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搁浅】| 当隐喻浸溺于潮汐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8-14 12:58:07 作者:乌尤尼的盐 Language

【死亡搁浅】| 当隐喻浸溺于潮汐-第0张

(本文有严重剧透)



前言


小岛秀夫成立独立工作室“Kojima Productions”后的第一部作品,2019年TGA惜败于《只狼》,被无数玩家吐槽为“送货模拟器”。《死亡搁浅》在诞生之初便注定将成为一部备受争议的游戏作品。

故事背景发生在名为“死亡搁浅”的生物灭绝的末日情景之后的美国,曾经的高科技社会被“死亡搁浅”无情抹去,国家政府也不复存在,而剩下的末日幸存者则是各自躲避在大陆各处的避难所中彼此隔离,不再来往。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一位货物运送人员“山姆”。山姆原本是“布里吉斯”物流公司的一名货运人员,后因接受了因子宫癌而病逝的总统布里吉特·斯特兰德的委托,开始由东向西横跨整个美国大陆,并通过开罗尔网络将所有因“死亡搁浅”而相互孤立的节点城市和避难所连接起来,并最终到达美国最西部,营救被困的下一任总统亚美莉,从而帮助整个美国获得重建和重生。

游戏的核心玩法是“送货”,即主角山姆接受不同地区人们的委托,将货物运送并交付给另一处的人们。在这期间,玩家经常需要背负大量的行李,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小心谨慎地行走以防止摔倒而损伤货物。也正是这种全新独特的玩法,让很多尚未适应的玩家感到枯燥,并给这个游戏上了“送货模拟器”的标签。

除此之外,《死亡搁浅》还依旧承接了制作人小岛秀夫一贯的风格,在游戏中加入了大量独创而晦涩的概念设计,诸如“死亡搁浅”、“布里吉婴”、“冥滩”、“虚爆”、“开罗尔物质”、“时间雨”、“遣返者”,等等。复杂的故事背景,加上不知所云的游戏概念,让原本就对于游戏玩法感到烦躁的玩家们更是迷失在了游戏剧情之中。正因为如此,《死亡搁浅》在诸多玩家心中成为一部游戏性和剧情双双不及格的遗憾之作。


【死亡搁浅】| 当隐喻浸溺于潮汐-第1张

主角面对虚爆后留下的坑洞


然而在我实际游玩之后,我依旧想给《死亡搁浅》一些单薄的挽尊。关于游戏性和玩法方面的评价,我不敢说这种独特的“送货”玩法有多么的惊艳和有趣,只能说大家见仁见智。但是,在我深度体验了游戏的完整内容之后,关于晦涩的游戏剧情,以及关于在游戏剧情背后的“小岛秀夫”式的创作理念上,我觉得依旧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花上一些篇幅去好好讨论的。




关于理念的隐喻


【死亡搁浅】| 当隐喻浸溺于潮汐-第2张

《死亡搁浅》开篇旁白所诵念的诗句


《死亡搁浅》在创作上非常接近欧美文学。

欧美文学经常会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理念至上”。在文学中,人物形象通常是一种理念或是品格的化身,人物展现的每一个动作和行为都是他所代表的理念的具象化。基于这种创作,人物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直接表示了两种理念在隐喻层面的冲突,人物的命运结局也就表达了创作者对于各种理念的价值倾向。因此,我们才会看到人变成了甲虫,看到少年维特一枪把自己崩了,看到证券经纪人为了成为画家抛下一切隐居塔希提。


【死亡搁浅】| 当隐喻浸溺于潮汐-第3张

卡夫卡的甲虫:关于“人的异化”的隐喻


而《死亡搁浅》在这种对理念的隐喻上可以说是非常张扬。或者换句话说,它丝毫没有进行隐喻的意思,几乎就是明喻了。小岛秀夫为了让玩家们看懂人物对于理念的指代性,甚至不惜把这种隐喻用人物的名字的形式直接展现出来。在这里,我简单列举几个人物作为例子:

山姆·波特·布里吉斯(Sam Porter Bridges),《死亡搁浅》的主人公。Sam,取自用于指代美国国家形象的山姆大叔(Uncle Sam);Porter,英文原意为货物搬运工人;Bridges,直译为桥梁,也代指游戏中主角所处试图连接全美国的组织。在这个名字之下,我们的主角的伟大使命便呼之欲出:通过运送货物的方式,将因为“死亡搁浅”而覆灭的美国重新连接起来。

亚美莉(Amelie),游戏中重建后的美国(UCA)总统。亚美莉的原名为亚美利哥(Amerigo),取自于北美洲的发现者亚美利哥·韦斯普奇。由此可见,亚美莉其人,其实是“美国”这个国家概念的具象化表征。而主人公山姆由东向西奔走营救亚美莉的行为,也就直接与“拯救美国”的使命联系了起来。


【死亡搁浅】| 当隐喻浸溺于潮汐-第4张

“If she dies, America dies."


