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双鱼星皇家飛机场# 评测员 撬棍二筒 撰写
于头疼欲裂的梦境中昏昏沉沉的醒来,凭借零散的记忆与优越的文字动物本能,辨别着布满灰尘颗粒星球的本质,从生物进化论、ai智能说、农场主哲学思辨到试图用神学与突破性基因来解释各种天文奇观,激烈的讨论与诡异的征兆伴随其左右,直到问题的意义超过答案本身;剩下哑口无言的沉寂,便只得简易的去除所有高深莫测的概念,留下“无敌”二字。
——概念
作为《无敌号》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而来的产物,开发团队所要面临的难题,近乎全部集中于文字场景的具象化呈现与文本取舍上,合理改编可以达到平分秋色乃至超越原著的可能,毕竟一个有着明确文学地位且理念依旧不算过时的科幻小说,在不同的艺术媒介上是有着充足的可发挥空间的。
但本作既没有像大部分改编作品那样照搬无误的还原,也没有过多偏离原著的情节路线,而是作为一种补充说明的存在,以“前传”的身份;不同的时间线、场景与角色,模仿并超越着“无敌”本身的概念。
一脉相承的地方是它们都有着极具冲击力的场景刻画,小说常常以黄金科幻时代具有信念感的人类一方为主,在与未知事物战斗时巨大的实力悬殊下,体现角色生理与心理被双双碾压的无力和渺小,并与“黄金时代”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反差。
游戏则由于经费有限的缘故,另辟蹊径的以主角内心独白和空无一人只剩弧光轮廓的星球作为参照物来对比,通过自我怀疑与不断被刷新的认知,塑造孤身于黑夜摸爬的孤立无援。
二者虽然在规模与视角上存在着诸多不同,但都通过自身的独具见解,无心插柳的完成了宏观与微观理念的统一。
所以《无敌号》的游戏体验,是隶属于《看火人》孤身只影探索世界时自白的感悟,也是大多数步行模拟的归宿。
你会在一次新奇的探索旅途中一边循规蹈矩的执行着简易却又繁琐的交互步骤,一边被滔滔不绝的科学理论灌耳,引发探讨问题根源的本能。
这便是文字动物天然的驱动力,身为高等智慧生物,我们需要为每一个事物设立足够的定义才能有身居高位掌控一切的安全感,不论是宗教、哲学或是科学,都是为“本能”而服务,也之所以让《无敌号》又在某种程度上区别于常规的步行模拟游戏,人类世界所创造的谜面,都是在我们已知的答案里寻求谜底,而当这世界扩大到包罗万象的宇宙——牵扯出无法理解的事物,顿时那种慌不择路的恐惧,会紧紧抓住人类的感官,一步一步用人类仅剩的语言范畴;一种无法代替的文化优越,据理力争甚至胡搅蛮缠的去解释一切。
语言是最后的底线,即使步行模拟游戏的操作显得多余繁杂,即使游戏性约等于零的体验毫无乐趣,但它可是《无敌号》,面对宛如长城般连绵不绝的星环,脚踏金属成吨纵横交错的地脉,眼看身为植物却有动物群居特性的未知生命向前袭来,无人能逃避身为人类“本能”的情绪,你会在天然的使命感里如登月第一人那样完成神圣而伟大的时刻,例如为层峦叠嶂的山峰取下被后人敬仰的浪漫化标签,使一面旗杆随着扑腾的热气而漂洋,为闯入星球反客为主的行为沾沾自喜。
当然,也要随时为自己的自负付出代价。
只因这世间的一切并非因人类而存在,现在换做是一颗星球来为我们下定义了。
——定位
原子朋克作为一种带有强烈意识形态的美学,总是会带来有序、安稳的视觉效果,身为上个世纪文学作品的《无敌号》,同样沿用了这种纯白洁净的风格,最大程度的还原了原著小说的质感。
你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仪表磁盘呈标准的几何图形于飞船汽车上依次排布,你能看到圆润的球体配合着米其林轮胎体型的机器人僵硬的扬起星球的尘土,还能看到携带反物质炮的工业化庞然巨物在矿洞中留下坑坑洼洼虫蛀般的洞穴。
最重要的是——身为波兰著名作家和哲学家莱姆的脑叶结晶,触手可及和遥不可及的意思,竟然出奇的完成了一致。
大概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看到的是不可思议的外观与技术,但操作起来却是有条不紊、逻辑自洽,便是超前和复古的融会贯通。
背包的地图采用科学蓝图为背景,你需要像科学家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的时候一样,标出峻峭的地点与曲折的路线,随时回顾观摩所到之处的景点。
深绿色电波探测器的高频电磁波,由亿万的像素点组成条纹波折的画面,能清晰可见地质下盘根错节的金属城市和黑色植物背后寄生的金属颗粒。
以及我最喜欢的部分,旋转按钮拉升关节,取出机器人体内的记忆碎片,是由一张张幻灯片上的速写画呈现,时间地点的数据在左机器人视角在右。
我由衷的享受这未雨绸缪抽丝剥茧的过程,能够深入的体会地址勘测的举步维艰,大多时间都是身着笨重的宇航服与雾气腾腾的面罩步路蹒跚的行走,是完全去除商业化特征的玩法,我绝不会说它有任何的深度,但它也绝对有着能令人甘愿沉沦的魅力,我想还是该归咎于《无敌号》原著的伟大。
另一方面,游戏的流程并不会显得沉闷,只要你愿意与莱姆的左脑对话,就能在看似无果的行为与选择上,思考并经历着困扰人类认知的世纪命题。
人类在浩瀚无穷的宇宙中对于自身定位的理解,在莱姆的眼中有着过度唯心主义的干预,也之所以他所描绘的宇宙是无情且略带虚无的,包括人机存在本质的探讨、黑色云层的集权意识、生命超越造物主的可能,本质上都是人类在面对无法理解的超现实现象时下意识的“投机取巧”,一边讽刺人类的“无限”认知,一边赞美着人类面对未知事物的勇气,某种程度上无知与勇气是画等号的。
何者无敌?
是人类自以为固若金汤的无敌号?还是不论从哪种形式上都趋近于无敌的金属生物?
我想世界上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无敌,即使是水漫金山的机械降神,也由于基因链的限制而无法完全逃离死亡,只是人类的勇气要来的更实在一些,这种勇气既是“无敌”,也是致命的。
——过人之处
事实上《无敌号》已经尽可能的与原著做出了区分,并充分挖掘了第九艺术的优势,在游戏的结尾设计了多结局的选择,而这意图分明的三个结局,其实都来源于原著小说暗线的猜想,且选择行为的深度,完全不亚于电影交互游戏的分支。
虽然游戏在反转的力度上还是略显保守,且后期节奏较快没有完全展开故事的全貌,但制作组对原作精湛的改编与场景的高还原度依然称得上是震撼,至少我在游戏过后,总会抬头望向天空。
游戏内的我认知被堙灭了,而游戏外的我认知却奇迹般的进化了。
评分:8.7/10