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顯聖稱大才,身似梅花欺雪白。 心高不認天家眷,浩氣沖霄浮屠開。
這是《影神圖》中的對於二郎顯聖真君的描寫,但並沒有著墨太多,作為第二結局的關鍵人物,借這篇文章稍微聊一下所謂的“二郎神”到底是誰。
說到二郎神,要先捋清關於這位神祇的一些傳說,同樣這些傳說也對應著他的功績。涉及到二郎神的傳說主要分為這麼幾種:灌江口治水、斬惡蛟,收梅山兄弟,擔山趕日,劈山救母,驅邪扶正、代天巡查下界。這幾段傳說在民間自有流傳,部分可考的文獻最早出現在唐朝,但主要集中在宋、明、清幾個朝代。咱們先就傳說故事本身來講,再探討其源流的問題。
這些傳說對應“二郎神”的身份有三個,分別是“趙二郎”趙煜、“李二郎”李冰父子和“楊二郎”。首先明確一點,所謂的“二郎神楊戩”是《封神演義》中對“二郎神”身份的附會,這裡就不深入討論了。在說二郎神身份前,要先介紹一部分道教信仰、民俗信仰和民間祭祀的相關背景。道教作為我們的本土宗教,成於東漢末期,興於宋朝。道教的神靈系統主要分為三清、四御、星斗神和四方神。三清自不必說了,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而四御指的是四位輔佐三清的神明,即玉皇大帝、紫薇大帝、勾陳大帝和后土娘娘。星斗神中需要特殊說明的是鬥姆元君,鬥姆元君是北斗七星之母,同時也是玉皇和紫薇兩位大帝的母親。由此可見,道教神明主要以星斗為源頭,其尊長次序也與《西遊記》中的描寫似有不同,這是因為《西遊記》是世俗信仰和道教信仰融合後創造的新神明體系,本質是天上的朝廷,所以以玉帝為尊,並沒有過分強調三清的地位。而早期道教神祇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有神位但是無廟祠,因為古代封建朝廷對廟祠有著嚴格的限制,除了皇家承認的廟祠,其餘都屬於淫祀。正一教興起以前,大部分的官廟所封神祇都是儒家推崇的先賢聖人或者功勳著重的文臣武將。隨著正一教的興盛和魏晉南北朝對道教的推崇,朝廷開始主動拉攏道教,併為一些道教神祇設立官廟,自此原始的道教信仰開始和民俗信仰融合,構建出了新的神仙體系,而“二郎神”的三個身份便是這種融合後的產物。
趙煜,清源妙道顯聖真君。這是道教對二郎神的封號,封號時間大概是宋真宗時期。在此之前他還有兩個道教賜封,分別是唐太宗時期的神勇大將軍和唐玄宗時期的赤城王、顯應侯,所謂赤城,指的是道家的封號。所謂顯應,其實就是顯靈,同樣是在唐朝還有一人也被封為道教神祇,那便是崔府君,唐玄宗封他為護國顯應侯,是不是和趙煜如出一轍。自此之後,明代和清代均追封其為川主。明代《蜀中廣記》中有提及“世傳川主即二郎神,衣黃彈射,擁獵犬”。自此佛道兩家均開始對趙煜追封神位,如偏向佛家的“萬天川主惠民大天尊”。賜封最全的當屬道門現存兩大門派之一的正一派,其全稱為“萬天川主左丞相,崇應惠民大帝,赤城文宣武烈,承積廣惠,義勇顯英王,清源妙道真君”,其職能為“赤縣神州都城隍,九千世界總土地,都轄龍神地脈”(出自正一教清微風雷院 玄皇政正教經)。至此,清源妙道真君正式納入正一龍虎一脈,成了道教淮南法的代表神仙,也成了玄皇派的主神。其功績主要為灌口治水、劍仙(出自《青城山志》)、斬蛟(出自《龍城錄》)、總管九州陰陽兵馬(玄皇派封其為太乙玄皇道君,收發兵牒均用其名號)、收梅山兄弟(出自《三教搜神源流大全》)。可見趙煜的功績主要和他治水以及成仙前太守的官職有關,本質上是水神融合了一些戰神、兵神、以及護國相關的傳說。
李二郎,一說為李冰之子,協助李冰修建都江堰。這個傳說大家就太熟悉了,治水橋段與趙煜一般無二,區別是這段傳說融合了真實的歷史事件,也就是秦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元史》中記載“加封秦蜀郡太守李冰為聖德廣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為英烈昭惠靈顯仁祐王”,《清史稿》中記載“灌縣祀秦蜀守李冰……子二郎為承績廣惠英顯王”。這裡的封號就偏向於官家所封的功勳著重的文臣武將。《百回本西遊記》中第六回介紹二郎神時使用的便是“昭惠靈王”,其實就是化用的昭惠靈顯王。李二郎的功績就很簡單了,就是灌口治水,甚至因為和部分史實有關,連那種開山斷流的傳說都少了許多。
