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的兩個世界》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2-18 03:09:30 作者:半山溪如雨 Language

【你覺得媽媽丟人嗎?可是手語對於媽媽來說是必要的,小大可以理解嗎?】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0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1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2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

嬰兒的出生在絕大部分家庭裡都是一件幸事,而對於五十嵐一家來說,乘他們家庭的依託而來到人間的新生命[小大]更是一份可以終生回味的喜悅。

五十嵐大的父母很特殊,他們是在聾啞學校相遇相知並相戀的一對夫妻。他們無法言說,無法聆聽,但因彼此相愛而私奔,最終在克服萬難和異樣的眼光的注視下讓小大誕生。

相較於五十嵐夫婦,小大也很特殊。他是健聽兒,即為父母為聾啞人的情況下所誕生的無缺陷孩子。

在小大剛出生時,周圍的人就十分擔心他們家能否撫養這個孩子,因為嬰兒不會行走、不會暗示,只能靠哭鬧來表達自身狀態,而五十嵐夫婦又聽不見,所以常常讓小大處於各種狀況之中。為了應對這件事五十嵐夫婦只能把一條細繩系在小大手上,另一端綁著自己,小大一動彈他們就能知道狀況,而小大也在這種磕磕絆絆中長大了。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3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4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5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6張

小大的姥姥和姥爺也是健全者,但他們一個迷信一個賭博,對於小大這種需要用聲音來吸收外界知識的幼兒來說確實不是一個好的榜樣。在這個時段,他無法言說的父母反而成功將自己的愛用行動訴說,小大的童年也被幸福感所包裹。

在餐桌上,他們用手語交流;在戶外時,小大會引導媽媽躲避汽車;在菜市場,小大也會成為翻譯幫助母親;在閒暇之時,他們還會一起玩郵差遊戲和到江邊釣魚。

但隨著年齡漸長,上了小學的小大漸漸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同。他遇見的其他孩子的父母大多是健全人,當他看見自己的父母時會沒有來由的感到丟人。他想向姥爺求助問題的解答,但四六不著的姥爺只會打著哈哈搪塞他。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7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8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9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10張

日子一天天過去,步入青春期的他,內心莫名滋生出對父母的怨恨。旁人異樣的目光讓他變得鬱鬱寡歡,他總是被人認為是可憐的小孩,甚至有一次,鄰居家的花盆被打破,首先懷疑的對象也是他,只是因為他是一個父母殘疾的孩子,所以人們就認定他一定會做惡。

在這偏僻鄉野,他越來越憤怒、越來越陰鬱,微弱隱晦的排斥感和小心翼翼不斷的積蓄著壓力,可偏偏父母對他的愛有增無減,他只能在健聽和聾啞的兩個世界中不斷徘徊。

他變得叛逆,總是會不自覺的把氣撒在作為家庭主婦的母親身上。母親對他一如既往的愛護,為了聽見兒子的聲音還去配備了一個20萬日元的助聽器,可即使配備了也無法聽懂他的意思。

這種父母因身體缺陷無法完全參與他成長決策的無力感讓小大漸漸沉淪,最終他也沒有考上大學,渾渾噩噩的來到了20歲。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11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12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13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14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15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16張

在20歲徘徊的小大整日無所事事,偶爾打打零工,甚至還會去東京應聘演員,但他本人根本不想做這份工作,只是想逃離父母身邊。

在閒暇時間,他總是回去彈珠店打小鋼珠,直到他在鋼珠店遇見自己失業的父親。父子二人慢慢散步回家,回家的途中,父親給他講起他和母親年輕時曾經也私奔到東京的事情,這大為震撼了小大,小大原以為父母因為聾啞出身所以沒有文化也沒有見識,但聽到父親的話語,他心中的父母的形象開始轉化。

此時五十嵐家正面臨經濟困境,小大原準備待在老家工作減輕家庭壓力,但父親只是安慰他,讓他去到東京做自己想做的事。於是,他走了。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17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18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19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20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21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22張

來到東京的小大前兩年都是在遊戲廳裡面當服務員,他不再用遊戲機賭博,而是勤勤懇懇的工作。

在遠離了父母后,小大變得普通,周圍沒有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這也讓他遠離了困擾。母親每個月都會給他寫信,隨信附上5000日元,小大一分錢都沒花,而是把這些信全部累積起來放在最重要的地方。母親還會給他打電話,即使無法溝通,但只要聽到他的聲音就心滿意足,小大也不再厭煩的回應,而是認真的讓母親不要擔心。

東京,是一個充滿喧囂的有聲的大世界。在這裡,他意外走進了一個無聲的手語群體。在與社團成員的相處中,他對聾啞人群體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和認知,並且還成為了幾位聾啞人士的朋友。

在東京的第三年,小大穿上懸掛在房間許久的西服,開始面試報社編輯,那是他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最終他成功聘上,成為了一名報社編輯,每日面對奇葩作者和各種出版商的電話,但他很開心,因為這就是他想做的事情。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23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24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25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26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27張

