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me】文明與罪惡的轟鳴—蒸汽朋克文化溯源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2-18 05:38:43 作者:RimeFlorist Language

    《生化奇兵》中飄渺的哥倫比亞,在頓沃城的骯髒下水道中潛伏的科爾沃,破舊的機械迷城中尋尋覓覓的機器人...蒸汽朋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電子遊戲的熱門題材,即使在賽博龐克當道的當下,它的影響力也絲毫不減。

本文是對蒸汽朋克文化的簡單溯源,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紕漏煩請斧正。

(1)什麼是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是科幻小說的一個亞流派,它將回顧未來主義與19世紀工業蒸汽動力機械的美學融合。蒸汽朋克的作品通常以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或美國的“狂野西部”為背景,架構一個依然以蒸汽動力為主或蒸汽技術得到高度發展的世界。(代表作有威廉·吉布森的《差分機》)

【Rime】文明與罪惡的轟鳴—蒸汽朋克文化溯源-第0張

十九世紀人想像二十世紀人的空中房屋

  蒸汽朋克最明顯的特點是落伍的技術與回顧未來主義的發明(像《恥辱》中的機器人),正如十九世紀的人們想像的未來,包括凡爾納作品中的虛構機器,蒸汽大炮,飛艇,以查爾斯巴貝奇的差分機為基礎製造的計算機...是一種復古的未來風格。

 蒸汽朋克往往還與幻想、恐怖、架空歷史小說融合,探索未來或過去的另一種可能,但也探討現實世界的問題。蒸汽朋克一詞直到1987年才出現,但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同時,日本蒸汽朋克也是蒸汽朋克的一個流行子體裁。(代表作如《進擊的巨人》)

  蒸汽朋克還指從蒸汽朋克小說、維多利亞時代小說、現代藝術設計和20世紀中期電影的美學發展而來的藝術風格、服裝時尚或亞文化。

【Rime】文明與罪惡的轟鳴—蒸汽朋克文化溯源-第1張

《恥辱》

  


(2)蒸汽朋克歷史回溯

  蒸汽朋克受到儒勒·凡爾納、H·G·威爾斯、瑪麗·雪萊和愛德華·S·埃利斯的《草原上的蒸汽人》(《The Steam Man of the Prairies》)等19世紀科學浪漫小說的影響 。在這一流派命名之前,就已經創作了幾部對其發展有重要意義的現代藝術和小說作品。默文·皮克(Mervyn Peake)的《提圖斯》(Titus Alone,1959)一書被學者廣泛認為是這一類型的第一部小說,而另一部則是邁克爾·穆爾科克(Michael Moorcock)1971年的小說《空中軍閥》(the Warrord of the Air),該小說深受皮克作品的影響。電影《妙想天開》(Brazil)(1985)是該流派的早期電影,儘管它也可以被認為是蒸汽朋克分支柴油朋克的前身。

【Rime】文明與罪惡的轟鳴—蒸汽朋克文化溯源-第2張

電影《妙想天開》

    

  雖然許多現在被認為對這一流派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作品都是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出版的,但蒸汽朋克這個詞主要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是賽博龐克的一個變體。它是由科幻作家K.W.杰特(K.W.Jeter)創造的,他試圖為蒂姆·鮑爾斯(The Anubis Gates,1983)、詹姆斯·布萊克(James Blaylock,Homunculus,1986)的作品、以及他本人的作品(1979年《莫洛克之夜》(Morlock Night)和1987年《地獄機器》(The Infernal Devices)找到一個通用的體裁表述,以及他本人的作品(1979年《莫洛克之夜》和1987年《地獄機器》(The Infernal Devices)——所有這些故事都發生在19世紀(通常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背景下,並模仿了H·G·威爾斯(H.G.Wells)的《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等維多利亞時代小說的慣例。在寫給科幻雜誌《軌跡》的一封信(刊登在1987年4月號)中,他寫道:

親愛的《軌跡》:

隨信附上我1979年的小說《摩洛克之夜》;我很感激你能把它發給法倫·米勒,因為這是“鮑爾斯/布萊克/杰特幻想三人組”中誰最早開始了架空歷史寫作的辯論的一個重要證據。當然,我覺得她在三月的《軌跡》上的評論很討人喜歡。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維多利亞時代幻想小說將成為下一個潮流,只要我們能為鮑爾斯、布萊克和我自己想出一個合適的集體名詞。基於當時(指蒸汽時代—譯者注)技術的作品,或許叫做“蒸汽朋克”,或許...

