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取经立项】唐王秉诚修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
却说那鬼使带着刘全夫妻走出阴司,径直到了长安大国,将刘全的灵魂推回金亭馆里,将翠莲的灵魂带进皇宫。只见那玉英宫主,正走在长满绿苔的路上,被鬼使撞了个满怀,推倒在地,鬼使活捉了玉英宫主的魂魄,反手把翠莲的灵魂推入玉英身体里。
那宫院中的侍女们看到玉英宫主摔死在地上,赶忙跑去金銮殿,报与三宫皇后道:
“宫主娘娘跌死也!”
太宗得知此事,只是感叹果真如阎王所说,自己的妹妹已时日无多。随后带着人来到玉英宫主倒下的地方,只见那宫主微微有气,太宗上前扶起宫主的头将其唤醒,可那宫主醒来以后直呼自己叫做李翠莲,想找回自己的丈夫刘全。
太宗以为妹妹应该是摔昏过头,不知人事,命太医院准备汤药,将玉英扶入宫中。太宗回到殿上,忽然有人禀奏道:“万岁,那进瓜果人刘全又活过来了,正在朝门外等旨。”太宗惊讶极了,把刘全召进殿,从他那得知了进瓜一事的来龙去脉。太宗得知阎王没有拒绝自己的礼物十分高兴,召了玉英宫主与刘全相认,又把宫主随身的妆奁、衣物、首饰如同陪嫁一样赏赐给刘全。太宗又赐予刘全永免差徭的御旨,让他带着自己的妹妹两个回去好好过日子。
让我们把视角移动到河南开封府,尉迟公带着一库金银送到相良住处,吓得那相良夫妻魂飞魄散、如痴如哑,跪在地下,只是磕头礼拜,道:“我要是收了这些金银,就死得快了。”尉迟公见状将崔判官一事说与相良,只见相良回复:“就是让我去死也不敢收受金银。”没办法,尉迟公只能给相良夫妻建一座寺院,就当作还了恩情罢,遂建起“敕建相国寺”,左有相公相婆的生祠,镌碑刻石,上写着“尉迟公监造”。
得知寺庙建成,太宗大喜,遂又聚集朝廷百官,出榜招僧,举办“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经过一番讨论后,太宗让魏征、萧瑀、张道源三人选出一名德高望重的高僧,建设道场,并立法:
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
次日,三位朝臣在山川坛里聚集了大量僧人,逐一查选,终于找到一名有德行的高僧。你道他是谁?
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状元光蕊脱天罗,子父相逢堪贺奖。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
三位朝臣将玄奘法师领至御前,玄奘得赐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需前赴化生寺,择定吉日良时,开演经法。玄奘法师领旨而出,在化生寺聚集多僧,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选定在该年九月初三,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大会”。
却说那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变作一赤脚光头,捧着袈裟,又让随行的木叉拿着锡杖在长安城售卖,两人遇见宰相萧瑀,宰相见前面的赤脚和尚口吐不凡,知他是个好人,随即下马,与菩萨以礼相待,邀请两位一同入朝面见圣上。
太宗见宰相领着两个不修边幅的和尚,前面的和尚手里捧着袈裟,后面的和尚拿着锡杖,听闻两件佛家宝物都有神通,当即决定买下,菩萨与木叉合掌皈依,躬身上启道:“今见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门,况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说罢,两人畅然而去。
太宗得宝后设立午朝,宣玄奘入朝,将袈裟和锡杖赠与玄奘。玄奘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当朝文武阶前喝彩,太宗喜之不胜。太宗随即又赐两队仪从,着多官送出朝门,让玄奘在大街上走回寺里面。
那大街上,场面烈烈轰轰,摇摇摆摆。
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
水陆大会举行第七天时,菩萨和木叉走进寺里看那台上法师可有福穿那宝贝,一路走到多宝台边,果然是那明智金蝉之相。那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
“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玄奘听闻心中大喜,急忙向眼前的和尚讨教,菩萨道:
“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太宗听巡堂官说有人在水陆大会上捣乱,只见许多人将二僧推拥进后法堂。太宗认得这二人正是前日送宝的和尚,便质问二人会上捣乱的缘由,菩萨道:
“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奇怪,菩萨对玄奘和太宗的说辞可以说是看人下碟了。对教化世人的玄奘法师解释三藏真经时,是“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而向刚从地府还阳的太宗解释三藏真经时,是“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为什么举办这水陆大会,其目的不就是为了解决地府索命的鬼魂吗。
太宗邀请菩萨上台开讲,只见菩萨带着木叉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救苦原身,托了净瓶杨柳。
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
喜的个唐太宗,忘了江山;爱的那文武官,失却朝礼;盖众多人,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菩萨脚踏祥云渐行渐远,霎时间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明白。颂曰: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如果我们带入大唐普通人民的视角,这几句颂子基本和自己无关,可如果把视角带入到唐王唐太宗,从地府还阳后进瓜果、礼相良、办大会,其目的就是为了安抚那索自己命的恶鬼,而菩萨的“能超鬼出群”这几个字就足以让自己疯狂,这是太宗唯一的选择。
寺中玄奘法师主动请缨,施礼道:
“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注意到,玄奘法师求取真经的真正意图不是为了教化世人,而是那句“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其实从后来唐僧的名字可以看出一点端倪,唐字在前,僧字在后,唐僧本出于标准的官宦家庭,所以内心里极度认同自己大唐子民的身份,其后才是自己从小修佛的人生经历。
唐王大喜,上前将玄奘扶起,带着玄奘就去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
“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次早,太宗准备好了通关文牒,赠与玄奘一个紫金钵盂,于途中化斋而用;选两个长行的从者,一匹白马,送为远行脚力。太宗送玄奘行至关外,为玄奘法师取号“三藏”,嘱咐道: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三藏感激不尽,辞谢出关而去。
我们回顾取经项目的整个立项过程,从泾河龙王被斩到太宗游地府,再到水陆大会显圣,整个过程就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牵引着,唐王唐太宗在这过程中毫无抵抗之力,他的力量相比鬼怪神佛来说实在太过渺小,太宗能认识到这是一个针对自己的局吗?可就算太宗对整件事后知后觉,他也只能区服,只能等待唐三藏取来真经,最终“能超鬼出群”。
毕竟不知此去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仅对西游原著作个人向解读,与现实无关,切勿将小说内容与现实生活作对照。
#本文仅仅只是对小说内容进行解读,小说内容和现实生活不一样,切勿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