楊二郎 ,這是二郎神三個身份中最特殊,首先是成型時間晚,較早的記載基本都在元朝或明朝,有據可考的記載全都出自《二郎寶卷》中。楊二郎似乎完全是從民俗傳說中演變出來的,此時的二郎神信仰已經從川蜀地區蔓延到了長江平原以及陝甘地區,流傳過程中二郎神的形象也從傳統的道教神祇演變成了民俗信仰中的天庭神祇。南宋時期受儒家思想影響,二郎神的形象中多了“忠孝”的標籤,而元朝出現的戲本《沉香太子劈山救母》中將二郎神塑造成了不顧沉香孝道的反面形象,所以在《二郎寶卷》中將同樣的故事引用到二郎神身上,創造出了楊二郎的形象,以求正名。相較功績傳說,楊二郎更像是一次“撥亂反正”,重新在民俗中樹立二郎神的形象。在《二郎寶卷》中,楊二郎的主要功績只有救母,無論是劈山救母還是擔山趕日都是為了救母,有趣的是《二郎寶卷》中鎮壓其母的是猿猴行者,似乎也是意有所指?而《百回本西遊記》中也借用了楊二郎母親思凡下界,其父親為楊姓凡人的說法。
至此,二郎神的三重身份開始匯流,以灌口治水傳說為起點,分別引出了趙煜和李二郎兩種說法,但部分學者也認為《宋會要》中所載李冰父子的內容雖與二郎神的內容在一起,但似乎封號並無父子關係,加上後世確有許多誤傳,將李冰與李冰兒子的封賞混淆,從這一角度看,我們先將二郎神的初始形象假定為灌口神,其治水的功績傳說與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史實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二郎神。此時的二郎神尚無廟祠,優先被道教信仰吸納,成為了清源妙道真君。自此與趙煜青城山修道、隋朝太守身份重疊,演變出了斬蛟、劍仙、總管九州陰陽兵馬、戰無不勝等功績。隨著時間推演,其信眾逐漸從蜀地擴展到唐、宋等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地帶,形象與神職也豐富了起來。自元朝開始,雜劇盛行,怪力亂神的故事成了天然的劇本,道教的神仙形象也逐漸向民俗的天兵天將轉變,誕生了許多戲文、小說。而明嘉靖年間的《二郎寶卷》為求正本清源,引入了劈山救母的情節,塑造一個惟忠惟孝的二郎顯聖真君,直到《百回本西遊記》中描寫出灌口二郎小聖,其文學形象才算基本穩定,後《封神演義》又附會了部分《西遊記》的內容,才使得二郎神楊戩的形象慢慢被大眾認知和固化,反而是原始的神祇形象變得無人問津了。
那麼,二郎神的原始形象到底是誰呢?所謂的哮天犬又是從何而來?額頭上的縱目真是天眼嗎?擔山趕日的傳說只是為了彰顯二郎神的孝道嗎?要想解答這些疑問,我們還要從他最原始的功績傳說說起。岷江作為蜀地的重要水域,自古以來水患極重,而古蜀水患才是治水傳說的前身,從民俗傳播的角度來說,一定不是李冰造就了治水傳說,而是李冰貼合了本就有的傳說形象。到這裡,我首先要引入前面未提及的二郎神的兩個神職,分別是戲神和獵神。戲神這一神職出處在湯顯祖和李漁的文集中多有提及,所謂的戲,其實是儺舞演變過來的,而儺最早便是用於驅鬼,其發源地便靠近古蜀國地區。而獵神的出處則來自古羌氐族的傳說和對《二郎寶卷》的考據,自古西南西北兩地便為羌氐聚居,成國者也不在少數。這些氐族的勢力被中原皇帝鎮壓後,其神明信仰也被褫奪,類似於希臘神話和羅馬神話之間的關係。而且關於二郎神身份的附會確實是從隋唐時期才開始,不管是趙煜還是李冰,都是一方郡守,負責治理當地的少數民族。《成州 上祿縣》中記載“隴右成州,武州皆白馬氐,其豪族楊氏居成州仇池山上"。白馬人崇尚白色,不管是信奉的神明、祭祀用的圖騰、還是生活、打獵的器物均喜好白色,這與二郎神傳說中穿白袍、隨身帶弓、攜白犬的情況不謀而合。
