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6-24 11:03:31 作者:丶AragakiYui Language

今兒想和大家嘮嘮西遊。

在影視改編的加持下,國人一直有著深厚的「西遊」情結。每當陷入困頓之時,都渴望有一隻桀驁不羈、舉世無雙的猴子來掃平一切陰霾。

在動畫市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成為了「國漫復興」的助推器,掀起了一波資本入場熱潮;

在遊戲行業,「國單3A」的壓力也一併寄予到《黑神話:悟空》身上。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0張

看起來,國人對《西遊》的熱情要超過其他三大名著。細究原因,或許有二:

一是其為神魔小說,就如網文之玄幻,天然多一縷浪漫色彩;

二是其涵蓋主題龐雜,能從多角度解讀,適合藝術加工。

《三國》,不過是寫名臣武將、沙場紛爭之事;

《水滸》,不過是寫草莽好漢、江湖結義之事;

《紅樓》,不過是寫公子小姐、家族浮沉之事;

獨獨《西遊》,似是寫人妖結伴、西天取經,其實內裡卻大有乾坤。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1張

不過正因為其幻想之詭譎,主題之糅雜,民國以前,對於《西遊》的討論遠不及其餘三部,主題之爭也未有定論。及至民國,學術熱興起,魯迅、胡適等大師也牽頭引發了一波“西遊熱”,將《西遊》劃入「神魔(話)小說」的門類。再至如今網絡亞文化盛行,在《大話西遊》《悟空傳》等改編作品的影響下,對西遊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齊天大聖」也逐漸成為國人心中的精神圖騰。

因此寫下這篇文章,為大家覆盤西遊文化發展脈絡,只做概述、不討論觀點,因為如「西遊主旨」「西遊作者」等熱點問題學界至今未有公論。全文約3000字,放心閱讀。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2張

西遊之源何處尋

與其他三部名著一致,《西遊》也有歷史原型作為全書的「骨骼」——玄奘西行。不過玄奘法師可沒有「御弟」這麼尊貴的身份,其西遊之旅甚至還違反了大唐律例——可以說,如果玄奘法師求佛之心不夠堅定,唐三藏就要換個名字了。所幸跋山涉水,西遊功成,玄奘法師憑藉苦行僧般的遺志,渡得大成佛法,為漢傳佛教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或許這段諸位在中學歷史課本上也看到過)。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由法師口述、其弟子撰文的《大唐西域記》成為重要的歷史研究文獻,內容難免生澀,但不妨礙百姓想象:一人西行,該是何般兇險與震撼!於是諸多民間話本應運而生,這其中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塑造了「猴行者」(或為孫悟空原型)一角,又有不同平話和雜劇版本的《西遊記》誕生,還有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等等……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西遊》便是在這諸多話本的基礎上誕生而成的「世代累積型」作品,至於其作者為誰,學界尚有爭議。只知流傳的世德堂本刻有「華陽洞天主人校」,而魯迅、胡適兩位大師則考證出作者為吳承恩推翻了此前流行的“邱處機說”。雖然章培恆教授等對“吳著說”提出質疑,但也沒有證據覓得作者,學界便遵成例列作者為吳承恩。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百家爭鳴

《西遊》問世以後,曾與《三國》《水滸》《金瓶梅》被列入明代馮夢龍的「四大奇書」中,但無論是當時的三大奇書或者是後來的《紅樓》,都有經典評本流傳於世,唯獨西遊例外。

有明一代,在聖人王陽明的影響下,心學頗具聲量。世德堂本便有陳元之作序開心學點評之先河,直言“心猿意馬”,以師徒五人對應陰陽五行,並以“靈臺方寸,斜月三星”標註“心”。此後《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則被學界視為第一個成熟的評本,為「心學說」進行總結。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及至清代,評本便逐漸向宗教靠攏。先有《西遊證道書》開“證道”之端,將《西遊》作者歸於邱處機,並增撰第九回“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兒復仇報本”一事,補充唐三藏身世。而後有《西遊真詮》,言《西遊》“明金丹大道”;又有《西遊原旨》《西遊記記》等評本陸續補充。

《西遊》中有明顯的道教痕跡,故道教評本略為紅火。但自古「儒道佛」三者並舉,既然有「證道」,便要有「談禪」「釋儒」。《西遊》本脫胎於佛教典故,渡的是大乘佛法,自少不了禪意;明清時“三教合一,仙佛同源”之說盛行,如《西遊真詮》作者陳士斌便用《華嚴經》來點評第三十八回烏雞國王的死而復生。儒家亦有張士紳《新說西遊記》,言“名曰西遊記,其實卻是大學之道”,將陰陽五行替換以儒家“仁義禮智信”。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派系紛亂至此,自然需要有大神來指點迷津。胡適魯迅則兩尊大佛可不僅僅是給《西遊》“安排”了作者吳承恩: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高舉「神魔小說」大旗,將《西遊》歸入其中;胡適則是提出「神話小說」的概念,更“指出這部《西遊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以「遊戲說」駁斥了儒釋道三教的所謂「宗教手冊」理論。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到了現代,西遊主題進一步深入,從社會學角度進行解構。學者們從七八十年代的「階級鬥爭說」到九十年代「時代思潮說」,認為《西遊記》不僅僅是反映農民的反抗鬥爭、吳承恩希望皇帝誅奸尚賢等階級思想,也反映了追求個性解放的時代思潮。竺洪波教授在其博士論文《四百年<西遊記>學術史》中串聯西遊研究,去粗取精,是一份詳細瞭解西遊文化發展脈絡的好資料,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一讀。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神話復神話

