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到底讽刺了什么?


3楼猫 发布时间:2024-06-20 18:58:58 作者:GameNews Language

要知道《西游记》讽刺了什么,首先应该了解《西游记》的成书背景。

在《西游记》问世之前,唐玄奘的西天取经历险已深入人心,成为民间传奇。唐太宗时期,玄奘不顾禁令,孤身一人跨越边疆,前往印度寻求佛法真谛。他的旅程长达十七年,跨越五万公里,穿越众多国家,历尽千辛万苦,带回657部佛经,成就非凡。他被梁启超誉为“佛学之冠”,鲁迅则将他视为民族精神的象征。玄奘的弟子辩机后来整理了《大唐西域记》,详细记录了他的西行经历和沿途所见的异国风情。

《西游记》到底讽刺了什么?-第0张

随后,玄奘的另外两位弟子慧立和颜棕撰写了《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描绘了玄奘途中遭遇的自然险阻和异国奇观。这些故事因其传奇色彩和佛教徒的夸饰,使得玄奘的取经之旅在唐代已广为人知。

到了北宋时期,敦煌壁画中已经描绘出手持金箍棒的猴行者形象。而到了元明时期,传说进一步演变,出现了《西游记评话》,故事开始偏离历史真实,孙悟空、沙僧和猪八戒成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取经的传奇被赋予了神话色彩,形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西游记》故事。 

《西游记》到底讽刺了什么?-第1张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在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整理和创意加工而成的杰作。吴承恩享年83岁,按照古代的标准,这是一种罕见的长寿。他的一生跨越了明朝的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等五个不同的时期。明朝中后期,如同其他王朝一样,面临着种种问题。许多明朝皇帝深信道教,沉溺于道教修炼和炼丹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稳定和政权的安全。特别是在嘉靖年间,道教修炼达到了鼎盛,嘉靖皇帝沉迷于此,将朝政大权委托给严嵩等奸臣,导致朝政腐败,贪污成风。嘉靖皇帝在位长达45年,这恰好是吴承恩由青年成长为老年的时期,因此,他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感到极为反感。


吴承恩的个人经历对他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家族曾担任小学官,职责是教育和指导年轻学子,这是一种微不足道的职位,类似于孙悟空在天庭的“弼马温”。吴承恩有志于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家族命运,投身仕途。然而,直到47岁时,他依旧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秀才。根据明代科举的规定,长期未能中举的秀才可以按顺序等待官职的分配,吴承恩最终成为了岁贡生。但朝廷并未给予他官职,而是派他到南京国子监继续深造。直到67岁那年,他在北京等待数年后,才被任命为浙江长兴的副县丞,一个八品的小官职,这与孙悟空被骗至天庭担任“弼马温”无异。

《西游记》到底讽刺了什么?-第2张

担任副县丞期间,吴承恩感到极度不满和厌恶。他对官场的腐败感到憎弃,不愿意迎合和攀附权贵,坚持自己的原则,却因无法完成上级设定的税收任务而遭到逮捕并入狱。尽管后来他因“原情可鉴,无罪释放”,并根据他的八品官衔被补偿了一个相当于为皇族贵族家庭教导子弟的职位,但他已经洞悉了官场的危险和不义,决定辞官回家。

这段艰辛的经历让吴承恩对现实世界失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西游记》是他投入最多心血并且最为成功的作品。了解吴承恩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之后,我们可以断言,《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为了娱乐儿童的夏日故事,而是蕴含了深刻的隐喻和批判。“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西游记》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无不是现实中各种角色的写照。通过这部作品,吴承恩展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辛辣讽刺,尤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道教的讽刺

在《西游记》的叙述中,道士形象经常以负面角色出现,他们往往被描绘为祸害当地的人物。例如,在比丘国,一位变化自寿星坐骑白鹿的道士误导国王,采用儿童心肝作为药物引子,导致无辜生命的损失。在车迟国,三位国师——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都是以道士身份出现的妖精,他们操纵政权,欺骗君主,对全国的僧侣造成了伤害。

《西游记》到底讽刺了什么?-第3张

吴承恩通过这些角色的描绘,实际上在讽刺当时社会对道教的盲目崇拜,尤其是在明朝,皇帝对道教的推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嘉靖皇帝甚至自封为道教的帝君,沉迷于修道和炼丹,希望能够长生不老,而忽略了对国家的管理。众多道士被封为真人,国师。嘉靖帝还经常需要撰写用于祭天的青词,而严嵩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精通编写青词,因此深得嘉靖的信任,最终晋升为内阁首辅。严嵩在政治上专横跋扈,贪污腐败,并蒙蔽了皇帝。吴承恩借由车迟国的虎力大仙等妖精形象,隐喻性地批评了严嵩及其派系的腐败行为。


2.对官场的讽刺

吴承恩曾亲身历经官场,尽管他仅担任过副县丞这样的较低级别职位,他对官场的黑暗面有着切身的认识。在中国,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人际关系向来是运作的关键。吴承恩在任职期间,由于他拒绝奉承和贿赂上级,最终在完成税收任务时因未达到预定目标而遭到上司的冤枉和监禁。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是极大的打击,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不得不在晚年承受监狱之苦,实在令人感到悲哀。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生动地描绘了这种官场腐败。书中描述了一些拥有强大后台的天界妖精,即使他们犯下严重错误,也常因有权势者庇护,在孙悟空准备惩罚他们时得以幸免。而那些无依无靠的小妖,往往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这正反映了有无背景的巨大差异。

《西游记》到底讽刺了什么?-第3张

尤其讽刺的是,唐僧和他的弟子们历尽千辛万苦抵达大雷音寺取经,却因未向阿傩和迦叶两位尊者提供贿赂而遭受阻挠。最终,唐僧不得已只能用自己的紫金钵盂作为贿赂。即使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贪婪依旧存在,由此可见,在这个世上,贪欲无处不在。吴承恩借此隐喻了从朝廷到地方的普遍腐败,而这种风气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皇帝的默许和纵容。


3.对嘉靖帝的讽刺

在《西游记》中,所描述的各国君主大多不是被邪恶势力迷惑,就是显得愚昏无能。将这些形象与当时崇尚道教、自封“灵宵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的明嘉靖皇帝朱厚璁对照,不难看出车迟国国王的形象似乎是对嘉靖皇帝的一种隐晦讽刺。嘉靖帝统治了45年(1521—1566年),他的时代本有杨廷和、海瑞、俞大猷、戚继光等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然而,嘉靖帝却忽视政务,放任严嵩父子操控朝政;国防松懈,边疆频遭侵扰,民不聊生。而嘉靖帝本人则沉迷于道教仪式和求仙问药,希图长生不老,对国家大事显得漠不关心。吴承恩通过这一角色的刻画,暗示了明朝灭亡的伏笔在嘉靖年间已然埋下。


小时候,初读《西游记》时不觉然,我们的关注点或多或少都放在嫉恶如仇、战力无边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身上。长大后,再读《西游记》,那些天上的神魔仙佛遵循的亦是凡尘中的那套人情法则,那些地下的妖魔鬼怪又何尝不是我们身边的蝇营狗苟。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