提及以上兩種神職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尋找“二郎神”傳說的源頭,其實到這已經能品出些味道了,二郎神的傳說源頭很可能與古蜀國的神明信仰有關。不管是羌氐獵神還是儺舞,包括秦始王滅蜀國後建立的秦蜀守,都與古蜀國有較強的關聯。水神、獵神、儺舞也都指向了古蜀國的巫教祭祀活。《灌江備考》一書中記載“二郎為蠶叢之後,故額有一縱目”,而《蜀王本紀》中也提到“蜀之先王名蠶叢,其目縱”。1999年常光希導演指導的《寶蓮燈》動畫電影更是將這一猜想進行了充分演義,不管是嘎妹的形象、部族的舞蹈、還是二郎神使用豎瞳時整張臉只有一個縱目的造型都貼合了二郎神與古蜀國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反過來驗證之前提出的兩個問題,一是擔山趕日的傳說,其原型本與劈山救母沒有關係,是個獨立的傳說。所謂擔山趕日便是以山壓日,而太陽是古蜀國最為重要的崇拜圖騰,擔山趕日則體現出了古蜀國人民對太陽的原始崇拜,其敘事風格與古蜀國的太陽傳說如出一轍。二是關於二郎神身旁的細狗的名字,哮天似乎與蜀犬吠日一詞有所關聯,古時又有天狗食日的傳說,和擔山趕日中企圖壓住太陽的理念不謀而合,算是另一種旁證?蜀地供奉的二郎神塑像,多是雙目豎立,高鼻樑,鷹鉤鼻,額中有一縱目,手持三尖兩刃刀。而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銅人像據說是仿造蠶叢的樣子所制,也是雙目豎立,高鼻樑,鷹鉤鼻的造型。而且三尖兩刃刀這件兵器據《武經總要》所述,應是棹刀演化而來,但三星堆中恰好出土了一件玉璋,其造型也與三尖兩刃刀有些許神似。最後一條考據便是宋朝的《昭惠靈顯王感應碑記》中所載“夫昭惠靈顯王者,爰自蜀川,乃象帝之裔,先天之神也,神通汪涔靈異昭然,乃聖乃神無可(缺)之無所不至,宇宙之中自吾之生自吾之泯有擾山趁日之威雄,溷海擒龍之勇猛”。所謂象帝指的便是天帝,即昊天上帝。亦有有五方天帝一說,其中中央天帝即為黃帝軒轅氏。宋朝昊天信仰和玉帝信仰融合,成為了同一個人,二郎神作為“象帝之裔”便和玉帝有了聯繫,也就是玉帝外甥一說的由來。而外甥一詞在明朝還有外孫的意思,傳說中蠶叢是蜀山氏的女兒和黃帝所生,二郎神這個融合了蜀王、川神、大巫的形象似乎正好對應了蠶叢子孫的身份。
三星堆青銅人面像
五龍口二郎顯聖真君神像
三星堆玉璋
回到遊戲本身,與二郎神的戰鬥地點是五龍廟,戰鬥過程有使用三尖兩刃刀、仙劍、劈山斧、縱目、哮天犬等攻擊手段,你變身時也會用八九玄功的變化加以剋制,儘可能的還原了民間傳說中二郎神的形象(可惜沒有金弓銀彈),而其戰鬥過程中的某些臺詞也是有所考究的,比如“清源妙道,顯聖威靈”出自《二郎寶卷》中“清源妙道,顯聖威靈。真君神力,護佑群生”,“無關鍵不可開,無繩約不可解”出自《道德經》中“善閉,無關鍵不可開;善結,無繩約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有之為利,無之為用”出自《道德經》中“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兩段都指向了二郎神的師承三清道教一脈,保守點兒的猜想是借用了楊戩的人設,師父是十二金仙之一的玉鼎真人。大膽點兒猜想,昔年修道時師父常說,無關鍵不可開,無繩約不可解,而這句話出自《道德經》,道德經有是老子所著,難不成二郎神的師父是老君麼?“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出自《陰符經 上篇》中“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這段說的是掌握長生久視的主動權。“金光復映”出自《金光咒》中“體有金光,覆映吾身”,“身負雷霆,內有霹靂”出自《金光咒》中“萬神朝禮,役使雷霆。內有霹靂,雷神隱名”,這兩段可以看作是對應現實中清源妙道真君作為玄皇派主神的一點小彩蛋,對應道教八大神咒之一的金光咒,《二郎寶卷》開篇部分也記錄了全篇的《金光咒》。“是真難滅,是假易除”出自《百回本西遊記》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度霧穿雲,飛灑天星”分別出自《百回本西遊記》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和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可見遊科下的功夫還是挺細的,從源源到考據再到原著的化用,這也是我“咬文嚼字”的動力。
這篇就先聊這麼多吧,下一篇打算聊聊靈吉菩薩,又扣了一些細節,有些小收穫。青山不改,淥水長流,各位下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