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的豹2AV
> 安裝L7A3的PT19
1973年,西德與美國開始洽談一項合作計劃 ,打算就新一代主戰坦克進行合作,基於與美國的合作計劃, 西德方面又大幅修改豹2的設計,炮塔重新設計,強化整體防護能力,引進新型複合裝甲,重量則大幅增加。被送往美國測試的豹2原型車稱為豹2簡化版(Austere Version,AV),包括第19號炮塔與第20號炮塔以及一個底盤;稱為“簡化”是因為送往美國的第19與第20號炮塔都採用修斯的火控系統,而不是更為精密複雜的EMES-13。
最初西德預計讓豹2AV與美國XM1計劃優勝者的原型車一同接受測試,但由於豹2AV的研發耗時超出預期,所以由克萊斯勒研發的XM1原型車首先接受測試。1976年8月底,西德終於將豹2AV原型車送至美國陸軍的亞伯丁測試場與XM1一同進行性能評比,測試持續至該年12月。最後,美國陸軍認為在機動力、火力方面,豹2AV與XM1表現得不分軒輊,但XM1在防護力上略勝一籌,因此美國陸軍選擇了自家的XM1成為其陸軍新一代的主戰坦克,即日後的M。之後,豹2AV原型車被運回西德進行後續的測試。
安裝Rh-120 L/44的PT20/T21
豹2AV原本是要和XM1同場競技的,但是德國的改裝工程有延誤,美國陸軍等不及直接展開了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兩個版本XM1之間的評估測試,並在沒有經過豹2AV對比測試的情況下就選擇克萊斯勒方案進入正式開發階段。
豹 2AV (PT-19/T19-AV),主戰坦克,活動載具,德國,VI 級
載具特點:
- 機動能力優秀
- 間隙裝甲結構
- 強大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 車體側方防護較為薄弱
豹 2AV 將作為大型夏季活動的主要載具獎勵加入到德國陸軍 VI 級科技樹中。作為豹 1 到豹 2 坦克的過渡型號,該型戰車裝備了在豹 1 家族中廣為人知的 105 毫米 L7A3 線膛炮,而整體的火控系統,發動機和裝甲佈局則與後來豹 2 家族中的多個早期型號保持一致。
同時,105 毫米主炮也配備了包含尾翼穩定破甲彈,碎甲彈及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等多種類型的彈藥。而擁有優秀穿甲能力和平滑彈道性能的 DM23 和 DM33 也勢必會成為戰鬥中最受各位車長們歡迎的選擇。
機動性方面,豹 2AV 保持了系列戰車機動卓越的光榮傳統。這款戰車較高的功重比與閃電般的提速和轉向性完美結合,讓其在戰場上能夠進退自如。
而作為後來者,新型豹豹有著比第一代豹式更好的防護能力。新增的間隙及複合裝甲能夠很好的抵禦來自反坦克導彈和化學彈藥的攻擊。位於車體和炮塔前方成特定角度安裝的裝甲板也能在部分情況下通過跳彈規避來襲炮彈造成的損傷。總的來說,豹 2AV 的防護性能與 豹 2A4 類似,在複雜的作戰環境下,次口徑穿甲彈能對 豹 2AV 造成極大的威脅,輕薄的側面裝甲更是為敵方自動武器的發揮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綜合看來,豹 2AV 無疑是戰場上一名合格的多面手。充沛的動力賦予了其優秀的側襲和偵察能力。不錯射速的精準主炮搭配穿甲能力優秀的 DM33 也讓遠程狙擊的作戰方式成為可能。卓越的機動性和指向能力使它在城市巷戰的狹窄空間中也具有不可否認的優勢。而無論最終選擇什麼樣的作戰風格,這隻“烈豹”都不會讓位於戰鬥中的車長們失望!
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