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奉公”——武士精神是绝对的忠诚还是生命的枷锁


3楼猫 发布时间:2024-05-27 04:22:04 作者:兔子大盗 Language

历经48小时通关了主线剧情,诛杀了大汗,但自己也成为被武士追杀的叛徒

为什么一个拯救了人民的英雄,会成为官府通缉的对象

这究竟是人性的堕落,还是制度的丑恶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3世纪的日本一探究竟

“义勇奉公”——武士精神是绝对的忠诚还是生命的枷锁-第0张

以下内容含剧透,介意慎阅

1274年,赫通汗(历史原型为忻都,相关历史可参考小小的对马岛上留下了多少不安的亡魂)受大汗的命令进攻日本,以朝日之间的跳板“对马岛”为首个目标

岛上武士仅有80人,在小茂田海滩一役被蒙古三万大军一举轻松歼灭,主将被俘,主角重伤但被农民救起,传奇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为了救回自己的舅舅并将蒙古人赶出对马,主角境井仁联合弓术教头、武将遗孀、世仇旧敌和当地农民一起,攻克了堡垒,营救了亲人,还赶走了敌人

但如此英雄人物,为什么最终却落得浪迹天涯的下场

回顾主角的传奇故事,能以寥寥数援,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屡屡攻克敌方营寨最终成功,不是因为仁有超人能量,而是靠奇谋制胜,靠刺杀下毒吹筒箭

但这些打败敌人的法宝,在以舅舅为代表的武士眼中是缺乏荣誉感,抛弃武士精神的卑劣行径,作为武士,应该正面迎敌,哪怕明知力所不能,也要拼个玉碎瓦全

日本武士阶级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九世纪的平安时代,地方领主们为保护私有财产纷纷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随后逐渐演化成一种专业的军事组织,最终成为日本社会的特权阶级

而大家所熟知的所谓武士道精神,即是从本作背景的镰仓幕府时代发源,在江户时代吸收儒家思想后成型,但有意思的是“武士道”这个词的提出是明治41年(1908年)旅美的新渡户稻造用英文写作的《BUSHIDO》一书传回日本后翻译而来的

按照传统的说法,武士精神包含勇气、正义、荣誉、节制、自我牺牲和极致的技艺,但其核心是对主上的忠诚,因为武士阶级的基础就是宗族和主从关系

再回到游戏中看,用所谓卑劣手段制裁敌人只是让舅舅感到担心和没有面子,真正让主角站到幕府对立面的是因他在民众中的超高人气而可能带来的不安定

在诛杀汗王后主角受邀去见舅舅,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板车陷入泥泞的旅人,他们帮忙把车推了出来,聊天的时候得知那人是去给“战鬼的军队”送物资的

主角当即否认,但如果我们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去看,谁又能相信他的清白,相信他没有反心呢

武士的精神在不断的演化下已经成为幕府颁布的法规,忠、义、勇的核心思想皆在保证武士为统治者的无脑卖命,以保护统治者的利益

武士道精神的极端表现就是切腹,第一个被记录的这种残忍的自裁形式是永祚元年(公元989年)的江湖大盗藤原义,在自己府邸面对来抓捕自己的官兵,用刀切开腹部并用内脏砸向人群

后来,切腹就演变成了一种武士的赎罪方式,当武士失去身份和尊严时,切腹表达了他们的忠诚、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有兴趣的盒友可以去看1962年的电影《切腹》,对这种行为极尽粉刺)

正是这种逐渐极端化的武士道精神,再融合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思想,使得近现代的日本作出种种惊天骇闻的暴行,最终也被其所反噬

在主角战胜舅舅后有两个选项,可以荣誉地处死,也可以仁慈的释放,如果主角仍忠于武士道精神那肯定选择处决,因为舅舅的战败已经让他的武士身份蒙羞,被处决才是武士应有的归宿

但我还是选择了释放,因为正如主角所说,自己绝不会伤害亲人

而真正的武士大概是没有这种选择机会的,要保住武士的身份和荣誉,就要时刻践行武士道精神,任何的反抗和叛逆,都只能和境井仁一样沦落天涯

武士道,就是套在每个武士脖子上的命运之枷

“义勇奉公”——武士精神是绝对的忠诚还是生命的枷锁-第1张
“义勇奉公”——武士精神是绝对的忠诚还是生命的枷锁-第2张

    题外话:本作虽然充满了武士元素,但实际是由一群位于美国工作室的西方人设计的,完全按照欧美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所作,被扭曲的历史,想象中的武士,刻意安排的冲突,属于典型的自家文化被他人解释(我在压了五千年的那只猴子,他终于要来了说游戏里也会包含意识形态,自家的文化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