希格斯(Higgs),游戏中的一大反派。希格斯一词源自于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他所提出的“希格斯机制”描述了空间中的物质被赋予而获得质量的机制,其中涉及到的“希格斯玻色子”也被称为“上帝粒子”。而《死亡搁浅》把反派的名字设定为希格斯,可能也意在表示希格斯只是被赋予了远超出自己能力而带来一系列灾难的极端反派。

除此之外,还有名为“脆弱”的芙拉吉尔(Fragile),天生心脏畸形的“心人”(Heartman),名字取自于瑞典发现的双陨石坑的双胞胎玛琳珍(Malingen)和洛克妮(Lockne),等等。《死亡搁浅》对于所有人物所秉持的理念几乎不加以丝毫掩饰,直接用名字这种最为表层的符号展示给了所有玩家。


【死亡搁浅】| 当隐喻浸溺于潮汐-第5张

"I'm not that fragile." —— by Fragile


通过这种表现手法,整个《死亡搁浅》在理念隐喻层面的故事线就变得无比清晰了,即一位英雄般的主人公为重建美国而搭建桥梁,并在其中探寻“死亡搁浅”秘密的曲折历程。而在这其中所遭遇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抱有明确的目标和理念,对主人公或百般阻挠,或施以援手,共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连接,连接一切的连接


【死亡搁浅】| 当隐喻浸溺于潮汐-第6张

重新连接在一起的新生国家——UCA


那么,通过如此理念化的人物行为和剧情冲突,《死亡搁浅》想要表现的究竟是什么呢?事实上,小岛秀夫在关于《死亡搁浅》的访谈中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了——“连接”。

我一直认为,在作品中如果想要表达某个概念,一种非常高明的方法,就是让这个概念在作品中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具象化。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等待戈多》所要表现的,是“人生是一场无望的等待”。为了表现这种荒诞的虚无感,作品中没有任何连贯的情节,角色没有任何鲜明的性格,对话没有任何通顺的逻辑,甚至连作品标题中的“戈多”都没有实际出现在作品之中。这种小到人物对话,大到戏剧结构,在不同层级上服务于同一主题的概念设计,将一种“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虚无主义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回到《死亡搁浅》,游戏中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将这种“连接”的概念进行了多层级的具象化,让玩家们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的几乎每一个角落都能够看到与之对应的意象。从开罗尔网络连接各个城市和末日准备者,到主角胸前的装置连接主角与“BB”,再到每个“BT”都会带有的脐带连接现实与往生世界。除此之外,《死亡搁浅》这一名字中的“stranding”一词,除了“搁浅”意思之外,还有“绳索”的意思,也暗合了“连接”这一主题。

但是除了上述这些外,小岛秀夫在游戏中更加想表达的,是“人与人的连接”。这种人与人的连接,在《死亡搁浅》中直接成为了整个游戏玩法的目标。主角山姆从一座城市的人手中接过一份派送订单,再背负着沉重的货物翻山越岭,送到可能是天涯海角的另一位末日准备者手中。整个游戏的过程,就是以人为载体,通过运送货物的方式,连接世界上身处两地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人成为了系统。势单力薄的山姆凭借自己的双腿丈量整片北美大陆,往返于各个末日准备者的据点之间,几乎仅凭一个人承担起了整个国家的物流系统的任务,成为了连接整片美国大地的桥梁的化身。在末世下通过运送货物将所有人类幸存者重新连接起来,就好像在上帝将人类的语言打乱之后独自重建巴别塔一般,这也是我的文章标题“末世巴别塔重建苦旅”的来源。

而在游戏主体剧情之外,小岛秀夫的野心还在于将世界各地的玩家们用《死亡搁浅》这个游戏所“连接”起来。《死亡搁浅》使用了“异步联机”的方式,在游戏中玩家不会直接与其他玩家进行互动,但是玩家在自己的地图内所建造的建筑,会有一定的概率出现在其他玩家的游戏地图中。当你来到了一片陌生的区域,身处绝境,突然发现了其他玩家建造的建筑的时候,感激会油然而生。无论是骑乘着载具长途跋涉之后突然发现了其他玩家建造的发电站,或是在一片时间雨中艰难前行时发现一座雨亭早已在此等候多时,在这一瞬间,人与人之间连接的价值便心领神会。而在使用了其他人建造的建筑后,游戏机制还能够让玩家向其他人送出自己的“赞”。这种极具当代社交网络的互动模式,虽然在游戏中某些时候略显突兀,但是也大幅度强化了玩家之间互动连接的意义感和价值感。


【死亡搁浅】| 当隐喻浸溺于潮汐-第7张

来自BB的赞


也正因为如此,这种被小岛秀夫本人称为“3S”(Social Strand System)的系统,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拥有了一些哈贝马斯所说社会学中“主体间性”的哲学意味。无论是主角和NPC之间的连接,还是玩家和玩家之间的连接,《死亡搁浅》的价值取向都在引导人们抛弃以主客体关系为主导的工具理性行为,而提倡以主体间性为主导的交往理性行为。这种通过交流和互助来达到社会和谐的倾向性,让《死亡搁浅》在探索人性之余更有了一丝向往乌托邦的气质。




