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疊個甲,關於RPG定義每個人心中都會有所不同,本文僅介紹個人認為較普遍的RPG定義,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討論。
RPG(Role-playing game),字面譯為角色扮演類遊戲。在遊戲中,玩家負責扮演這個角色在一個寫實或虛構世界中活動。如果僅從這個字面意思來講,似乎會把所有扮演單個角色,並且有一定劇情的遊戲都視作RPG。這也是我犯過的錯誤。
但這樣的定義過於寬泛,畢竟扮演一個角色實在太常見了,這就讓遊戲分類失去了意義。某些交換卡片遊戲、戰爭遊戲甚至FPS遊戲都可能含有角色扮演元素,包括人物升級、故事推進,但分類時卻不包括在角色扮演遊戲之內。
可以說,角色扮演和劇情是RPG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必要充分條件。
俺們CS也是在扮演角色呢
拋開角色扮演模擬這種比較獨特的類型,由於RPG起源於桌面遊戲,被歸為RPG的遊戲其實一大特徵就是有沒有明確的數值成長系統。最簡單粗暴的代表就是等級。每次等級提升,都能獲得屬性成長,這就是非常典型的RPG要素。除此之外還有裝備、技能等,當這些要素的數值提升構成了遊戲的核心驅動時,此時再加上角色扮演要素,就是比較典型的RPG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數值成長驅動的前提下,能否通過不同的數值成長方向搭配出截然不同的玩法。如果只有數值成長驅動,但大家最後都是一樣的屬性的話,也不能稱為RPG。這個定義就更加嚴格了。
桌面RPG龍與地下城
比如說中國第一款網遊《熱血傳奇》,或者《魔獸世界》之類。他們的每次升級都會帶來屬性提升,並且武器裝備上都有明顯的數值提升。用各種手段升級和獲取裝備提升自己的角色就是這些遊戲的核心驅動力,所以它們是RPG,並且加上多人在線的特徵,能進一步細分為MMORPG。
再比如《英雄聯盟》、《DOTA》。儘管遊戲裡你扮演的英雄也有等級成長和裝備成長,但遊戲的核心玩法是團隊合作,摧毀對方基地。所有的等級和裝備數值實際上是雙方在這個過程中經濟爭奪的一個具體體現,並不是核心驅動,所以它們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分類:MOBA。
近些年來不少遊戲都有從動作冒險遊戲RPG化的趨勢,比如《刺客教條》。早期的《刺客教條》也有裝備升級,但那隻能稱之為RPG要素。從《刺客教條:大革命》引入等級系統開始,刺客開始RPG化了。到了神話三部曲引入技能系統,甚至被動技能要幾選一,主動技能能選擇幾個加入快捷鍵,從而形成獨特玩法的時候,《刺客教條》真的就成RPG遊戲了。
還有《魔物獵人》。其實一般大家都是把怪獵視作動作類遊戲的。但魔物獵人只是把所有RPG要素都轉移到武器裝備上了。換一個武器等於換一種職業,打怪摸素材再去造裝備也是核心驅動玩法(雖然有些人的核心驅動就是享受戰鬥),更高級的素材造出數值更高的裝備,然後去打更高級的怪摸更高級的素材,不同的裝備搭配給你不同的加成,這樣的循環完美符合了前面對RPG的定義。2018年TGA的年度最佳RPG就給了《魔物獵人:世界》,可以看出把《魔物獵人》定義為RPG確實也是有一定認可的。
想不到吧,我是年度RPG
另外就是JRPG。日式角色扮演遊戲其實不算一個嚴格的分類,只是一種風格。相對於歐美式RPG,日式RPG強調的更多的是劇情的推進。更像一部能夠互動的電影或者小說。JRPG的戰鬥方式大都採用或半即時制的系統,玩家有充足的時間考慮下一步要做什麼。而像《最終幻想7 重製版》這種RPG,其實很難再說到底是不是JRPG了,這也是這些年遊戲類別交叉嚴重,分類愈發模糊的體現。
我到底是個啥RPG
除此之外,常見的RPG還有始祖TRPG、SRPG等多種類型,但基本的區分方法是差不多的。
最後用TGA這20年的年度遊戲來做一次簡單RPG區分吧。
明確的RPG類型:《上古卷軸4:湮沒》、《上古卷軸5:天際》、《龍騰世紀:審判》、《巫師3》、《只狼》、《艾爾登法環》。
帶一定RPG元素,可以算半個RPG的遊戲:《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戰神4》
僅帶有裝備升級等較弱RPG元素:《生化危機4》、《最後生還者 第二章》
其他:《麥登橄欖球2004》、《GTA4:聖安地列斯》、《生化奇兵》、《神秘海域2:縱橫四海》、《荒野大鏢客:救贖》、《行屍走肉》、《GTA5》、《鬥陣特攻》、《雙人成行》
有不同意見歡迎友好討論。
———————————————————————————
#RPG遊戲推薦##steam遊戲##單機遊戲##pc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