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的寧靜
當我想清楚魂二所表達的之後,我覺得魂二被開除魂籍確實“罪有應得”。
“現在只需指出這樣一點:悲劇表現的是一種理想化的生活,或者說是放在人為的結構中的生活。”【1】所以玩家們的理想是什麼呢?像魂一那樣在壓抑的末世之下堅定信仰、崇高的犧牲;或者在魂三那樣悲慟的哭,“讓憂傷浸透你的生命,在淚海中嬉戲,不也是一種特別的美麼?”【2】
在悲劇之下,生命從未如此“璀璨而美麗”。
但魂二它表現的,不是“崇高”或“憐憫”,而是一個“寧靜的苦痛”,由接納所構成的寧靜,而不是反抗帶來的衝突與張力。
從NPC的命運我們可以窺見一二。在魂一魂三中,NPC總是愛死給你看。而魂二所見即所得,你所遇到的NPC大多都平平淡淡能陪你到最後。最激烈的戲劇衝突也不過是魯卡提耶半跪在地上請求你記住她,然後就“雲深不知處”——並沒有像一三那樣直接展示屍體或者變為遊魂的結局。
而悲劇最忌的就是寧靜了,那意味著沒有情感的跌宕起伏,沒有激烈的戲劇衝突,如一潭死水還叫悲劇嗎?悲劇的一個核心特點就是激烈的矛盾衝突,“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毀滅”正是一種充滿張力的極端化的表現方式。所以,魂二簡直是對黑暗靈魂悲劇敘事的背離。
生而為奴
“假定我們被無情的法律統治,這種法律不能被撤銷或妨礙,那麼文明達到鼎盛時期的最好標誌就是,這種文明下的所有人意識到,一切努力都是徒勞。我們或許是眾神的奴隸,它們比我們強大,一時興起給我們帶上桎梏。不過,他們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他們服從——和我們一樣——抽象命運的鐵腕,這種鐵腕高於正義和仁慈,對善與惡毫不關心。”【3】

正義與仁慈

善與惡
“如果你不能一個人活著,那麼你就天生為奴。你或許擁有一切精神和靈魂的卓越品質,在這種情況下,你是一個高貴的奴隸或聰明的奴僕,但你不自由。你不能視之為你自己的悲劇,因為你的出生只是命運的悲劇。然而,如果生活壓迫你,以致你被迫淪為奴隸,那麼你是不幸的。如果你生來自由,具有與世隔絕和自給自足的能力,而貧窮迫使你與人交往,那麼你是不幸的。是的,這樣的悲劇就是你自己的,並將伴隨著你。”【3】
從這個角度來說,魂一和魂三都是“自己的悲劇”,因為角色接受悲劇敘述,投入到火焰之中,接納火焰的信仰,或者帶著火焰成為黑暗之王或遊魂之王。“人類皆活在虛偽之中”,無論何其壯烈何其哀慟,都不過是宮崎英高的陰謀。

而魂二卻是“命運的悲劇”。悲劇恐懼本質是不可名狀不可抗拒,而安迪爾卻“大逆不道”,“挑戰因果”,去探究悲劇恐懼,拒絕悲劇賦予的生命意義,尋求不可能有答案的問題。這種情節與其說悲劇,毋寧說是現代主義的荒誕。
篤信初火,但不要探究
“人所犯最大的罪,就是他出生在世”——卡爾德隆
所以到這裡,原罪的含義也就顯而易見了——即指生存本身。
“出生只是命運的悲劇”,在魂二體現得尤為深刻。“生命璀璨而美麗,卻也困住了所有人”,指的就是在人為的結構中的悲劇下,角色只有通過設定好的路徑才能獲得生命的意義,只能在死亡中獲得永生。想要偏離路徑苟且偷生,便是真正的虛無與湮滅。
永恆的輪迴的原罪
“對於悲劇來說,致命的不是邪惡,而是軟弱”【1】;原罪不是指失敗也不是指邪惡,而是在悲劇敘事下拒絕反抗,拒絕壯烈的生與悲哀的死,反而躲在生與死、光與暗的罅隙之中,冷眼看世事沉浮,光暗交替。
安迪爾變為一個連修改器都殺不死的物品(BV1wr4y127KG
寧靜的苦痛
“在我心裡,有一個寧靜的苦痛,順從構築我的平靜”。【3】
不同於魂一的對外在危機的外在反抗,魂三情感的外在釋放,魂二所展現的是一種對外在危機的內在接納。“無路可走,既無光明的照耀,也無黑暗的前路。你到底在求什麼?但是,這種追求,才是賦予我們的試煉……”
如此這般,
死亡的樂曲,竟被奏成了生命的凱歌;
虛無的道路,竟被踏上堅實的足跡。
這寧靜之中展現或許是比一和三更深沉的力量——一種深沉而冷靜的憂患意識,表現在理智與情感的高度統一之中。“淒涼中有一種自信,不是宿命的恐懼或悲劇性的崇高,也不是謙卑忍讓或無所依歸的彷徨。”【4】
立於絕望之巔,卻從不發狂;悲傷直到心底,卻從不哀號。
面對虛無與試煉,只是平靜的迎向它們,視追求的過程為追求的意義和結果,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對永恆輪迴的突圍。
歸鄉
“希臘神秘哲學家早說,人生不過是家居,出門,回家。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的思家病,想找著一個人,一件事物。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裡有個安頓歸宿,彷彿病人上了床,浪蕩子回到家。”(《談中國詩》錢鍾書)
生命或許是一個角鬥場,因為我們不得不賭上生命迎擊險惡的命運;生命又或許是一場葬禮,因為死亡終將如期而至。但在我看來,生命不過是一段旅程,生命只是短暫地閃現於無盡的虛無之中——它從虛無中誕生,又歸於虛無。
在凝滯的時間裡,我用那如蜜的夕陽將我鍍成金色,我享受著海上的微風,感受著為享受微風而被給予的靈魂。我不再悲傷,因為我已活到生命的極致;亦不再恐懼,因為我已知曉命運的安排。倘若有一天,我在這之中找到不同以往的路,那自然最好;倘若不能,那也沒關係。
參考文獻:
【1】朱光潛《悲劇心理學》
【2】在最深的夜裡享受最澄澈的音樂丨失去,他的歌曲中永恆的主題。
來自公眾號“每晚一張音樂CD”
【3】費爾南多·佩索阿《不安之書》
【4】高爾泰《面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