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参考:
《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费尔丁·奥格本
《文化研究理论》-何平
[文化堕距](cultural lag)
1923年,文化堕距的概念首次由费尔丁·奥格本在《社会变迁》中提出。
这是一个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大家都知道,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完全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至今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中。
蒸汽机、电器、计算器,作为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代表性产物,它们的出现分别为那个时代带来了技术进步的洪流。但在技术进步之下,传统的制度、观念、风俗都还停滞于前一个时代。
其实将这个概念调换,观念先一步超越科技,也属于文化堕距的范畴,这个概念最显著的表现在古希腊的艺术、哲学和文学,以及文艺复兴中爆发的人文主义思潮,甚至于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们蓄长发、穿奇装异服,以及对性解放的追求也可以看在当中。但因为观念的变化受到更多社会、心理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因此变化速度较慢。
做一个简单的比喻,此时有一辆已经服役多年的老汽车。将技术比作发动机和一些内在的核心零件,再将观念比作轮胎。
发动机不断迭代,变得越来越强力,与之相对的,当年崭新的轮胎也开始磨损,发动机再怎么强力,不更换轮胎,汽车还是不能跑得很快,甚至可能会因为不匹配而出现故障,导致很多意外情况发生,反之也是一样。一辆汽车想要完全以巅峰状态前进,所有的部分都需要协同工作,才能让汽车一路狂飙,直达那无边无际的荒原。
而将这辆汽车比作我们的整个社会,无论是科技大跃进还是观念太新颖,另一方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状态的话,那就会影响整体的运行效率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赛博朋克文化也是可以体现文化堕距的文学之一。赛博朋克文学概念来自于上世纪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还有像《第十三层空间》、《神经漫游者》,这些都是"赛博朋克"概念的先驱之一。
而《银翼杀手》是真正将这种文学所写出的视觉效果实现的先驱,不过这里并不是要讲《银翼杀手》,要是大家对电影有兴趣也可以看看我曾经写过的《银翼杀手》。
在“Cyberpunk”的语境中,“Cyber”代表着社会,代表着被强大科技所裹挟的世界,“Punk”代表着个人,代表着被时代洪流所裹挟的个体。
"赛博朋克"的概念在两相结合后,就演变成了个人与世界的反抗、人体与科技的冲突。
故事往往发生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闪耀的霓虹灯让世界看起来先进而美好,但实际上那只是流于表面的幻想,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掩盖的是文明的溃烂以及对人性的摧残。
极大的贫富差距、雨夜、潮湿逼仄的小巷。高对比度高饱和度的闪烁广告灯牌,高耸的破败建筑在暗夜下像是潜伏的巨兽。这是赛博朋克中最经典也最频繁的场景。
赛博朋克世界观中,科技水平的提升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生活质量改善,反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这与文化堕距中描述的科技(物质)与观念(非物质)发展不同步的现象相吻合。
拿技术举例,当下的我们已经来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中,好比ai的出现就已经是工业革命的标志,而当这种ai技术进步以远超道德观念和法律规范更新的速度推进时,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在应对新技术时往往会经历困惑甚至冲突。
这种需要“适应滞后”的状态,使得观念和制度的演进在技术的驱动下显得力不从心,显示了文化内部的结构性失衡,这个状态也是导致正处于变革期的社会之间的矛盾的主要诱因。
就好比我们的生活本身相对于经济的发展繁荣来讲,精神文化的发展繁荣大大逊色,我们的物质获取以及各种科技硬件都很发达,但精神文化却处于滞后状态。
人们为了取乐,创造了太多丰富的娱乐却无法改善因为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压力,从而导致自己的精神状态日益严重,科技的发展并不能为所有人带来精神层面的补足,这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失调导致的后果是人们的精神匾乏,尤其是青少年的失衡心理。
就像社交媒体的普及,重塑并大大强化了人们的联络能力,但同时也带来了虚拟互动与现实关系之间的紧张。许多人因沉迷于在线社交而疏离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这种现象不仅冲击了我们的传统价值观,也对心理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人都会在网络之中发泄自己的不如意,很多人都忘了对面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没有考虑过对方的心理问题,人人都无法相互理解,就只能导致压力越来越大。
审美静观与价值理性从来都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精神追求,对文化的理解、反思、构建与一轮轮的重塑都是时代的必然命题。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文化速食、功效为先之风甚嚣尘上的内卷时代,若无精神文明的引导,人类注定会被技术反噬。
就像诗人骆一禾说的:“承载思想的躯壳,如果没有颜色,那思想的深度,在被浸濡时也要打折。”
非要说的话,文化堕距的出现似乎已经成为必然,人文与科技总有一个会超前时代,而另一方的脚步——起码在过去的例子当中,一直是可以追上另一方的,但我们现在所处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中是否还能达成这种平衡,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每个人都能成为先驱,也有可能终结一个时代的明面问题,所以每个人都有尝试的资格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