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北京的物價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12-02 01:46:26 作者:主打一手小飯盒 Language

很愛吃貴州酸湯,之前有盒友推薦了個餐廳,今天去吃啦

熱門
  北京的物價-第0張

    貴州的酸湯很有特點,無論是白酸還是紅酸,都有鮮明濃郁的酸味,白酸清淡爽口,紅酸味道厚重、酸味純正 。

    也常搭配辣椒,有煳辣椒、糟辣椒等不同風味,帶來豐富辣味體驗 。紅酸帶有西紅柿的香味,米制白酸有芬芳的米香味,部分酸湯還會添加木姜子油等增添獨特香氣 。

    此外,按民族劃分,有苗族酸湯、侗族酸湯、水族酸湯、布依族酸湯等,而苗族酸湯最為著名 ,含有多種有益微生物,能清理腸胃 。

熱門
  北京的物價-第1張

    黔東南五花臘肉 

    臘肉是真的好吃,只是北方人吃的並不多,之前去過凱里,見過臘肉的做法,常用青岡木、松柏枝等木材小火煙燻,時間較長,有的甚至達半個月左右,讓臘肉充分吸收木材香氣,形成獨特煙燻味 。

熱門
  北京的物價-第2張

   千絲黃喉

    黃喉,是豬或牛的大血管(主動脈),在我小的時候根本沒 見過,隨著川菜在京流行,最早火起來的似乎是“麻辣黃喉”這樣的菜。

    之後才常見於川味火鍋中,以前北京傳統火鍋是沒這個食材的,以至於起初我不知道要涮多久,好幾次半生不熟的就給吃了😶

熱門
  北京的物價-第3張

貴州黑豆皮

    這個餐廳,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服務。當菜品統一品質和配送後,參差不齊的服務員水平便會凸顯出來。比如點的這個黑豆皮要煮多久?問了三服務員,有的說兩分鐘、有的說五分鐘,也不知道是未經統一培訓,還是什麼原因

熱門
  北京的物價-第3張

貴州奪奪粉

     這東西我第一次吃,不知道這名字是什麼意思,特意查了一下,說是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安順西街大梨樹一帶,由當地商戶將涼粉等小吃創新發展而來 。安順話中“叉”為“奪”音,早期人們用竹籤叉著涼粉等食材蘸料吃,故而得名,也有因食物量少大家會“爭奪”著吃的說法 。

    但我是真沒吃明白這個,首先如果煮時間太短,它完全不進味,酸湯在表面也掛不住,還有一股“生”味。煮的時間一長就碎了,筷子夾也不好夾。不知道是不是我方法不對,沒覺得好吃啊。

    另外這東西是什麼食材做的?問那幾個服務員說都不知道😳還請知道的貴州朋友麻煩請教一下。

熱門
  北京的物價-第3張

高山黑地耳

   我以前一直以為這是木耳的一種,後來才知道它還有個名字“地皮菜”且與木耳在所屬類別上就不一樣。

    黑地耳屬於藻類植物;而木耳屬於真菌類生物,是擔子菌綱木耳科木耳屬的食用菌。

     黑地耳多生長在潮溼的地表,像草地、山坡等地;木耳主要生長在腐朽的闊葉樹木上,通過分解木質素等物質獲取養分。

     在口感上,黑地耳口感柔軟、滑嫩,吃起來有獨特的膠質感;木耳則口感比較脆嫩,更有韌性,咀嚼感較強。

      所以如果有對菌類食材過敏的,就可以考慮試試這個!

熱門
  北京的物價-第3張

      和酸湯最配的主食,除了米粉外就是大米飯了,簡直太下飯了,我吃兩碗!只可惜,在京用的不是貴州或雲南的大米,且可能因為米飯不限量,用的至少是全年的米。要知道一家餐廳對米飯的品控,才是最體現餐廳品質的。

      能用當年的新米,是對顧客表現出的一種誠意,把米飯煮得恰到好處需要掌握好火候、水量等諸多細節,這其實考驗著餐廳廚師的烹飪功底不是嗎?

熱門
  北京的物價-第3張

好吧,好好吃飯各位,感謝愛吃的你關注我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