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9-25 11:41:26 作者:GLoomy Language

                      初次創作,請各位指正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0張

互動影像作品《飛越13號房》試玩DEMO現已登錄steam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1張

本作根據橙光現實事件題材作品《籬笆莊秘聞》改編,用戶將扮演缺乏父母陪伴及關愛的「叛逆少年」,被送去感恩中心進行矯正治療,無意間卻捲入蛛網般錯綜複雜的黑色漩渦。

ALT Lab《飛越13號房》遊戲介紹

  • 真實背景

單從遊戲宣傳說明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現實中的網癮戒治中心“十三號室”——由楊永信成立,名義上是為治療網癮,但實際上是通過電擊、毆打、侮辱、威脅等方式,來將一個個叛逆的孩子,電成一隻只溫順的綿羊。這也使“十三號室”成為了讓7000人恐懼終生的監牢。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2張

楊永信照片

2006年1月,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正式成立,楊永信擔任中心的主治醫生。由於戒治中心是掛靠官方醫院,所以家長比起外界的私人網癮治療中心更相信這裡。

楊永信對外發出聲明,說自己說自己研究出了一套百分百成功的網癮治療法,這套治療方案其實就是在孩子太陽穴或手指連通電極,讓1-5毫安,甚至更大的電流通過腦部的電擊。成年人的安全電量標準為10毫安,而僅僅是一個孩子,楊永信就讓其承受5毫安甚至超過5毫安的電量,並在電擊中通過類似審訊的問話來誘導孩子。

突然一股電流湧進我的胳膊,伴隨著一股劇痛一下就衝進我的大腦,瞬間就沖垮了我的理智。張口想要大喊,可是本來抱著我肩膀的青年手裡突然多了一張紙巾,一下捂在我的嘴上,我連喊都喊不出,只能發出嗚咽的聲音,身體不自主的扭動。大腦一片空白,右臂都是麻木的,大腦裡像是有蟲子在鑽來鑽去,眼前一片煞白,什麼都看不見......

電擊親身經歷者自述

經過電擊之後,楊永信還會在一旁問道:“你有網癮嗎?”如果回答沒有,那就要經歷下一輪電擊,直至孩子鬆口承認有。那便開始了地獄般的生活。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3張

這張圖不能通過審核,請見諒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要麼不知情,要麼就是冷漠的袖手旁觀,更有甚者還會在旁邊大叫“加大劑量,電死他!“就是在這麼一個家長支持的態度下,楊永信才能肆無忌憚的,繼續對那些需要“戒除網癮”的孩子採用各種手段,來迫使他們服從自己設立的各項規定,從精神和肉體上完成對孩子的改造。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4張

楊永信在電擊和洗腦之下,將一個個被折磨的只知道服從的孩子送到家長面前,當孩子跪在家長面前痛哭流涕時,家長們紛紛將楊永信奉為神明,認為“戒除網癮”非常成功。並且楊永信還給了家長“舉報權”,就是不符合家長想法的,隔日就可以將孩子再次送去治療。

  • 遊戲內容

在遊戲中,網癮治療所的名字被命名為感恩國際教育中心,也符合楊永信戒除網癮的目的之一:為了讓孩子感恩父母。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5張

遊戲中穿白大褂的校長名為楊永恩,在家長面前他是和藹可親的校長,是家長們的大救星,而在接受治療的孩子面前,他無疑是一個人面獸心的禽獸。

《飛越13號房》的劇情流程,採用了真人演出的方式演繹,玩家在限定時間內進行對話選擇,劇情也因玩家選擇而進行導向。在玩家選擇之後,遊戲會通過播放不同的影片來向玩家展示選擇後的不同影響,而影片的前後是否銜接流暢、前後統一,是玩家代入遊戲的最重要因素。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6張

玩家所扮演的主角是一名在家長和學校眼中不折不扣的“問題少年”,因和母親不和,在學校學習又不好,被老師校長針對,就投身於網絡世界,在遊戲中做一個大佬來得到滿足。但因其沉迷網絡,學校將其退學,母親便將其送入到感恩國際教育中心。

從主角踏入校門時學生們齊喊的口號,到打碎燈泡的學生哆哆嗦嗦的向楊永恩道歉的場景,都向玩家暗示著這所感恩國際教育中心隱藏在平靜外表下的黑暗和壓抑。而後楊永恩向主角母親說出的一句“這是病,得治”,使主角徹底落入到這個“吃人”的教育機構中。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7張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8張

在主角母親離開後,主角立刻被管理人員要求當眾脫光衣服,隨後被恐嚇和勒索,稍有反抗就會被毒打一頓,主角在嘗試逃離後,隨即被送入到13號感恩治療室上電刑。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9張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10張