海洋,子宫,和死亡


【死亡搁浅】| 当隐喻浸溺于潮汐-第8张

海洋——精神分析中的重要意象之一


在游戏中,小岛秀夫似乎从未打算向玩家们解释,究竟为什么这次末日灾难被称为“死亡搁浅”。而玩家们,往往也只是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意象之中。潮汐涨落的冥滩、幽灵鬼魅的BT、从子宫中复活的遣返者,所有云山雾绕的概念似乎彼此毫不相关,但当他们同时出现时却又毫无违和感。在这里,我想稍微发散一下,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出发,聊一聊关于这些概念之间和谐感的源头所在。

无论是“冥滩”还是“搁浅”,“海洋”这一意象在其中都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精神分析中,“海洋”是一个关于母体的象征性符号。地球早期的原始生命从海洋走向陆地,而与此同时,海洋依旧具有将所有陆地生命牵引回归至海洋的驱力。一个有力的证明就是所有哺乳动物都有子宫和羊水,这种为了孕育幼年的陆地生命而演化出的模拟海洋的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死亡搁浅》中,当作为“遣返者”的主角死亡后会先在一片海水中游荡,随后通过婴儿的子宫口复活。而游戏中的“冥滩”,极大概率就是母体子宫的象征,这也解释了所有人都有冥滩,但尸体拼凑而成的“亡人”没有的原因。在这其中,亚美莉就并非简单地是剧情中所说能够连接所有人的冥滩的“灭绝体”,而是所有生命的母体环境的拟人化产物,通过某种原始的牵引力驱动所有生命产生向其回归的趋势。


【死亡搁浅】| 当隐喻浸溺于潮汐-第9张

最终抉择之前,亚美莉走向她所象征的冥滩


那么,为何这种向母体回归的趋势最终会产生类似于生物大灭绝这种末日产物呢?雅克·拉康对此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学说解释:

生命在母体中孕育时,处在一个完全完满的状态。由于自我意识尚未产生,此时世界和“我”是一体的,天人合一,物我两相忘。直到自我意识诞生,“我”和“非我”之间开始产生裂隙,在这个天人合一的世界中开始产生出二元对立,之前的完满状态遭受了破坏,这便是主体性遭受的“第一次阉割”。

在遭遇“第一次阉割”之后,幼年个体为了找回曾经的完满状态,会将孕育其生命的母亲作为这种完满感的象征符号,从而将其母亲作为欲望的投射对象。但是随着父亲的出现,这种欲望会被社会性和伦理性的规则所压抑下来,这便是主体性遭受的“第二次阉割”。在这个过程中,“俄狄浦斯”情结开始出现,人类在潜意识中产生了隐藏的弑父娶母的冲动。在《死亡搁浅》中,山姆为了拯救象征母体的亚美莉,而在错乱时空中多次杀死自己的“父亲”克利福德的情节必定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影射。

在这之后,人类个体回归母体的通道被彻底断绝。因此,人类对于完满感的欲求只能够寻找其他的出口。而最终的结果,便是对于死亡的渴望,因为死亡是人类能够唯一确定的本真状态,是最接近于孕育时期的完满。这,便是精神分析所描述的“死亡驱力”。而在这种语境下,朝向象征母体的海洋的“回归驱力”实际上也就和渴望死亡的“死亡驱力”等价了。因此,对于母体的回归趋势,最终也必然将会造成类似于“死亡搁浅”的生物灭绝景象。


【死亡搁浅】| 当隐喻浸溺于潮汐-第10张

戴维·法雷尔·克雷尔将关于海洋的思考写成了一部哲学随笔


匈牙利精神分析学家费伦齐将生命系统的出现和生命个体的孕育对应起来,制成了一张地球地质历史的“灾难表”摘要:


  • 灾难1:有机生命的出现 —— 生殖细胞的成熟
  • 灾难2:个体单细胞生物的出现 —— 性腺成熟生殖细胞的诞生
  • 灾难3:有性生殖的开始海洋生物的发展 —— 受精子宫中胚胎的发育
  • 灾难4:海洋枯竭 —— 生物适应陆地生活动物性器官的发育、分娩主要生殖部位的发育
  • 灾难5:冰川时期、人类的诞生 —— 潜伏期


这张灾难表中总共列举了地球历史至今的五次“灾难”,而《死亡搁浅》的设定中,“死亡搁浅”恰好是地球所经历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灾难。这是否是巧合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死亡搁浅》在游戏创作过程中必然是有着深刻的哲学和美学源流,这种源流来自海洋,也来自死亡。




结语


《死亡搁浅》是一部注定会遭受争议的作品,它独特的玩法和晦涩的故事必然会让一部分玩家感到陌生和疏离。但是,只要我们愿意静下心感受,那么一定能体会到它在复杂概念背后的宁静和诗意,关于理念,关于连接,关于海洋。


【死亡搁浅】| 当隐喻浸溺于潮汐-第11张

于死亡处,寂静搁浅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