到了現代,學界對《西遊》的研究熱度依然不減,不過隨著網絡的發展,學者們不再執牛耳,話語權漸漸從磚家教授移到平民百姓手裡。雖然多是拾人牙慧、論證不嚴,但勝在基數龐大、腦洞精彩,為《西遊》新解提供了許多有意思的角度。而這其中繞不開一部作品:《大話西遊》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或許有朋友清楚,《大話西遊》初上映時票房不算火爆,第一部在「星爺」的加持下僅僅收穫2500萬票房,普遍認為口碑剛好的第二部更是隻砍下2000萬。不過明珠不會蒙塵,隨著拷貝在內地的傳播和碟片的盛行,《大話西遊》漸漸成為高校BBS中的熱點議題。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從此變得家喻戶曉。在新千年的世紀之交,“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I服了U”等熱詞成為年輕一代的交流暗號。而隨著網絡亞文化的發展,對《大話西遊》的吹捧也越演愈烈,成為一個獨特的「大話西遊現象」——一場神話。要知道,其時互聯網方興未艾,大學生還是用戶主體,統治了高校BBS,就可以說統治了互聯網。熱度之高,讓六老師在二十年後還不遺餘力地進行猛烈抨擊。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而電影中塑造的“離經叛道”的悟空形象,也潛移默化地植入了觀眾心裡。這之後人們提到《西遊》和齊天大聖,或許不再只有六小齡童,而會是至尊寶和紫霞。如果說對《西遊》的解讀是一場革命,學者們鞠躬盡瘁鋪下理論基礎,《大話西遊》的問世,則將燎原之火灑向了神州大地的各個角落。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怎能忘了西遊?

在《大話西遊》之後,最具網絡影響力的西遊改編作品,當屬《悟空傳》。雖然「網文第一書」的褒獎聽起來有些誇大,但身為網文的鼻祖級作品,乘著大話西遊的東風,《悟空傳》也算是影響了一代人。

作為一部意識流小說,其文風華麗,豪氣干雲,讀來熱血澎湃,大聖風姿如現眼前。比如前些年在網絡盛行的「大聖,此去欲何?踏南天,碎凌霄!」幾句,便有幾分此書的影子。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在書中,作者今何在極盡「西遊陰謀論」,將西遊之旅解讀為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一場師徒二人與諸天聖佛的抗爭。由此而始,《大話西遊》中對西天取經的戲謔進一步演化,重讀《西遊》便成了一件「細思恐極」的事情。 

有人從中讀出了宿命論的悲劇;有人從中讀出了階級鬥爭失敗的悲哀;有人從中讀出了官場政治;有人從中讀出了盛唐的強大……吃瓜是人類的天性,陰謀論也最容易受到議論,不管擁護還是嘲笑。概於西遊的主題實在龐雜,即使在學界,「儒釋道三教說」、「心學說」、「遊戲說」、「政治諷刺說」也各有其長,況吃瓜群眾乎?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西遊。重要的不是西遊如何理解,而是自己如何理解。你眼中的西遊世界是怎樣,那便是怎樣。或許正如胡適先生所言:

這部《西遊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他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這點玩世主義也是很明白的;他並不隱藏,我們也不用深求。

“影視密碼”

經過多年的文化積澱,「齊天大聖」的蓋世形象已經在觀眾心中生根發芽。祂英武不凡又不畏強權,一身本領又重情重義,既能氣衝雲霄一言不合就打上凌霄寶殿,反了這喧譁世間,又不拘小節,讓形象擺脫完美,走入尋常百姓家。

一人,一棍,守那十萬天兵天將。舒服時便去花果山逗猴子猴孫,不爽了就上凌霄殿找玉帝老兒,圖的就是個逍遙自在,要的就是個我命由我。即使謫落凡塵,亦只是英雄藏拙,及至危難關頭,封印一開,嗩吶一吹,還不是棒掃群妖,讓宵小灰飛煙滅。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自《大話西遊》後,影視作品中的大聖基本是如此形象,沒有進一步演化,而是在一部部作品中把這一形象演繹的愈發鮮明。從《大聖歸來》到《新神榜》,從周星馳的《降魔·伏妖》到鄭寶瑞的三部曲,又或者早幾年的《情顛大聖》《齊天大聖孫悟空》,萬變不離其宗,最多來個“新瓶裝舊酒”。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齊天大聖」有了標準模板?

這又要回到文章最開頭了,國人之“西遊情結”,其實也就是“大聖情結”。雖然學界對於孫悟空的形象詮釋、來源亦有諸多解讀,但在觀眾心裡,祂或許只是自我的一個寄託。

誰不像做那「上天入地孫悟空」?即使歷經些許波瀾,最後也是身登大寶,功德圓滿。

四百年西遊,寄於大聖一人耳。

一身大聖,一生大聖!

在《黑神話:悟空》發售之前,跟大家聊聊西遊文化的發展史-第3張

參考文獻:

[1] 竺洪波.《四百年<西遊記>學術史》[D].華東師範大學.2005

[2] 臧慧遠.《<西遊記>詮釋史論》[D].山東大學.2011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