在這樣的“龍潭虎穴”中,玩家的首要目的就是逃出去,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在對話中根據自己的策略做出選擇,例如可以對校長言聽計從,靠拉近關係放鬆警惕,伺機進行逃離,或可以鐵骨錚錚,用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精神,一次一次的嘗試,最終逃離。

在試玩DEMO中,只有序章的內容,在接受校長電擊後就宣告結束,流程雖短,但在其中包含有場景探索解密、QTE以及好感度系統。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11張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12張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13張

玩家的選擇和行為會改變其他NPC對你的印象,好感度在試玩DEMO中沒有體現,但可以預計到印象的好壞會影響到之後劇情的發展。交互元素的加入無疑豐富了遊戲,好感度也給了玩家更多的選項,或許在正式版中,能看到這些玩法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 劇情剖析

雖然試玩DEMO不長,但是有一些遊戲中的細節,值得品味。

單從遊戲名《飛越13號房》來說,和電影《飛越瘋人院》非常相似。從我個人淺薄的理解來談,"飛越"既是隱喻楊永信建立的十三號室是像《飛越瘋人院》中精神病院一樣的存在,是一種社會森嚴制度和冰冷的家長強權壓迫孩子的一種表現。又在形容在十三號室接受電療的孩子們無時無刻不想逃離這個地獄,但現實卻是不能逃離不敢逃離,逃跑的這種情節只能存在於自己幻想之中的一種無奈和絕望。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14張

遊戲中主角的標籤為:超會打遊戲的廢物,廢物二字既是主角母親對主角的評價,也是主角對自己的自嘲,在母親對自己發怒說:“你現在還天天去網吧,再這樣下去你就廢了”的批評時,主角只是淡淡回覆道:“我遊戲名就叫廢物”。雖說主角非常叛逆,看起來對媽媽的話毫不在意,但其實內心還是在乎媽媽對自己的評價。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15張

遊戲中感恩國際教育中心到處充斥著暴力、洗腦、虐待、索賄,單是從屏幕另外一端都能感受到其中的黑暗和壓抑,其中的學生如同待宰的羔羊,在楊校長的電刑折磨下,唯唯諾諾,只知道順從。遊戲中失敗了可以重新來過,被電無數次讀檔重來又是一條好漢,但現實中接受過治療的7000人,他們僅有血肉之軀,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以還未成年的心智,接受著來自楊永信酷刑般的折磨,也許,不要忘記這件事,給予有罪之人懲罰,才是製作組想告訴我們的話。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16張

比起電擊治療,更讓當時接受治療的人崩潰的是家長對這種治療的縱容、冷漠或是叫好,用親身經歷者一句話來說:“感覺有人在殺你,你父母在一邊袖手旁觀。”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範疇,但中國將其判斷標準時間設定為:一般情況下持續十二個月

網絡成癮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對互聯網使用衝動的失控行為,表現為過度使用互聯網後導致明顯的學業、職業和社會功能損傷。其中,持續時間是診斷網絡成癮障礙的重要標準,一般情況下,相關行為需至少持續12個月才能確診。

《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

縱觀整個網癮戒治中心“十三號室”存在的三年,為何如此滅絕人性的地方能存在三年時間,難道家長們真的看不到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正在受苦嗎?其實答案顯而易見,家長們當然知道。但家長們不作為不抗拒,甚至是叫好的做法,才是“十三號室”存在如此長的時間,如此肆無忌憚的原因。

這些父母總是覺得“我生了你,你就應該聽我的”,絲毫沒有想到自己的過錯,只是簡單的將孩子當作是自己的所有物,所以會在孩子不聽話叛逆,染上“網癮”的時候,將其送到如此黑暗的地方進行“治療”。

送入“治療”的孩子出來就會順從家長,恐懼來源於家長擁有可以再次送回的“舉報權”,家長們得到了一個無條件順從自己的孩子,滿足了自己凌駕於孩子之上的心理,只花了幾萬塊錢,就得到了一個改造過後全新的孩子,如同應付一臺電視一般,要是故障那就送去修理修理,他們不會去管電視裡邊是不是缺少零件,只會讚歎修電視的師傅手藝高超。

  • 結語

文章的最後,我希望每個曾經在網癮戒治中心接受過治療的人,都能在生活中脫離陰影,飛越自己心中的十三號室。

【PC遊戲】這款遊戲,帶我們重新進入那恐怖的"網癮治療所"-第17張

此圖請閉上一隻眼,從充電口位置往上看

                                                                         ——END——

​​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