這一工作,就是五年。小大來到東京滿打滿算已經8年,他從未回過家,或許是害怕與父母相見,亦或是悔不當初自己的過去。

總之這8年來發生了很多事,他的聾啞朋友已經有一位結婚生子,他們彼此相處就像姐弟,小大也不再忌諱在旁人面前使用手語,而是大大方方的用手語在公共場合進行交流。他越來越理解聾啞人士所面臨的處境,也越來越成熟。

直到有一天,家裡突然打來電話,告知小大,他的父親突然倒下進了醫院。小大立即趕往老家,在和已經生出大量白髮的母親進行交流後,他們焦急的在醫院等待,所幸父親的手術非常成功,只要修養一段時間就能出院。聽到這個消息的母親爆發出撕心裂肺的尖泣,這是小大28年來,第一次看見母親哭。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28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29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30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31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32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33張

在確認父親平安後,母親讓小大先回老家住幾天,在小大回家後,姥姥和其他家人也埋怨他8年不回家讓家裡人傷心。不過埋怨歸埋怨,外出的孩子回家還是讓家裡人很開心,而一開心他們就開始聊天,小大也從姥姥口中得知了父母當年排除萬難也執意要生下他的事情。

後來,他給父母分別建立了手機賬號,讓他們不用電話也能和自己交流。小大還提出想要回到老家和父母一起生活照顧他們,但母親則是讓他不要擔心,希望他過得開心就好,聽聞此言,小大向母親道歉,為了過去他所做的一切,母親呆呆的看著他,沉默良久。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34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35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36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37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38張

在小大即將坐上回到東京的電車時,母親在站臺送別他,母子倆沒有任何隔閡的用手語交流,雙方都笑得很開心。在上車時,小大看著母親離去的背影,想起了八年前。

八年前小大想要離開老家的時候,母親帶著他去買了一套西裝,他們一起逛街、一起吃飯,那其樂融融的狀態彷彿幼兒期重新來到。小大一路上不自覺的用手語和母親交流,沒有在意任何的眼光,這讓母親十分開心。回到老家後,在車站處,母親向小大道謝,只是為了小大不怕丟人用手語和他交流。在八年前的那個車站,20歲小大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意識到自己是怎樣傷害了父母的心,他痛哭流涕。

而28歲的小大在列車開動後仍舊緊緊的盯著母親的背影,直到母親徹底消失不見後他才收回目光,列車在隧道中穿行,光與暗不斷交疊,小大最終寫下了自己的第一本書,《我生活的兩個世界》。

【END】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39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40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41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42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43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44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45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46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47張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48張

接下來是我的看法

“溝通”是整部作品的核心,而“聲音”只是表現出這一核心部分的形式。說話也好,手語也好,作為出生在聾啞人家庭的正常人,小大一直是殘疾人與正常人的交流網,但同時,這也是他與家庭的隔閡所在。

小大身處於全體聾啞人的家庭,無形間需要自己也變得“聾啞”才能融入其中,在小大所處的那片小山村中,像他一樣的家庭或許沒有之一,而理所當然的,他們一家就成為了那片山村中的異類,小大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長的。

朋友們的疑問、鄰居們的歧視、父母間的無奈,這三種狀態不斷打擊著本身就尚未養成完整三觀的小大,這讓他變得自卑敏感,迫切的想要逃離父母身邊。因為他覺得這樣會讓他自己也變成“聾啞”。

這種“聾啞” 變成了對父母表達的沉默,成為了“無聲"的延伸形式,構成了他和家裡其他人與普通社會的內心隔絕,他懼怕家人們與外界普通人的交互。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49張

因為受他人的影響,甚至連他自己都覺得父母是差距的,初高中時期的他覺得父母沒有文化、沒有過往、沒有青春,直到在20歲時聽到父母也曾為了愛情而私奔到東京才讓他對父母的印象發生改觀。

電影裡飽含著含蓄和沉靜的傳達,它不像其他電影中那麼狂放的情感宣洩,也沒有怒吼咆哮的聲嘶力竭,它只有家庭與孩子之間不斷貼近的情感,緩慢而綿長,那是本就有著深刻感情的隔閡的消解。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五十嵐大母親的角色被演員詮釋的實在太過完美,溫柔、體貼,即使被兒子嫌棄也只會暗自神傷,那種羸弱的悲哀感真的是看得都讓人心疼。

還有20歲和母親逛街的那一段被放到了電影最後,我個人認為這簡直是神來之筆。電影如果缺少了這一段就會讓人認為小大是因為和聾啞朋友相處才變得成熟,而加上這個片段就能宣告小大其實是靠自己和母親的交流跨出的這一步,不是靠旁人的誘導,而是靠自己的進步,這種成長才是圓滿且富足的。

如果在電影中期加上這一段,電影的整體脈絡雖然依舊圓滿,卻也會顯得剋制而平庸,在最後加上這種蒙太奇反而完全拔高了立意。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第50張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