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0日,除夕夜,別人在看春晚,我在看《教父》。
首先自我介紹下,我是歷史學和漢語言文學雙修的在讀師範本科生一個,出於專業需要和個人愛好,對藝術作品有一點了解,對文學理論有點喜歡,但是並非電影方面科班出身,對於《教父》這部電影,我本著一位後來者戰戰兢兢的精神來做一點小小的分享,希望沒有看過的大家能夠因此喜歡上這部電影。若是有所錯誤,敬請各位指正。另外一點要提及的是,我不會套用任何理論以理解這部電影,它只是發表個人見解的隨意寫作,而非標準的文學批評,只為圖一樂與拋磚引玉。
去年期末期間被好友安利聽周杰倫十大神曲。因周董的版權在QQ音樂,我素來都是在網易雲聽歌,我就去B站聽了這一合集,其中第一曲就是《以父之名》。初聽《以父之名》給我的感覺是跳脫,MV更是看的雲裡霧裡。現在看來,這是一曲致敬《教父》的歌曲,它的MV的表現手法是對教父的模仿,它的歌詞的意涵和旋律也是從《教父》電影的劇情和音樂中深挖出來的。我本人以往看電影,對年代過於久遠的電影避而遠之,如《辛德勒的名單》《摩登時代》,我都避開沒看。《教父》這樣初版攝製於1972的作品,我以前自然也不會去看。不過在22年1月14日IGN中國為《教父》推出的50週年紀念宣傳片的影響下,我對教父打起了興趣。接下來就是《教父1》——《教父2》——《教父3》——《教父2》——《教父3》——《教父1》。就按照這樣的順序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後又去豆瓣,知乎等平臺去翻各種各樣的影評。一遍遍的觀看別人的影評不能滿足我對《教父》的理解,於是我越來越想自己動手去寫影評,於是就有了這篇影評。不過限於現在臨近開學,又有考研和學習的壓力,不得不盡快寫出這篇稿子,暫時了結我對《教父》的執著,為hxd們提供一份鑑賞指南,對市面上現存的其他對教父的批評進行批評。ign紀念宣傳片,推薦觀看
《教父》意味什麼?
我翻尋著IGN中國的《教父》宣傳片下的評論,好久終於找出來一個比較滿意的答案——美國版《紅樓夢》。記得上一個在中文互聯網上被稱為美國版《紅樓夢》的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紅樓夢》的經典地位不必我多說,《教父》被比作紅樓夢,恰恰是因為它宏大的結構包容了一百多位人物的命運和一個大家族三代人的生存史,其表現手法與藝術構思手法別開生面又相當成熟。《教父》在IMDB上長期佔據電影第一的排位,它也被認為是電影史上最好的影片(也許可以去掉通常為了避免爭議的xx之一)。
如何理解《教父》
理解教父,首先大概要擺脫一種偏見,一個廣為流傳的評價——男人的《聖經》。將這部電影視為男人的《聖經》的人,也許是想要讚譽這部電影的幾位男性主角的偉大,也許是要認同和電影中柯里昂家族表現的西西里傳統文化的家庭和家族的原則與倫理。但是作為電影的欣賞者,我們一定要注意以藝術的原則去理解電影,而不是以現實的原則去理解電影。
納博科夫曾經這樣講過一個生動的比喻,狼來了這樣一個故事中,狼真的來了,這樣一個故事不能稱為文學,當狼來了被確認為一個謊言的時候,文學也就誕生了。這樣的講法本來就是在解構道學家理解的文學。如果將電影視作《聖經》,將自己視作基督徒,將電影中的臺詞視作耶穌基督的箴言,那麼我們會看到這樣一個觀眾是一個愚蠢的觀眾,至少是一個不懂得欣賞的觀眾。
或者說,將電影視為一個哲學的文本,將小說和電影視為道德的啟示,都是無益於理解電影的。正是因為它是一部黑幫片,電影所表現的事物和人物本身就站在社會道德的對立面也無損於它的美譽,才愈發展現出它的偉大。
當我們拋棄了一個哲學/宗教的視角以後,我很抱歉的說,我們還要拋棄一個歷史/社會學的視角,這一視角也是無益於理解電影本身的,或者是製造了一些看似合理的迷霧。
一般去理解《教父》的劇情,都要涉及到柯里昂家族和美國zhengzhi環境的關係。於是就有了這樣一種流行的推測。柯里昂家族以意大利傳統正義觀建立黑幫,以暴力建立起對工會的控制,並且以此為籌碼與美國白道的大人物打交道,這是柯里昂立足的基礎。而後來柯里昂家族越來越注重於洗白自身,也是因為法制的進步,產業的轉移,使得傳統幫派對工人階級的影響與以之帶來的效益不足為憑,所以該家族一定要擺脫與黑道的關係。
所謂工人階級——工會運動——幫派——產業轉型的一個背景板不足以支撐起黑幫電影的興衰,它是可有可無的背景板。對這點批評的摒棄,是我自己的看法,當我們拋棄了一個哲學的亂解讀傳統後,我們可以扔掉歷史亂解讀的傳統,原因倒是也無他,導演科波拉懂歷史嗎?小說作者馬里奧懂歷史嗎?這裡不是指責他們歷史素養的缺失,而是指責胡亂批評,將現實套用於電影的傳統,硬是要將電影敘事套在歷史敘事裡以達到理解的理解。這樣一種假說,看似合理,但也只是看似合理。
如果有電影從業者研究派拉蒙(教父系列電影出品公司)和導演科波拉的關係後發現了其與教父開場時出現的被第一代教父所威脅的那位好萊塢大亨的關聯,指出科波拉原來是用那位大亨諷刺了唯利是圖的派拉蒙。那我們大部分人也只能覺得這位評論者非常無聊,怎麼懷疑一個如此優秀的電影怎麼會有這麼糾結於非電影部分的無聊觀眾。我們可以從電影中發現歷史的深厚底蘊,文化的深厚底蘊,我們也可以運用它們去理解電影,但是我們必須謹慎,以防同時損害歷史解釋的效力和完美的藝術智慧。
拋棄了理論的顯微鏡和放大鏡,我們可以用真正的有用的放大鏡去看待這部電影了,電影本身的鏡頭,史詩的歌劇就是完美的回答。
(未完待續,喜歡的話我會嘗試繼續寫下去,有意見或者建議敬請提出,但是請務必友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