                                                                                                                                          -K.W.杰特

  雖然杰特的《莫洛克之夜》和《地獄裝置》、鮑爾斯的《阿努比斯之門》(The Anubis Gates)和布萊克的《開爾文勳爵的機器》(Lord Kelvin's Machine)是第一批應用杰特新詞的小說,但這三位作者當時幾乎沒有在意過這個詞。他們遠非第一批對蒸汽技術或另類歷史的發展進行推測的現代科幻作家。基思·勞默(Keith Laumer)的《帝國的世界》(Worlds of the Imperium,1962)和羅納德·W·克拉克(Ronald W.Clark)的《維多利亞女王的炸彈》(Queen Victoria’s Bomb,1967)將現代的推測運用到了過去的時代、技術與社會。邁克爾·穆爾科克的《空中軍閥》(1971)是另一個早期的例子。哈利·哈里森的小說《跨大西洋隧道,萬歲!》(A Transatlantic Tunnel, Hurrah!,1973)描繪了1973年另一個世界中的英國,到處都是原子火車頭、煤動力的飛艇、華麗的潛艇和維多利亞時代的對話。《路德·阿克萊特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Luther Arkwright,1970年代中期)是最早的蒸汽朋克漫畫之一。

【Rime】文明與罪惡的轟鳴—蒸汽朋克文化溯源-第3張

《路德·阿克萊特歷險記》

    到了現代,蒸汽朋克更多的是在遊戲中亮相,或是作為時尚的風格。我們熟悉的《生化奇兵》,《恥辱》,《冰汽時代》,《機械迷城》等等都是蒸汽朋克風格。豔麗的畫面,誇張、原始卻有著離譜功能的機器是這類遊戲的鮮明特徵,不可否認這一風格與電子遊戲有著極高的嵌合性,這一風格的電子遊戲也因此深受廣大玩家喜愛(作者:我就是蒸汽朋克粉絲)。

【Rime】文明與罪惡的轟鳴—蒸汽朋克文化溯源-第4張

《火山島》(Volcanoid)

【Rime】文明與罪惡的轟鳴—蒸汽朋克文化溯源-第5張

阿爾伯特·羅比達(Albert Robida)的油畫(約1902年),展示了2000年人們離開歌劇院時在巴黎上空飛行的場景


(3)特別篇:日本蒸汽朋克

 日本蒸汽朋克由來自日本的蒸汽朋克漫畫和動漫作品組成。蒸汽朋克元素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一直出現在主流漫畫中,可以追溯到手冢治虫的史詩科幻三部曲《遺失的世界》(1948)、《大都會》(1949)和《未來世界》(1951)。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漫畫中的蒸汽朋克元素最終進入主流動畫製作,包括電視節目,如松本磊二的《太空戰艦大和》(1974)和1979年由池田理洋子的《凡爾賽玫瑰》(1972)改編的動畫。受儒勒·凡爾納等19世紀歐洲作家的影響,蒸汽朋克動畫和漫畫從日本對舊工業歐洲幻想的迷戀中崛起,這與一種被稱為“夢想的巴黎”(憧れのパリ)的現象有關。

【Rime】文明與罪惡的轟鳴—蒸汽朋克文化溯源-第6張

《大都會》

  而最有影響力的蒸汽朋克動畫師是宮崎駿,他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創作蒸汽朋克動畫,從電視劇《未來少年柯南》(1978)開始。他的漫畫《風之谷的娜烏西卡》(1982)和1984年的動畫電影改編也包含蒸汽朋克元素。宮崎駿最有影響力的蒸汽朋克作品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電影《天空之城》(1986),它成為了這一流派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被稱為“最早的現代蒸汽朋克經典之一”典型的的蒸汽朋克元素包括飛艇、空中海盜、蒸汽動力機器人,以及將蒸汽動力視為無限但有潛在危險的動力來源的觀點。(此外,《哈爾的移動城堡》(2004)也是一部重要作品)

【Rime】文明與罪惡的轟鳴—蒸汽朋克文化溯源-第7張

《哈爾的移動城堡》

  《天空之城》的成功啟發了庵野秀明和GAINAX工作室創作了他們的第一部熱門作品《藍寶石之心》(1990),它改編了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和《神秘島》,尼莫船長也出現了。宮崎駿認為,該作對後來的蒸汽朋克動畫產生了影響,比如大友克洋的動畫電影《蒸汽男孩》(2004)。迪士尼的蒸汽朋克動畫電影《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2001)也受到了這些動畫的影響,尤其是宮崎駿的作品。其他受歡迎的日本蒸汽朋克作品包括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動畫電影《紅豬》(1992)和《哈爾的移動城堡》(2004),世嘉的電子遊戲和動畫系列《櫻花大戰》(1996),該系列以日本明治/大正時代的蒸汽朋克版本為背景,以及Square Enix的漫畫和動畫系列《鋼之鍊金術士》(2001)。

【Rime】文明與罪惡的轟鳴—蒸汽朋克文化溯源-第8張

《藍寶石之心》


#神來之作新年特別篇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