终以“未完工”的姿态被迫投入战场。
身残志坚和强行复活
尽管作为一个尚未完工的“残疾军舰”,但因为战事吃紧,她还是被强行拖入了战斗序列当中
在当年8月德国入侵苏联时,她被用作一个浮动的炮台协助参与列宁格勒保卫战。而其它几艘军舰,包括巡洋舰马克西姆·高尔基号,也加入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的行列,对推进中的德国人实施炮击。

马克西姆·高尔基号
9月7日,舰只向包围该城的德国部队开火;它从前部主炮炮塔——即仅有的两座可用炮塔中射出四十轮齐射,在作战中共耗费了约700发弹药,但是有一门炮在射击过程中炸膛了,导致10人阵亡,进一步削减了她的火力。

描写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开火的油画
1941年9月17日,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遭德国重炮击至失效;在中弹58次之后,该舰被迫搁滩以避免沉没。
然而,命运多舛的她在1942年4月4日遭遇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鲁德尔(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的精准轰炸,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随后沉没。

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德语:Hans-Ulrich Rudel,1916年7月2日—1982年12月18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空军的一名飞行员,外号“东线之鹰”(Adler von der Ostfront),曾摧毁519辆坦克、破坏1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和70艘登陆艇
本以为可以就此寿终正寝,没想到红海军一波又给她奶活了。苏军并未放弃这艘战舰,于1942年9月17日将该舰打捞出水面,并拖至涅瓦河进行维修。在1943年更名为“塔林号”后,舰只于1944年重新入役以辅助苏联的反攻。此时的塔林号虽未完全竣工,但已能参与苏军对列宁格勒的反攻作战,以有限的火力支援陆军推进。

1949年的塔林号,摄于列宁格勒
战争结束后,苏联曾计划将其彻底完工,但因技术、经费等问题搁浅,最终于1949年更名为“迪涅普”号,退居二线担任训练舰。
夭折的重生计划
在战后,红海军本来想继续把她建完,把203mm主炮换成基洛夫级的180mm主炮或者斯维尔德洛夫级的152mm主炮,但后来发现太贵了,可能会延误主力巡洋舰的建造(即斯维尔德洛夫级,可见https://api.xiaoheihe.cn/v3/bbs/app/api/web/share?link_id=90246fec414b),最终便被取消了。游戏中的“塔林号”是安装180mm炮的版本,也让她成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重巡舰体的轻巡”

结语:生不逢时的悲歌
塔林号的故事是一曲工业雄心与战争现实的悲歌。它诞生于苏联的强军梦,却困囿于技术掣肘与战火摧残;她未能成为海上霸主,却以另一种方式铭刻于历史。但她的设计为苏联后续巡洋舰(如68bis型轻巡)提供了参考,尤其在装甲布局和火力配置上,为后世苏联军舰的发展提供了可靠参考,也用自己的方式为属于巡洋舰的时代书写最后几个字母。
如果觉得本文有点意思的话,就请点个赞吧,各位的支持就是我的最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