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为何要舍弃风景优美的江南奔赴苦寒的东北


3楼猫 发布时间:2024-08-19 16:19:57 作者:小Z怕体检 Language

盒友们应该都知道闯关东吧?你们是不是都琢磨过,当年咋就有人闯关东,而不去那风景优美的江南呢?其实啊,这是个现代人对当时江南认识的一个误区!在清朝末年,江南老百姓的日子可没咱想的那么好。

闯关东:为何要舍弃风景优美的江南奔赴苦寒的东北-第0张

因为在清末那会,江南地区早就人多得不行啦!乾隆 14 年(公元 1749年),浙江人口就超 1100 万,到乾隆 37 年(公元 1772年)都 2200 万了,快翻了一倍。可随着人越来越多,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人口增长都没劲儿了。到道光 20 年(公元 1840年),浙江人口 2890 万,比乾隆 37 年就多 600 万。这 68 年,增长的人口还没乾隆早期一代人多呢。那会浙江人均耕地也就 1.5 亩左右,农村人均还不到三亩。

闯关东:为何要舍弃风景优美的江南奔赴苦寒的东北-第1张

一直到民国,浙江稻谷人均产量也就 528 斤,折成大米 369 斤,再加上小麦、土豆、玉米这些杂粮,理论上才刚够填饱肚子。而且老百姓得交税,农田也开发得差不多了,还有土地兼并,外地人不来,本地人很多都得租地,交的地租也是负担。

像山东、河南的老百姓南下,也不去江浙种地,而是去长三角大城市,比如上海当工人。

去东北可就不一样啦!东北大多是平原,清末之前 200 多年,清政府不让关内人出关种地,所以地广人稀。乾隆年间,东北人口才 100 万出头,大片黑土地都没开发呢!像流放之地宁古塔,周围的自然资源多的是。

闯关东:为何要舍弃风景优美的江南奔赴苦寒的东北-第2张

有个叫吴兆骞的诗人被流放到那,他儿子吴振臣出生在那。吴振臣回忆小时候,说冬天去城郊打猎,啥猎物都有,吃都吃不完;人参价格跟水果差不多,能当萝卜吃。吴兆骞在那身体都变好了,回关内还老怀念呢!

可见闯关东前,东北好多地方都是荒地,开垦了就是自己的。就是得克服严寒和水土不服。不过,连身体弱的文人在那都能精神起来,老百姓有丰富物产,肯定能克服。剩下的就是使劲开垦,干出一番事业。

所以啊,相比江南,东北尤其是黑龙江和吉林,对当时的内地人吸引力可大啦!江浙、福建、广东那是离得远不了解,不然谁还下南洋当苦力,早大批北上种地去咯!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