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玩家在遊戲中想獲得的東西大多有所不同,對我個人而言,玩一款遊戲時我更為看重劇情與沉浸感。而校園題材天生就有代入感強這一優勢。為了進一步提高代入感,我遊玩本作的方式是儘可能地還原自己的成長軌跡,各項選擇要符合自己的真實性格,而不追求最大收益。在這一規則下,我雖然沒有將自己培養成六邊形戰士,最後的結局也不能稱作完美,但確實獲得了校園題材遊戲中才能獲得的獨特體驗。
在正式介紹這款遊戲前我想要對它進行一個大概的評價,如果玩過《中國式家長》,你大可以把它看做加強版的《中國式家長》,核心玩法是養成與體驗劇情,但它的劇情與Galgame相比更加碎片化。中間穿插著各種小遊戲,但從遊戲性的角度很難說這是一款好玩的遊戲。因為這些原因,我每每在玩了一小時左右就感到枯燥退出了遊戲,但又關心遊戲中自己的未來而再度打開。所以總的來說,雖然我不覺得《學生時代》有多麼有趣,但一週目十多個小時的時間仍然讓我覺得值得一玩。
遊戲剛開始就是一個MBTI的測試(養成類遊戲也是與時俱進了),我跳過測試直接選擇了INFJ的人格。進入遊戲,遊戲中的我們生於1995年,作為一個95後,我此時感到代入感拉滿。遊戲存在方法論、價值觀、專長等系統,可以在遊戲過程中提供增益。在進行選擇時,我優先滿足了真實性,比如在方法論加點中,我回顧了自己的小學時光,朋友不多、體弱多病、更是沒有理財的概念,但還算得上是個好學生。所以我優先點滿了學習相關技能。而在選擇關注的同學時,我第一個選擇了薛詩蕾。我想玩了這個遊戲沒有誰會完全不選肖清雅,但我很難相信小學的自己敢去主動接近這樣一個班級上的焦點。也是為了不給自己當海王的機會,我從頭到尾沒有選擇關注肖清雅,雖然會錯過不少劇情,但好在未來也不會有二選一的糾結。

選擇你的初始寶可夢
薛詩蕾看起來是個原則性極強的人,她會毫不猶豫地供出我們扔紙條,但也會理性地分析我們我們並非主謀。如果你跟她成為了朋友,你會發現你們之間百分之八十的話題都是學習,想要拉進彼此的關係,未來就必定要踏上一條學習的不歸路。好在小學階段想成為班上的尖子並非難事,雖然薛詩蕾是班級第一,但我們也有前五的水準,差距不大。隨著兩個人關係的拉進,我們開始和薛詩蕾單獨在書店自習,原來學習也並不是那麼枯燥。而對於努力學習的我們還有額外的獎勵,我們似乎發現了薛詩蕾的另一面,她也不完全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經,原來她也會開玩笑、也會捉弄人。學霸的這一面,想必不是每個人都有幸能看到的。

很快,我們上了初中,本以為可以按照小學的節奏悠閒地安排每一回合的日程,但第一次考試的排名令我大跌眼鏡,怎麼尖子生稱號的我一下掉到了三十多名。但很快我就想通了,我想起中學和同學的對話:“我小學還考過第一呢”,“我也考過啊”,‘’誰小學沒考過‘’。確實,初中的學習強度相比小學,有了太大的提升。但好在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足夠應付。我們很快回到了前十的位置,並保持到了初中結束。但我這時忘了,相比初中與小學的跨度,高中與初中的跨度只會更大。
高中三年的時間安排是遊戲過程中最為痛苦的,但正是這種痛苦讓我感到真實。最開始感到不太對勁是高一的第一次考試,排名下降也就罷了,為什麼分段會從學霸掉回尖子甚至上游。這時我才發現分數每回合都會自動下降,我不確定初中是否有這種機制,但現在這種下降確實到了不可忽視的程度。現在每回合除了固定的上課還需要至少自主學習三次才能讓分數穩步提升。如果按照這個節奏,我們也能六百出頭的方式度過高中,這個分數已然不低。我並不是一個特別要強的的人,六百多分,班級前十,大可以滿足於此有條不紊地過完高中,但此時我不得不逼自己一把,因為薛詩蕾。

告白失敗,讀檔、學習!
如果想向薛詩蕾告白,我們需要達到學霸的級別,且同時滿足好感和智力的要求。初中時雖然曾達到學霸的段位,但好感和智力還不夠,而現在好感智力滿足了要求,想回到學霸又難於登天。我遍尋提高成績的方法,才第終於意識到了動力這個機制的重要性。在遊戲每回合想要額外學習需要消耗動力,而由於高中之前提升成績十分輕鬆,我一度認為動力是這個遊戲中最無用的數值,放棄了早期更快積累動力的機會。到了如今升上高中,我的全力學習就只能到達這種程度。但即便如此,學霸似乎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我開始瘋魔般地學習,每回合用光所有的動力。好的分數、好的大學本身未必能激發人如此大的學習動力,但談戀愛可以。然而不知不覺間,我已經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在某一回閤中,眼看只差四分就能重返學霸的行列,但我的動力已經用盡了,我開始後悔為什麼要跳過每回合的上課環節,當初多回答對一個問題可能就能早一回合解脫。另外,正如現實中一樣,學習效率與努力同等重要,我明明已經點出了一項可以通過消耗心情來刷題以提高學習效率的技能,但卻一直將其忽視。
直到高三的最後關頭,我們才如願以償成為了學霸,告白成功,終於和薛詩蕾在一起,但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好感指標,親密度。看著空空的親密進度條以及近在咫尺的高考倒計時,我隱約產生了擔憂。在一次討論理想的大學時,薛詩蕾告訴我們即使異地幾年也沒關係,但如果感情基礎不夠深,真的能抵抗幾年的異地嗎。

高考結束,遊戲也到了結尾,開始播放我未來的人生軌跡,一切似乎都很順利,考上了不錯的大學,找到了不錯的工作,直到看見與薛詩蕾的結局,果然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兩人在未來終於因生活不契合而分手。在分手的頁面停了很久,不知道這算是一個好結局嗎,一切都還比較令人滿意,但偏偏最在意的那個目標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果,這雖然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也確實是我在整個遊戲過程中最重視的一部分。

在整個一週目的過程中有五次讓我印象深刻,或者說真的讓我回到了學生時代。第一次是企鵝空間的音樂響起,我選擇了《Wish》,雖然現實中沒怎麼玩過空間,但音樂一響讓人不由自主地感覺懷念。第二次是小學的一次期末總結評語,簡直就是小學的自己,“希望你更加外向”,對,太對了。第三次,中考的分數竟然和現實中一模一樣,不得不說有點邪門了。第四次,高中提高成績的艱難讓我想起了真實的高三,曾經覺得只要自己願意努力學習,第一簡直是手到擒來,但真的努力一次發現,上限要比想象中低得多。最後一次,看見分手的界面,看來到了遊戲中也還是會有遺憾。
正如開頭所說,《學生時代》算不上多麼的好玩,有些地方存在著明顯的未完工的痕跡,到了中後期重複性較高也會比較影響遊戲體驗。但即便如此,一週目的體驗也基本滿足了我對這款遊戲的預期。不過我也沒有動力開始二週目,因為上述的那些印象深刻的體驗在二週目不會再來一遍。也許之後再有大型更新會再玩一遍彌補一週目的遺憾,但畢竟真正的學生時代沒有二週目,留有一些遺憾,可能才更符合學生時代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